荒诞与真实的融合 文/符号
——读田晖东长篇小说《没有彼岸的桥》
书题怪怪的,让人设想为一篇童话,一个寓言,一道讳莫如深的哑谜;或者一篇美学论文,一本哲学论著,一部难以捉摸的翻译作品AI叠印描边没反应。
荒诞充满章节,荒诞到不能再荒诞AI叠印描边没反应。不到二十岁的女大学生,近六十岁的儿子,两人居然会面。逝去的秦月亮找到仍在阳世的替身马季薇,对她说:我是你的灵魂。秦瀚教授见到马季薇慌忙下跪,叫她 “我前世的爹爹”……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做女人;一会儿八十岁,一会儿二十沾边。整个就是马季薇的“梦游”,“脑子清醒了,记起那些幻觉;那些自编的愉悦自己的缥渺的故事。”
然而,荒诞过后是真实,经得起历史老人“审读”的真实AI叠印描边没反应。做医生的父亲无辜进牢房,儿子将大字报贴在医院大门口申明与“杀人犯”脱离父子关系;女儿被母亲反锁在屋内,想要恋人替自己报信,又怕对方拿自己邀功;马季薇痛恨“唾面自干”的所谓修养风度,如今却为了妈妈免受恐怖,作奴性的忍让。而强奸给类植物人带来苏醒的“奇迹”,最终被诱导成毛泽东思想威力的典型;寇老师那间“夏天像蒸螃蟹、冬天像冻冰虾”誉之为“宫廷大厨”的杂物间顶楼,木板周围糊满多层大字报,冬天不再漏风,夏天能挡烧烤……都是荒诞岁月里真实的“原生态”,是当代历史档案里发黄的“老照片”。
作者避开了文革正面血腥感官刺激的描摩,只言片语中却透出了历史的印痕:姚棍文章发表,山雨欲来;郭老宣布自己的全部著作要烧掉,“没有一点价值”,原因在“没有学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亲自指示送《光明》、《人民》发表……中国土地上荒诞的真实的“革文”风暴,就这样被作家化整为零地融于情节的肌体、渗于人物的血管AI叠印描边没反应。
连细节都那么真实:女儿随大伙本能地举手高喊打倒‘杀人犯’的父亲;贫穷乡村的小孩将绘画的橡皮当作糖吃掉;池塘边的她们“是一群没有洗衣机舍不得用自来水的阶级”;《地道战》《地雷战》看了一百遍还得看,每句台词、甚至每段音乐都熟悉;上游修了水库,麻河只剩下一河的沙……甚至“人摞人”、“打桩式”、“牯牛发威”之类点到为止的情色描写,“新打的船儿新插橹,一夜摇到大天光”之类荤民歌,都可见出作家厚实的生活积累,感触到荒诞里逼人的真实AI叠印描边没反应。
结构上时空颠倒,真实虚幻叠印,潜意识显意识交汇,形而下形而上交融,历史背影与生活细节交织,形象与主题交合,构制成扑朔迷离的“蒙太奇”,展现的正是两个唯美主义者的相似人生,或者说一个唯美主义者的两世人生AI叠印描边没反应。
浓浓的“宿命意识”随处可及AI叠印描边没反应。其实也不必诧异:在一个随时可以叫人“灵魂出窍”的年月,一个不断唤醒人们潜藏的几近萎缩的丑陋、卑鄙、仇视、嫉恨因子的年代,一个“正人君子也会用卑鄙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伟大生命”的年代,命运一旦无法由自己掌控,就难免会想到神灵;当百思不得其解、百招无法挣脱劫难时,就只好追省前世、窥瞻来生,哪怕那答案何其荒唐荒谬。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带来情节推进的不可预料性;运动的波翻浪谲,遭际的起落浮沉,带给人物的起伏跌荡,故事悬念也就与“页”俱增。这种情节设置的荒诞与历史背景的真实,细节安排的荒诞与生活真实的交合,我们姑且以“荒诞的现实主义”名之。作者同马季薇一道“在荒谬的江河里游泳”,我几乎把马季薇当成了田晖东的替身。
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句段:“给马季薇写忏悔录,只印五本,让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收藏AI叠印描边没反应。”“谁帮我写自传,我就嫁给谁。”“江一帆敢写?闵中秋敢写?Y老师敢写?”“月亮的忏悔,也是由病人口里提出,似是给科学提供材料,又像是对自己所愧对的人谢罪”;“让人透过若隐若现的往事,看到秦月亮力求清白的一生以及他内心强烈的追求”;“老弟呀,虚构的梦也不错嘛。一个女人想做男人,为自己编一个过去的梦;一个男人想做女人,为自己编一个未来的梦。两个梦加一起,才是完整的。”——我猜想这是作者动笔的初衷。
历史的合力其实是包括顺向、逆向的AI叠印描边没反应。个体与阶层的痛苦与牺牲,常被隐蔽与忽略于逆向的力中。恩格思说“最终的结果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从更高的历史层面进行艺术审视,正是有良知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赋予自己的使命。
生活没有彼岸,历史没有彼岸,走在这样的桥上,在桥上看风景,足可增长见识AI叠印描边没反应。书中说:月亮的忏悔,不是为了换取廉价的怜悯。他忏悔,表明他不是老百姓的敌人,希望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同时也减轻他自己内心的痛苦。月亮费了几十年的努力,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编写《白牡丹》剧本时内心豁然开朗,高叫“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座桥!”很遗憾,他没走到桥边就倒下了,死不瞑目。他希望有人拿过他的爱的接力棒,走过桥,到达那个创造的王国。这份希冀,如今终于由田氏实现,真不愧为 “心存仁爱的作家”。小说让我想到高行健的《灵山》,我读《灵山》是为之动容的。
全书的叙述方式也很特别AI叠印描边没反应。回忆中套回忆,讲述里有讲述。月亮的,后妈的,白牡丹的,何今的;信件、日记、回忆录、诗词、绘画……马季薇遭际的主线,将半个多世纪的散落的珠子缀成项链,光彩熠熠。小说后半部分步步紧逼,有一气呵成之势。
小说文学品位不凡AI叠印描边没反应。风情小画别样精致:小乡村的池塘,一长溜妇女在石跳上洗衣裳,砧声盈耳,唱歌似地应答;入夜“长河似的八姑塘像暗色水晶一样地澄澈……房屋的倒影镶嵌着许多长方形的亮光,那是窗户,夜的眼睛”;“园内阒无人迹,落叶满阶红不扫,但依旧绿阴冉冉,碧水悠悠,层层阴凉映衬着粉墙黛瓦”……
作者语言驾驭力娴熟高超:“十六岁,那是新桐初引、清露横流的时光”;“她微笑着明眸流转,对每人的眼睛亲了一下”;“荷花池装满锈水,干荷叶横七竖八,衰飒丑陋地在雨中叮咚作响”;“天上的月亮惨白而邋遢,陌生而遥远”;“此时荷叶如裙”AI叠印描边没反应。还有湖上游船、湖边唱戏、兵乱、洪水等等描写,单独剪裁,是耐得品味的美文。
不少人物的议论,相当精辟:“人生在世,能扮个小丑,让人快活快活,也是一种善举AI叠印描边没反应。干吗要做假道学先生,扮圣人?弄得一点人味儿都没有,那真是无聊”;“常年如此理智,常年如此紧张,怎么受得了啊”;“我们小百姓一辈子都在感恩”;“给陌生人说说心里话,危险要小一些”;“皇城的百姓九级官”;“卑微有什么罪过”;“留一本文字记录,比留一个坟墓更有意义”;“具有固执的生存意识的人,随时会抓住一个快乐的借口,活下去”;绘画的光“就是意识形态,它能造成不同的色调、感觉、深度、气氛”……
妙喻信手拈来:“雷霆震怒似的高音喇叭”;“西方一片火烧天AI叠印描边没反应,灾难、厄运似的,压在鳞次栉比的街道民房之上”;“脸皮像被浆过的衣衫那样,硬硬的”;“飞机像拉大便似的拉下许多救生圈”;失势的官“一把漏雨的伞”……
书中涉及希尔德的版画、敦煌的壁画,吴道子、闫立本的帝王画,吕渭的《选冠子》、刘基的《卖柑者言》;涉及弗洛依德学说、佛教轮回说……突显作家的学养功底AI叠印描边没反应。
如果说有美中不足的话AI叠印描边没反应,我以为作品的上半部,头绪纷繁一点,人物间关系多少稍嫌芜杂,不容易让读者一下梳理清;而两个时代的两个“我”,其语言风格的差异,也嫌小了一些;其前世今生的关系,当是外人不可能知晓的“秘密”,书中却仿佛尽人皆知而且一一认同,不仅实了一点,也少了神秘朦胧的氛围……
晖东其实与我是大学校友,他晚我两年进校AI叠印描边没反应。彼此却并不相识。十多年前他赠我小说集,以后却没有交往。平日里他很少于公众场合露面,甘于寂寞,远离喧嚣,拒绝浮躁,这也许正是他大部头问世的奥秘之所在。是值得我们为之心仪与效法的。
2007年1月26日
欢迎光临符号博客:
符号:慈悲情怀与锐利智慧
021yin.com /u/12752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