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科研、审稿和编辑工作中所积累的有关科研论文撰写和发表方面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投稿以及如何撰写好科研论文,并就其中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一稿两投、重复发表、乱署名以及撰写不认真等提出了批评。
选好课题,注重创新性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创新性是关键。而论文的创新性不是靠写出来的,而是在实验设计时就决定了的。因此,在选题时,在可行的前提下,要选创新性强的课题。
整理结果,发掘亮点实验完成,要整理结果。在整理结果的过程尤其要注意两点:(1)应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取舍;(2)善于找出结果中的亮点。
对结果进行取舍 写期刊论文与写学位论文不同,前者受到版面的限制,许多期刊对论文字数、图表总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取舍。要舍去那些不重要的、模棱两可的和可要可不要的结果,这样可以使主题突出,使论文具有可读性。但是,对于那些舍去后会影响到整个研究工作结论的重要的实验结果,特别是重要的阴性结果不能舍去,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找出亮点 什么是亮点?亮点是指该项工作最重要的发现,往往可以用来做论文的题目。比如本人的一位学生研究酮舍林(ketanseri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和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影响,她发现酮舍林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量效关系,但是酮舍林对ABR功能的影响没有量效关系,即用很小的剂量(低于最低降压有效量)对ABR功能仍然有效,整个实验结果不好解释。
其实,这就是亮点,结果说明酮舍林对ABR功能的影响不依赖于血压,对ABR功能有直接作用;因为高血压时,ABR功能减退,用了抗高血压药物,把血压降低了,ABR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这是药物对功能的间接作用。加上其他一些实验,支持这个亮点,形成了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办的《高血压期刊》(JHypertens,IF=4.871)。论文的题目就是“酮舍林对ABR功能的影响不依赖于血压”。
挑选期刊,层次相当结果整理以后,就要决定这篇论文投向哪种期刊。有些作者往往论文写好了,才考虑投什么期刊。
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每种期刊的要求不同,格式也不一样。选择期刊投稿时可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影响因子(IF) 论文的质量与期刊的档次要相称。高质量的论文应该投到高档次的期刊。以前对期刊的档次概念比较模糊,现在有IF作为参考。
尽管对于IF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在至今尚未找到比其更合理的评价体系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是我们所要选择的绝大部分期刊。要在高IF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关键是论文的创新性要很强,而且要求依据充分,叙述的故事完整。对于第1次投稿的作者,我建议低选,比如你的论文有可能发在IF=3的期刊上不妨投IF=2的期刊,其好处是首战告捷将使你的自信心增强;如果高选,总是被退稿,可能会丧失信心;等到发表过一些论文后,不妨高选。当然,高选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得到的肯定是直接退稿即未经审稿,便被退稿。
发表周期 首先考虑你需要这篇论文发表的缓急程度,如因个人特殊需要而急需发表论文,或者结果带有竞争性必须抢先发表,这些都属于急迫的范畴,应该寻找出版周期短的期刊。这可以从该期刊以往发表论文的收稿日期、接受日期和发表日期上推断。另外,需要抢先发表的新发现,可以找有快讯(rapidcommunication)栏目的期刊投稿。论文的快速发表也与选准期刊有关,如果期刊选得不合适经过几次退稿,便会影响论文发表时间。因此,急于发表的论文,还是以低选为好,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在9个月左右。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临时抱佛脚,在工作的早期便抓紧,给论文的发表留有充分的时间。
各种费用 国外大部分期刊不收费,特别是第档的期刊。一般单印本要收费,但有些期刊,如欧洲药理学期刊、CEPP等会送25~50份单印本,并不收版面费。彩色照片要另外收费,且价格较高,是否放照片要看其重要性和课题经费是否允许。如果是发表在很高档的期刊上,花费多一些也值得。
个人喜好 个人喜好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如单位里有无该刊,作者对该刊是否熟悉,该刊的版面是否美观(如旧版的LifeSci等几本国外不重新排版的胶印期刊,较难看),该刊有无使作者难以接受的条款等。
期刊编委 如果作者或作者的导师是某些期刊的编委,则自然要多向这些期刊投稿。但是,当你的论文数量多到一定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扩大期刊的种类,避免局限在少数几种期刊发表论文。
认真写作,一丝不苟写作不认真,粗枝大叶,错误百出,是文风不正的表现。对于写作不认真的作者,很难让审稿人相信他的研究工作是认真的,他的实验结果是准确的。
因此,写作必须认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推敲,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有误。现针对论文的几个主要部分叙述。
如何确定文题 一篇好论文要有一个好题目好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要精炼 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省略“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尽量避免使用副标题。
判断式命题 在1985年米兰召开的一次高血压会议上,有一份Poster的题目使本人终身难忘其意图是告诉人们血压波动性是一个独立的指标,不是依附于血压的附属指标。药理学研究论文的题目常常是什么药对什么指标的影响,这类题目算不上好题目。
好题目能使论文增色 例如有一项小实验观察麻醉苏醒过程中血压、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及觉醒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这些指标的恢复是第9期.苏定冯.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不一致的。我们用的题目是题目中最重要的词是去同步化)。
作者和单位署名 作者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项工作有实质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小组的论文基本上不超过6名作者,一般3~5名。来自独联体一个小国家的1篇论文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上面有23位作者,该研究的工作量不大,不应该有这么多的作者。乱署名是科学界的腐败,作者要受批评,编辑部也要受批评。署名的顺序按贡献大小排定,资历最高的导师排在最后。当然,顺序也可由导师或项目负责人根据其他情况安排,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在一些高档的期刊上,常看到有并列的第一作者,这是因为该项工作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确实有2或3人的贡献相当。但现在有的已经变成了不正之风,在或2的期刊发表的一些小论文,也写并列的第一作者。单位署名是指实施该项工作的单位,不一定是第一作者的所在单位。例如,张三在第8研究所作硕士课题,发表了2篇论文,毕业后分配到第研究所工作,这2篇论文的署名单位应该是第研究所,在张三名下加注“现在第9研究所工作”,同时署名2个研究所是错误的,只有第8研究所对此项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国务院规定了中国作者姓名的拼音写法,但比较妥当的写法是加连字符,如苏定冯写成Ding-FengSu,省略后成为SuDF;如不用连字符,DingfengSu,省略后成为SuD,与中文姓名相去甚远;当然,更大的麻烦是进行Medline检索,输入SuDF,检索到79篇论文,其中78篇是苏定冯的,有1篇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他人的;如输入则可检索到324篇论文,79篇是苏定冯的,其中篇因为写成DingfengSu而在SuDF的检索中漏检,其余303篇与苏定冯无关。希望作者在使用姓名的汉语拼音时使用连字符,否则会给检索带来混乱和麻烦,但最糟糕的是搞错名与姓。
关于前言 许多人说前言很难写,要把它放在最后写,这是不对的。一般来讲,前言在课题设计时就已经写好了,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就是前言。
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要注意(1)方法学的可靠性问题:使用生理学方面仪器的技术参数要符合要求,生化测定的数据与报道的数据如果差别很大,要找原因;(2)方法学的描述问题:方法学相同,在对方法学的描述上可以“适当地”引用,但要注意不可以整段整段地引用,否则成了“抄袭”,更要注意引用了他人的内容要注明,否则便成了“剽窃”。
正确、恰当地表达结果使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的使用已有多年,已不成问题。问题只在一个指标,即压力单位,血压是心血管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指标。国外期刊继续使用非国际单位制mmHg,而中国的期刊强调用国际单位制kPa,有些期刊同意变通,即在首次使用mmHg时加注:1mmHg=0.133kPa。因此在向国外期刊投稿时,要使用mmHg,而不是kPa。
避免滥用缩写词 论文中尽可能少用缩写词。有作者在一篇论文中用几十个缩写词,这样,别人看你的论文要不断地翻阅你的“缩写词词典”。因此,本人提倡:不是很长的词不缩写,出现次数不多的词不缩写,缩写后容易与其他词混淆的词不缩写。缩写的原则是一个单词的取前3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如verapamil(Ver),nitrendipine(Nit)等;几个单词组成的取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全部大写,如等。
图和表的正确使用 图表的使用原则是:能用文字表达的不用图表,能用表格表达的不用图,能用图表达的不用照片,能用黑白照片的不用彩色照片。这是10年前的论文编辑要求,因为当时图表的排版比较麻烦。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由于电脑排版使排版印刷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希望能用图,而少用表,美观的彩色图片很受欢迎。常见的存在问题如下(全为实例):(1)不必要的图表。如某文的图1为“混合神经节苷脂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实无必要画在论文中;又如某文的表1为“实验组各动脉病变程度(%)”,如果把均数和标准差写在一起作为一个数据的话,该表只有3个数据,完全可用文字表达。(2)图表重复。图和表的内容可有少量的重复,但过多的重复必须避免,例如,表已列出了具体数据,同样的数据又用直方图表示。(3)图表数目太多。并非实验结果多,而是该合并的图表没有合并,因此,指标相同或内容相近能合并的应该合并。
讨论与结论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科研结果的正确性和实验条件的可靠性;结合已有的理论和科研结果解释本研究的新结论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国内外研究概况相比较,在观点和结论上有哪些异同,哪些被证实,哪些被发展和修改,以说明本项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点。注意避免只做文献综述,不结合本项目结果的讨论。在讨论中还应避免“国内外未见报道”等字眼,如确实如此,需有严格的、仔细的检索支持。结论基本上不另列标题(少数期刊有例外),往往在讨论结束时另起一段。结论要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有时结论中的最主要的一句话可用作论文题目。对于不确切、无太大把握的结论,用词要留有余地。
坚持到底,慎言放弃向国外期刊投稿,几乎没有不修改就会被采用的。有时会碰到长达好几页的修改意见,可以这么说,往往修改意见很多的论文,被接受发表的可能性也很大。你只要认真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即可。
回答审稿人意见要注意:实事求是、中肯、认真、详细有不同意见,你要婉转地叙述清楚;对审稿人搞错了的问题,要婉转地解释清楚,不能直截了当地称审稿意见错了。当然,非常必要时,可以向主编申述。审稿人提出要补实验,你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补实验:(1)如果实验容易补,则补;(2)你认为确实应该补这个实验,而且在短期内补得了,则补;(3)实验确实应该补,但是你目前不具备条件,而且这个理由估计审稿人不能接受,此时可以考虑放弃,换投其他期刊;(4)实验可补可不补,而且不容易补,一旦补了这个实验,有可能投到比目前刊物好很多的期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审稿人解释补实验的难处,争取得到审稿人的认同,如果不认同,只好改投其他刊物,或再做实验,以后投更好的期刊。主编给你的信,往往会说:“很遗憾,你的论文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不能接受发表”这种话,修改后被接受发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只要没有被彻底退稿,不要轻易放弃。
讲究学风,遵循规则这里主要讲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的问题。所有严肃的期刊都不允许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
一稿两投 一稿两投是指同一篇稿件投稿到某一期刊的同时又投稿到另外一个期刊的行为。一稿两投是一种故意的不良行为。记得在20年前有一位副教授告诉我,国内期刊对稿件采用与否态度不明确,拖的时间很长,因此,她的稿件同时投两三种期刊,哪种期刊表态快,就定在该刊,而放弃其他刊物。当时许多期刊的编辑部在处理稿件上确实有不少问题,但这种应对的方法是错误的,是明显的一稿两投。最近,有作者给我发E-mail,请求重新考虑他的论文。怎么回事?原来他的论文投到APS,基本上可以被接受,但需要修改。作者在拿到修稿通知后,又把稿件投到了Anesthesiology期刊,很快被退稿。他又把修改稿送到很快给他退稿,理由是“一稿两投”。APS是如何知道的?原来有1个审稿人两次审同1篇稿子第1次替APS审,第2次替Anesthesiology审。由于该作者的自作聪明,失去了在APS上发表论文的机会。
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与已经发表的论文纸版或电子版)有足够重复的内容。APS在今年第7期(P880)批评了一篇重复发表的论文,这篇论文曾经用中文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上,同时用英文发表在上,内容一样,属于典型的重复发表。又如最近CEPP期刊收到一篇来自中国的稿件,审稿人在审稿时发现其中部分内容已经用中文在中国的期刊上发表过,作者也未做任何说明,结果被退稿。总之,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广大科研工作者应以严肃、严谨、严格的学风,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态度做好这一工作。
021yin.com /请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