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陈埔纸狮
一、分布区域:
永泰县嵩口镇陈埔(东坡、下坡、芦洋),城峰镇的温泉村,富泉乡的力华村。
二、历史渊源:
舞纸狮,又称“兴狮”,大约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永泰县城一带就有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多在每年元宵节期间进行。
当地舞纸狮的目的,是为了消灾驱邪,祈求吉祥、和顺、丰收,亦有“敬神”的浓重迷信色彩。相传舞纸狮的主神爷为玉皇三太子,谓之“九天风火院三田都无帅”,还有一个娱乐神叫“郑二爷”,传说郑二爷特别喜欢娱乐而最怕哭泣,它能助人为乐。舞狮队利用舞狮活动到各神庙、各家各户厅堂去表演敬神活动,以示答谢神明的恩赐。
在灾荒年份,灾民则利用“兴狮”,以狮为吉祥物,祈求神灵驱邪消灾,赐与平安,以此为精神依托。每年的农历十二月,舞狮队就开始筹备、排练,正月初九起开始受邀出演,当地群众在元宵节前就做好接狮入户的准备,都要把狮接到家中舞动一番,特别是新盖的楼房或家中发生不顺心、不吉利的事情都必接狮到房屋逐间舞动,以驱邪消灾和避免火灾。
三、基本内容:
在元宵节的大庭广众中表演舞纸狮,则要有一个表演专用舞台,即“纸狮亭”,其外观有如缩微的亭台楼阁古建筑,屋顶两端有翘檐.中有圆球,中层四角亦有翘檐。纸狮亭以竹篾绑扎成
骨架,后用纸张裱糊,外用透明的有花纹的“劲”纸(一种似塑料薄膜的纸品)封贴,楼台两端及正中镶装用“藕丝”片后,再配贴各色彩剪成的鸟、龙、风等图案。
亭阁前、左、右三面同样布景、装贴。后面封贴绿色纸。整座亭阁装贴完毕后,再安放在木条做成的与亭座四角同等大小的四角方架上形成舞台。舞台正面两旁立柱及台前要配挂与楼阁同样方法制作的柱联及台裙。柱联规格为高4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台裙规格为长90厘米×宽10厘米×厚8厘米。
舞台四角方架要条为3厘米方条,构成高60厘米×宽88厘米×48厘米(内径),四角木架四柱顶端均伸长3厘米,用于安装亭阁。四角架背面配装两扇门供操作演出人员出入,四柱的底脚伸长5厘米,与舞台的底架插接。舞台木架用布围密以遮隐操作纸狮人员。舞台底架用4.5厘米方木条制,高170厘米×长94厘米×宽50厘米,底架不能钉死,应能灵活折装,底架四个立柱顶端均安四个内直径3.5厘米的竹筒,用于插接舞台木架。
红狮的狮头与狮尾都装上操纵用的筷状小竹条。人物如小木偶用木雕刻,尤其头、脸要雕刻精致,身子只用不雕刻的木棒或稻草绑紧的圆草棒(木偶身高20厘米左右),外表用不同彩布装束,并按所需部位安装固定或活动的小竹条。
蜈蚣用彩纸剪糊而成。蛤精双壳用竹篾绑成蛤壳的形状,再用白纸糊好画上蛤纹,两壳瓣均装小竹杆,两壳瓣连接处用铁丝做成能开能合,壳中装一美丽女子,经装得蛤口开时,女子露出身形,合时缩进壳内。
舞纸狮及木偶表演都称为“挑”。“挑”小木偶也叫“挑人仔”,是由二人站在用布围起来的纸狮舞台架内,听锣鼓指挥,按节奏左右上下操纵小竹杆进行不同动作表演,若需要操纵的演
具较多,小竹条就需按排列顺序分别插在小要板条上,小板条预先准备好,按所需位置钻孔。
节目内容曾演过:①元帅公开台翻跟斗;②纸狮舞(舞时配小铃声);③小木偶表演如:童子拜、状元游街、唐僧话游、三星赐福、三英战吕布、三打白骨精、老翁钓蝉、收伏蛤蜊精、母鸡啄蜈蚣、藤牌阵对打等。舞纸节目表演结束,用一童子身出台牵狮绕舞台一则到台前中央向观众礼拜三下,叫做“收狮”,元帅公再出台又是翻跟斗,叫做“收台”,结束全场演出。
人员及音乐伴奏:舞纸狮二人,接送演具一人,折装及扶架二人。伴奏乐器有平鼓(司鼓者为乐队指挥)、大锣、小锣、战鼓、大钹、小钹六人。锣鼓打法有:龙鼓、耐平锣、紧中慢、单边加冠、四不象、急板(急操)等。
成立舞纸狮队叫“兴狮”,排练及存放纸狮亭、演具的地方叫“狮馆”,狮馆成立日期叫“入馆”,称骋请舞纸狮的人家为“柱”,参加演出人员叫“子弟”。
舞狮队准备就绪择吉日请神位,
搭香案,贴上“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郑一爷、郑二爷香位”神位牌(神位中的“火”字要倒写,意思是要消灭火灾)。正月未演出前要先到本地神庙演出。叫“参境”,“参境”后才可以受聘出演。请舞狮的人家要放鞭炮,叫“接狮”,舞狮队听到炮声,也点响一粒炮,叫“回炮”,表示已知道哪家哪户要接狮。
回了炮就一定要出演,不然就是违反规矩。据传说:回了炮,狮神就已经到户口,如果不去舞狮,那么这户人家就得不到平安。每一处演出完毕,锣鼓以“四不象”打法而告结束,叫做“勾锣”。收狮后在路上行走时要用大小锣、鼓三种断续打几声,叫“引狮”,也叫“呼狮”。
到户演出完毕收受人家红包叫“花彩”多少不论,原先也有人家只送饼干或纸钱、香等,纸钱在演出结束时烧化。过了元宵没有再接狮,狮子队就准备解散,叫“杀狮”,也叫“踢馆”。“踢馆”日子由阴阳迁徙择吉日(杀生日),也有自定于正月廿九日或二月初二日。在“杀狮”的当日,集齐全班人员,抬着全套演具,先到神庙“参境”,后到各“柱”舞,叫作“游狮”。
“游狮”的内容与出演节目相同,但受游狮的“柱”只要放鞭炮接送,不要再送“花彩”。游完狮回馆就设坛“杀狮”。
“文化大革命”时,此项活动停止。近来,热心民间文艺活动的星捷彬先生正在积极筹划恢复中。
舞纸狮,又称“兴狮”,大约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永泰县城一带就有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多在每年元宵节期间进行。当地舞纸狮的目的,是为了消灾驱邪,祈求吉祥、和顺、丰收,亦有“敬神”的浓重迷信色彩。相传舞纸狮的主神爷为玉皇三太子,谓之“九天风火院三田都无帅”,还有一个娱乐神叫“郑二爷”,传说郑二爷特别喜欢娱乐而最怕哭泣,它能助人为乐。舞狮队利用舞狮活动到各神庙、各家各户厅堂去表演敬神活动,以示答谢神明的恩赐。在灾荒年份,灾民则利用“兴狮”,以狮为吉祥物,祈求神灵驱邪消灾,赐与平安,以此为精神依托。每年的农历十二月,舞狮队就开始筹备、排练,正月初九起开始受邀出演,当地群众在元宵节前就做好接狮入户的准备,都要把狮接到家中舞动一番,特别是新盖的楼房或家中发生不顺心、不吉利的事情都必接狮到房屋逐间舞动,以驱邪消灾和避免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