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喜欢买Paperback的书,不喜欢精装书,原因两个,Paperback的书便宜很多,也很轻,便于携带。
后来在日本看到日本的Paperback书更是喜欢,它的大小很适合放在口袋里,所以也叫Pocket Book。日本人通勤太可怜了,要几个小时,有一本Pocket Book在电车上看看,也算一种消遣。
回到中国后,发现中国的书也有一大卖点 - 极便宜。这里知识和智慧论斤卖了。
中国的书这些年从包装,装订,印刷都有了很大提高。只是我并不关心在意这些,竟然都没怎么注意到。当当网上的很多书评都是关于印刷和装订的,嗯,没一个是我写的。只要是好东西,印在手纸上我也看。
直到我看到下面这个(拍自我的iPhone,效果不好,请原谅):
接着
原来,书的封面设计,书脊设计(便于书架上查找),纸张的选择有这么多讲究呢。而且一个轻型纸的好处,这么一说,还真是让人信服呢,轻(让我想起美国买的那些Paperback),干净(国内的书是有几次油墨弄脏手),可长期保存(原来白白的纸后来都发黄),不伤眼睛(大太阳下在海边看书还真得戴墨镜),不会割到手(确实有几次感到被刀割一样),环保(原来那些纯白纸是加了荧光增白剂的啊)。
字体大小,一页纸上印多少字也很有讲究,让人不产生疲劳。这些合起来就是阅读体验。
当然这个出版社不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内容上也多是精品。而且价格还是沿袭中国特色 - 便宜。让人怎能不爱。
中国在发展,很多方面都是先抄袭国外“硬件”,高速公路,高楼大厦,汽车外形,“山寨”也是一个例子。而在书籍出版方面,我们正好反过来,经过几十年内容的“抄袭”(翻译),现在开始注重“形式”了。讲求阅读体验了。
也许是海归的关系,我发现我比较喜欢的几个出版社大多是专注翻译国外最新著作。虽然说翻译水平良莠不齐,但是能看到进步,而且很快。刚回国那几年还有过自己翻译国外的一两个喜欢作者的著作的想法,现在完全没有了,国内水平提高了,而且那些著作也都有人翻译了。
多利用公共图书馆。上海浦东最近建了一个图书馆,虽说面积上可能比不上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但是设计非常漂亮。设施也很完善,就是书不怎么“给力”,太少了,太旧了。
希望政府前30年经济改革,后30年政治改革的同时,前30年形象工程,后30年做好“软件”,做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