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偶像]评<记,念。陈汝佳>套装精选
在神州大地上与人提起陈汝佳这个名字,得到的反应会因人而异。有人会哼上几句“故园之恋”或“黄昏放牛”,有人会描述1988年他问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风采,有人会忆起他在电视剧<情魔>中白衣翩翩的形象,不免也有人会谈起那些一直难以驱散的关于他的种种传言。然而在新新人类之中,最有可能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句满脸茫然的“他是谁啊?”在网络中,关于这位已故歌手的评论也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称他为巨星,也有人说他是昙花。有意思的是,虽然多数只听过很少几首他的歌,并且多数是他早期的翻唱作品,却从来未见有人对他的歌艺唱功提出过质疑。此外,感觉那些时常对他指手划脚的人们其实对他并不了解,多数都是人云亦云,顶多不过看到他的某个侧面。因为在我印象中,他一直是那个神秘羞涩若隐若现的影子。最近,随著<记,念。陈汝佳>珍藏版2CD+1VCD的豪华登场,人们终于有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全面地重温一下这位传奇性歌手那短促而又绚丽的一生。
确切地说,这是自2005年初内地媒体爆出陈汝佳辞世消息之后第二次出纪念专辑。第一次是在05年4月,由阳光视界制作,新时代影音出版的<陈汝佳纪念珍藏专辑>。这次的<记,念。陈汝佳>套装珍藏则是由广州另一家唱片公司(星彩文化)与齐鲁音像合作出版发行。比较是难免的,虽然两个纪念专辑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互补的作用。阳光视界发行的那张专辑中的曲目都是陈汝佳2000年复出后的全新作品或者老歌新唱,并且除了“黄昏放牛”以外不包含任何翻唱歌曲。星彩这两张CD则基本取材于87年至93年陈汝佳事业的巅峰阶段,翻唱港台的曲目较多,有些更是首次被数字化并以CD形式上市。甚至连附赠的三首MV也是早期绝版。就制作和策划等各方面而言,星彩的新套装纪念专辑无疑是遥遥领先的。虽说我个人必须感谢阳光视界,因为是他们的那张黑封皮的纪念专辑使我第一次听到陈汝佳的歌声,但不得不说这家公司实在过分投机取巧。例如在曲目选材上竟然不肯动一思一毫脑筋,随便把新世纪唱片2000年发行的<陈汝佳--新歌+成名金曲>中的12首歌删掉一首再换换次序,然后全盘照搬。这种轻侮顾客智力的偷工减料是对歌手和歌迷都缺乏尊重的行为。若非目前市面上有关陈汝佳的影音太难找,而那张CD又收录了他后期作品中几首关键好歌,恐怕不会有人愿意购买那样名不副实的纪念专辑。好在这次的<记,念。陈汝佳>精选套装从装璜,设计,构思,文案等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了向一位优秀歌手致敬所应有的诚意。
专辑名里的“记,念。”二字取得是“记住”和“想念”的意思。盒子外壳使用很有质感的绒布包装,封面采用银色的正楷繁体字,没有照片,紫红的背景显得凝重而又不俗。盒中有两张独立包装的CD(同样紫红底色,但各嵌一帧足以让女士们呼吸加快的封面照),一张VCD,一张绝版“风靡88”海报,和一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画册。翻阅一下其中的文字和照片,确实能让读者对舞台上和生活中的陈汝佳增添一层更深入的认识。文案以朴实生动的笔触重述了陈汝佳的一生,并巧妙地穿插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和逸事。读罢,一个单纯善良,天资聪颖,追求完美的陈汝佳形象跃然纸上,教人不得不为他扼腕痛惜:为什么这样的天才歌手竟然由于为人低调不擅炒作而活生生地被埋没于国内的演艺圈?可叹如今那么美好出色的声音只是少数人心中一个朦胧的回忆。除了对歌坛生涯的回顾,文案中还附有对陈汝佳生前所有6张专辑的逐一点评,以及来自网络的各地歌迷感言。必须承认,制作方在这套专辑上所花费的心血是一目了然的。
即使从比较贪婪的歌迷角度来看,32首歌的精选辑也称得上一道丰盛的音乐大餐。尤其对于陈汝佳这种作品少而精的歌手,32这个数字超过他歌曲总数的1/3。不过我相信听了这两盘CD后,一定有人会产生想听陈汝佳全集的念头。事实上,除了CD1中的前7首歌(“故园之恋”,“外面的世界”,“黄昏放牛”,“顺流逆流”,“心中的安妮”,“弯弯的月亮”,“晚秋”)及“我祈祷”这些特别有名的经典曲目,独家现场版的“叉烧包”以及CD2中非常罕见的粤语曲目以外,专辑中所有其它歌曲都可以轻易地与未收录的某些歌曲对调。可想而知他灌录过的歌曲普遍欣赏价值很高。比如个人很喜欢的“星星雨”,“男孩看见野玫瑰”,“听不懂的话”,和“不能结束的歌”就都不曾在专辑中出现,当然这还不包括任何复出后的好歌。不过<记,念。陈汝佳>仍然为我带来好几个不小的惊喜。从未听过陈汝佳翻唱龙飘飘的“雨中的影子”(以前总是把这首歌的名字和另一首<相思在雨里>混淆),听后只能又一次惊叹为何如斯好歌竟未收录到他自己的任何专辑里。虽然李玲玉也翻唱过这首歌,但从歌词判断这首歌绝对是为男歌手而写:“记得那一天和你在小雨中分离,你秀发上的雨珠渗著泪水,沾满了我的胸襟”。陈汝佳是唯一唱过这首歌的男歌手,又是一首与他的总体气质极端吻合的歌曲,使人很难想象任何其他歌手能超越他的演绎。同样的,你或许听过94年高林生走红时的那首“生疏的情感”,但却不大可能听过由陈汝佳演唱的这首歌的一个更早的粤语版本“生疏的情分”。相比之下高林生的演唱风格较为粗纩,正如陈哲的国语填词较之林夕的粤语措辞也要生硬一点(比如“虽然这世界在叫喊”)。而且歌中主人公本应很怀念以前的好时光,并且非常期望与女友重归于好。可是从高版中听不出悔恨和悲哀,只是一味地叫喊和诉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用这种交流方式打动对方的。而陈汝佳的唱腔就柔情得多了,从“发现眼泪已流干”变成了“也许泪流得不太够”,加上歌者本身那种招人伶爱的气质,让人很容易相信他是真的为情所苦,以至于无论怎样冷漠的女人也会招架不住心生恻隐。提到“惊喜”,当然不能漏掉86年的现场版“叉烧包”。这是不少人翻唱过的一首由百老汇歌剧中的曲子重新填词而成的上海老歌,但多数版本都是女声中慢板,只有徐小凤把它的节奏加快了很多,使本来就是以新奇搞笑为主的一首novelty song变得更加绕口。与徐小凤声线神似的陈汝佳自然也没放过这首对唱功很有挑战性的快歌,据说早年他在歌厅驻唱时这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曲目。后来他将这首歌作为“柔道龙虎榜”连唱的压轴曲收录进了他的首张专辑<风靡88--陈汝佳的歌>。但这次纪念专辑里的这个版本却是闻所未闻的一个86年现场录音版,不知唱片公司如何神通广大地把它挖了出来。时年二十二岁的陈汝佳,早已在各歌厅磨炼多年,歌艺日趋成熟。但从这段录音中不难听出,他与观众交流的语气还是带著孩子般的纯真,他的歌声中分明还流露出无法遮掩的俏皮。可惜,他这天真无邪欢快活泼的一面自从88年走红以后就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浓的忧郁和压抑。印象中他复出以后除了“黄昏放牛”以外就没有唱过快活的歌曲。虽然他的歌声永远是那么清澈悠扬,但我们再也听不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扬州小调”和逍遥自在充满希望的“大河涨水沙浪沙”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与铁杆歌迷的兴趣应该是不同的。前者总是要听专辑中最有名最熟悉的歌,而后者最关心的总是那些最罕见的曲目和版本。陈汝佳虽然没有录过很多唱片,但尝试过的歌曲类别和演唱风格却出人意料的多。因为他成长于八十年代的广东,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对于一个内地的流行歌手来说都可谓得天独厚。因为那时港台流行音乐界人才辈出,尤其是创作了一大批很有质量的流行歌曲,而广东作为全国与港台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自然最早受到潜移默化。但同时,广东又是内地最早一批原创音乐人汇集之处。其中有些并非广东本地人,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同时带来国内其它地区特有的民歌风格。陈汝佳,一个酷爱唱歌的广州青年,象海绵一样吸收著所有这些外来的新奇信息,然后发挥天生的艺术直觉,汲取流行与民族的精华,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从这两张CD中我们可以听到陈汝佳精湛歌艺的多个侧面。还有谁能把“外面的世界”比齐秦唱的更无奈,或者把“一个人”唱得比姜育恒还悲凉?他那多变的中性嗓音时而好似多情的徐小凤,时而又象个忧郁的刘文正。但如果反之请那两位港台实力巨星来唱有内地民族特色的原创歌曲如“故园之恋”,“浪迹天涯”,甚至“弯弯的月亮”,却不知他(她)们的版本能否与陈汝佳版媲美?还有些翻唱超过其它版本太多以至于让人觉得陈汝佳才应该是原唱,比如“在我心深处”(明显超过张学友的原唱),“伸出告别的手”(原唱费玉清),当然还有出神入化的“黄昏放牛”(墨西哥民歌,最近有幸看了2000年的现场版本,惊为天人)。“我不知我爱你”中的豪放,“八又二分之一”中的诗意,“我祈祷”中的深情,“迷梦”中的缠绵,全都来自那个话很少的大眼睛男孩。记得Phil Collins曾经说过:“我唱歌可能要比说话容易”,这句话用在陈汝佳身上似乎也很适用。
说起陈汝佳的歌唱技巧,必须提到他出色的高音部和非凡的连贯性。他的很多歌起音就很高,加上每个音拉得很长,但被他唱得轻松自如,使我等凡夫俗子们经常误以为难度不大。不过只要不自量力地试一下就马上知道厉害,不会再犯同样错误了。“伸出告别的手”和“最后的一朵红玫瑰”都是这样的例子。听这样游刃有余的演唱是种享受,因为你永远不会为他能否唱出哪个音节而担忧。再比较一下陈汝佳的“晚秋”原唱版和毛宁的翻唱版,你会发现后者虽然音质也不错,但输在不够连贯。因为毛宁给人的感觉是太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韵味,相对忽视了整句话以至整首歌的总体效果。此外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陈汝佳非常自然的唱腔。他的唱功是令人难以觉察但又无处不在的那种,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有些“专业”训练出来的歌手虽然很有技巧,但用过头了反而会失去听众的共鸣。同样,在香港歌手中已经被用滥的颤音唱法如果使用不慎也会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如果注意一下“那一夜好冷”里的多个高长音,就会发现陈汝佳的高音并不颤。但“雨中的影子”主歌部的几个中音部长尾音倒是被少许加了一些颤音,听起来相当自然,没有很勉强或突兀的感觉。
把最好的留到最后,终于提到那张附赠的VCD。首先是三分钟的花絮,主要是由文案中的一番前言和陈汝佳的照片穿插而成。有些彩色照片被改成了黑白,估计是为了加强历史感。背景音乐是“伸出告别的手”。如果说这套纪念专辑还可以被改进的话,那么这就是一处可以改改的地方了。这段花絮比较象一个flash文件,而且其中使用的照片很多都与图册中重复,所以不如换成任何其它一小段视频,比如现场演唱或采访。当然这恐怕算是歌迷式的吹毛求疵和无理奢求。接下来是三个87年拍摄的陈汝佳MV,刚看到时很惊讶那时的中国大陆就能拍出这种水平的MV,觉得好象比同时期王杰在台湾拍的MV要好。后来仔细一想可能只是因为主角太吸引了,其实几个MV内容都很简单,构思上没什么出奇之处,拍摄技术上的要求也不高。个人最喜欢的是“顺流逆流”,尤其其中陈汝佳在歌厅演唱这首歌的几个镜头很震撼。因为他演唱时的神情和手势都好象是经历了几多风霜,甚至连面孔都好象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与他逛街时那种孩子气简直判若两人。另外印象很深的是他的发型和服饰。头发是那种吹得高高带波浪的,侧面染了一缕黄。外套是白风衣,里面是一身黑,好象是那种宽宽的港式衬衫和灯笼裤。总之在当年深圳大街上走起来非常特出,怀疑当时肯定有很多人盯著他看,因为他那穿着和气质根本不象中国人。我甚至联想到日本视觉系摇滚的某些人,但那些人总是打了很多粉底,戴著有色隐形眼睛,一副不知做了多少整容手术的人造模样。而陈汝佳却天生就是那样,要不是他的虎牙豁了一块我实难肯定他是地球人。还有最后一组他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冠军时的领奖镜头,我发现他是个完全无法隐藏内心感情的人。兴高采烈的他握著某中央领导的手连鞠了好几大躬,和其他获奖者站在台上时笑得嘴都合不拢。与这灿烂的笑容同样有感染力的是“黄昏放牛”MV中他无忧无虑的陶醉。这个MV的导演再省事不过,基本上就是让陈汝佳带著两个小孩在一片芦苇塘旁边的干草地上放牛,然后叫他躺在草地中间唱歌,把摄像机对准他的脸拍近镜头就可以。果然是个省钱的好方法,确实没什么人注意周围的风景,我们欣赏陈汝佳的脸就足够了。而他在这里表现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也很令人吃惊,给人感觉是他这个人基本上与世无争,只要有这种简单的快乐就已经很满足了。第三支MV是在欧洲拍摄的“我祈祷”。因为在国外取景,按我爸的说法,这东西是“花了钱的”。不过我反而对它印象不深,因为故事比较老套,是一对情侣从相爱到分手。前面一段陈汝佳穿着黄色衬衫,显得好象特别小,似乎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因为他看起来根本不象懂爱情的年龄,而那个女生象他姐姐,所以结尾时没有那种情人分离时撕心裂肺的感觉。
自从买到这套专辑以来,已经反覆重温了多遍。不过它确实是很值得收藏和回味的。选收的32首歌较为全面地代表了陈汝佳歌唱生涯的黄金时代(1987-1993),虽然不免还有不少漏掉的精品。VCD中的宝贵视频则都来自1987年,让人们见识到了在全国走红之前那个天真烂漫但又气质非凡的陈汝佳。专辑文案只是轻轻几笔就掠过了1993年他移居澳州以及2000年复出歌坛的那段历史。但凡是看过<同一首歌>中的陈汝佳的人都无法不注意到他那更加忧郁的神色和愈发虚弱的体质。虽然他的歌喉还是那么令人叹服,但演唱风格变得越来越缓慢空灵,不食人间烟火。他复出后的新专辑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以至于连很多他的歌迷都不知道专辑的发行。2004年1月12日,继张国容,梅艳芳之后,又一位为舞台而生的绝代佳人倒了下去,但与二位港星不同的是没有夹道送行的歌迷或蜂拥著的媒体。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没有惊动任何人。1993年以后陈汝佳的生活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甚至家人也未必清楚。这个迷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但我们所知道的是,自从2005年初陈汝佳的死讯被媒体公开以后,一年内已经有两家唱片公司为他出纪念专辑。这对于一个2000年复出以来就一直没有签固定唱片公司的歌手来说是没有先例的。诚然,唱片公司追求的是利润,但他们相信有钱可赚也说明一点:不管陈汝佳生前有多么淡薄名利,或者怎么不喜欢别人打搅,他的音容笑貌早已印在了很多人的心中,而且会时常被记起和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