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说人分析判断事物大都有些偏颇片面,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客观.中正.全面。这大概一方面是由于受制于我们的知识.视野局限,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由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偏差,毕竟具有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的大智慧者,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中外,都是极为稀少的品类,我们普通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总难免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偏向。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对此不能过于苛责。但是也确有一些人,他们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偏激离谱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的地步,可能他们自己还自以为其是什么高识卓见而洋洋自得。这就让很难接受和等闲视之了。对于哪些过于颠覆事实。歪曲真理的谬说,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会太关注计较,可是对于哪些比较求真追理的人来说看着总是不太舒服,想要为之较一下真,以求还事物的本来面目。尽管受水平的限制,未必就能从心所欲,但是为了追求和坚守真理,他们只得勉为其难了。
前几天,我闲来随意游览一些网页,其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吸引了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闲论古文与科学》用古文于科学两个不同学科的名词拿来相提并论,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很是奇特,我带着一些的好奇欲一睹为快,可是整篇文章看完后不仅没感到半丝的快意,简直令我的神经大受刺激,令我惊撼得脑仁发麻,并非本文的文气笔锋有多么的锋利尖锐, 而实在是它太信口开河,太颠覆人的常识了。我不妨抄录几段清诸位读君看看了:“曹丕和魏晋其他名家的文章,跟唐诗宋词一样,离春秋战国秦汉欧洲的哲学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都很遥远,无助于社会生产的进步,无助于把人类从繁重的简单重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读唐诗宋词再多,读古文再多,能生产出电吗?能造出机器设备吗?能日行千里,飞到月亮之上吗?智慧达观如苏轼,铁砚磨穿,文传千年,读其笔记《东坡志林》,也做过令今人读来笑趴的蠢事,比如把自己的尿存到坛子里,还派个童子好好守着,够一定天数了,取上面的浮渣团成药丸当修道成仙的补品吃。” “《河殇》有句话:“今天回想起来,十六、十七这两个世纪,的确是令中国人十分心酸的二百年。西方人研究星辰,人体,杠杆和化学物质,中国人则研究书本,文字和故纸堆。因此胡适曾说道:中国的人文科学所创造的是更多的书本上的知识,而西方的自然科学,却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化史,无非是巴结讨好上级,玩弄权术,愚民弱民。看秦汉之前流传下来的文章,还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特立独行的人;再看秦汉之后的文章,那种‘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的意识如潜渊暗流,附骨而生,再到明清八股文,更是连文字形式上的自由都给剥夺了。”“理查德费曼曾在演讲中说到:“科学知识是一种力量,它既能让我们行善,也能让我们为恶,但它本身并不附带使用说明“即便科学知识有善恶两种可能的力量,它仍是值得期待的。相比翻阅古书,背诵诗词歌赋这些茶余饭后的消遣事儿,或许我们更期待的是科学知识所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当然,国人也有四大发明,不过罗盘常用来看坟地风水,火药总是用来放鞭炮和烟花,没想到用于制造枪炮弹药…”
作者大大的奚落一番中国古代文化后接下来又列举了理查德费曼一首诗中的几句诗句来与中国文人的一些表达悲怨情绪的诗意来相比较,以此来凸显西方文人的优秀.文化的优越,映照中国文人精神情志的颓废.悲怨和消沉:
曾经,我站在海边的沙滩上,陷入了这样的深思:
潮起潮落
无法计数的分子
各自孤独地运行
相距遥远却又息息相关
泛起和谐的白浪
旷代久远 ……
“科学家的诗,写的也如此充满科学。没有中国文人志向不遂,理想破灭时悲秋伤春,自怨自艾,一江春水向东流。萤火之光与探照灯谁亮,不言而喻。”作者实在是太有心机了,变着法儿在贬损中国人。中国古今的文人们曾写过那么多充满着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和富有哲理智慧的诗篇它不提,偏偏拿那些一时落魄失意之时的文人所写的悲怨伤怀情绪的诗意来与理查德的这首充满着科学家的睿智和想象的诗情来相对照,这种极不对等的相比论证所推出的所谓的萤火虫与探照灯的结论岂不是太荒谬透顶吗?“文章的最后作者还又来一番自以为是的感怀“不是妄自菲薄,人都有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从哪条路能达成这个愿望,就应当走哪条。不能总踩在同一条河里,试呀试,摸呀摸。”
以上这些这些奇谈怪论就是从作者这篇大作中摘录出的原版话。作为一个堂堂的现代中国人,不知大家看了有何滋味感受?如果让那些不了中国的外国人看了作者这篇文章,必定会把中国全看扁了,也把中国人全看扁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代表着这个民族和人民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他这唱的可不是普通的哪些“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崇洋媚外者的陈词滥调,也不只是普通的缺乏民族文化自信那么简单的事,他这是在整个的全盘否定.贬抑和鄙弃中华传统文化而极力褒扬推崇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也为世界文化史所认证和认可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文明史,被这位作者用一个轻巧的词汇“无非”就轻而易举的一笔抹黑,恣意抹杀,如此的罔顾事实,颠覆常识的程度实在是登峰造极!特别是他的对中西文化用萤火虫于探照灯的比喻,更是荒缪绝伦!荒诞无稽!单就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番肆意的挖苦.嘲讽.污损,即使那些对中国怀有极度仇视和偏见的外国人,只要他略微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都不会敢如此瞪着眼瞎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的重要位置和独特价值也是举世闻名的,像东亚的中国邻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文化中都深深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汁液,从日本政府和国民援助中国疫情灾区的留言看去,他们似乎比现代普通的中国人更熟悉和了解中华古文化,对中国古诗词的运用也似乎比我们更得心应手。而新加坡更是把儒家文化深入到它们的教育文化领域和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学者学子和民众们在痴迷和热研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近年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美国的《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2个文化国家,中国排居第二位,其中代表中国文化20大形象符号中有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莫高窟.孔子.老子.曹雪芹.唐诗宋词.丝绸.瓷器.京剧.兵马俑.少林寺.昆剧等等,你实在无法理解,作为土生土长的的中国人,生活在21世纪的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土上,又是处于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正如一头崛起的不可阻挡的轩昂的雄狮.骏马般的飞速前进.发展.无论是在科技.经济文化.国防等综合国力上都已站在世界的前列,冲在世界的潮头.在世界上已有着非同寻常.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之时期,她竟然还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妄自菲薄,肆意贬损抹黑.,这究竟是何种心态?实在令人费解,不可思议!当然我为此作文并不只是为表义愤,这就太没意义了,总要来点拨乱反正吧,当然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未必都能说得全对,但是只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理就理的原则说事,自信也不会太离谱荒唐了。
作者在他的文中强调“曹丕和魏晋其他名家的文章,跟唐诗宋词一样,离春秋战国秦汉欧洲的哲学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都很遥远,无助于社会生产的进步,无助于把人类从繁重的简单重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嘲讽似的质问:“读唐诗宋词再多,读古文再多,能生产出电吗?能造出机器设备吗?能日行千里,飞到月亮之上吗?”在这里作者把中国古代最经典的魏晋文化于唐诗宋词拿来说事,认为读它们因无助于社会生产的进步,无助解放人类繁重的简单重复体力劳动,也不能帮助人类造出电器和一切机器之类设备,就完全否认它们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视它们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而不屑。唯有科学知识所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才是作者认为的最重要最可期待的幸福前景,以这位作者逻辑所论,不要说魏晋文化和唐诗宋词,这人类世界一切的精神产品人文学科和艺术之品类都不可能造出什么机器和代替人的体力劳动,那它们在作者慧眼里也都应是无用之物了?如果照作者的逻辑去行事,现代的学校不需要开设一切的有关人文的科目课了,让学子们只需去学习数理化功课就行了,以后全民都去搞科学技术去,都去学造电器.机器设备去,民众们不需要去创造和品赏任何的文学.艺术和一切的精神资源,只需要能享受到不需要动用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点滴气力都可以生活的随心所欲.轻松方便的舒适生活,这才是作者所期待向往中的所谓先进的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方式。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太荒诞不堪了。这种只有科技和物资层面而完全没有精神层面活动.精神资源的享受和滋养的所谓的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究竟是福还是祸?在这样的生活里,人还有正常的人性和正常的身体功能吗?人还有美好的情操.高尚的人格和优雅浪漫真挚的情思情感吗?在这样的生活里,人与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又有何异?作者所向往的这种纯科技.纯物质生活正是现代西方一些正直和忧患意识而又具有远见卓识之人士所极为忧惧的世界前景。法国学者——达尼-罗伯特.狄福尔在他近年所著的一本名为《西方妄想》的书中就揭示和批驳了西方世界由于对于科技过分盲目的崇拜,而给现在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人类妄图凭借幻想从世界之中挣扎出来成为自然地主人,和占有者,继而统治一切。从那时起,人类的命运转向了疯狂的进步主义和生产至上主义,直至今天对科技的盲目崇拜。这种不可持续的欧洲模式不但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还深刻的异化了个人生活的三个关键方面——工作.休闲.和爱情”而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也曾在他的一篇小文“进步的危险”中对此类问题有过类似的忧患意识:“人类用各种手段取代自己的天然义务与必要劳动......人们的体能其实是在走下坡路.”“科学技术正在取代人的努力,取代人的勤奋和思考,......当人们掌握了一个人有一个先进技术后,原有的更接近人类天性的本领与情感,会不会逐渐式微?“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可以造福人类,但是人类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当然,这些真知灼见只有那些真正既具有的远见卓识.又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对人类生存命运报有深切的忧患意识的学者才会具备的,我们普通人是很难有这样深邃的见识和辽远高阔的视野与预见性的,
作者在他的文中不仅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惜全盘抹黑一番,把中国文化中最经典最优秀,直至今天也是最受国人喜欢和敬重的魏晋文化和唐诗宋词都视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而轻鄙嫌弃,而且连中国最闻名于世.,最令国人自豪.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的四大发明,也被其大大嘲讽了一番,其中奚落中国古人发明了火药而没有用来这制造枪炮弹药,却只用来做鞭炮烟花。这种论调我可听到看到不少,可是这种对古人的贬责是公平合理吗?中国人把自己的科技发明用于娱乐和审美活动而没用来去杀人毁人损人利己是错的嘛?难道人类科技成果用来受益于人,造福于人不是正当的作为吗?西方人士利用中国的发明创造来制造武器枪炮毁害他人,残害中国人这只能说明他们忘恩负义.贪婪残忍,是赤裸裸的财狼兽性的体现。如果以此来嘲讽中国人而赞赏西人的高明,这就实在是地地道道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了,这也只能证明人的价值观的极端的扭曲变形。
看作者的文章,感觉到作者说话是极不严谨.极不负责又是极为自负的。作者的”纵观华夏五千年文化史“的话口气好大啊!不知作者读过华夏古人的几本书,就能纵观到中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五千年文化史,这样的大话在中国即使再博学的学者他也不敢说,,别说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史,即使中国50年来的文化史,我们普通人也难纵观了,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罢了。如果现在有人能纵观到中国一百年的文化史,那他也犹如神仙般神通了。我每到新华书店,就会感到自己的所学所知犹如沧海之一粒的可怜贫乏。可是作者竟然认为自己可纵观到中国悠久浩瀚的五千年的文化史,这也实在是太有些太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了。作者刚说过“纵观华夏五千年文化史,无非是巴结讨好上级,玩弄权术,愚民弱民。”这句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绝对否定语,紧接着又说道“看秦汉之前流传下来的文章,还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特立独行的人;再看秦汉之后的文章,那种“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的意识如潜渊暗流,附骨而生,再到明清八股文,更是连文字形式上的自由都给剥夺了。”这句话等于把之前的“无非是”的绝对否定意向给推翻了,作者为了继续贬损抹黑中国文化,不自觉的犯了出尔反尔的逻辑错误,这只能证明作者说话是既不严谨极易信口开河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议论,如此严肃的问题,作者竟然像儿童涂鸦般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实在不应是我们行文论事要取的态度和作风。以作者讲,难道《山海经》《诗经》《周易》《楚辞》《诸子百家》《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汉乐府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父子.魏晋名士们的诗文歌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等,这些我们古代的先贤.智者.文人和聪慧的劳动人民们所创造出的优秀经典古诗文里的思想内容都是作者所认为的“无非是巴结讨好上级,玩弄权术,愚民弱民。”和“卖给帝王家的”货色?作者还说什么“再到明清八股文,更是连文字形式上的自由都给剥夺了。”这更是信口雌黄了。八股文只不过是明清时期的学生们在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一种文体,据我所知,即便是在现代的考场上,作文考题的文体大多也都有统一的要求。只不过现代所用的文体大概都是议论文吧,难道因此可以说我们现代人也“被剥夺了文字上的自由。”这不是太歪曲事实了,我所了解到事实应是,明清时的文体最为丰富多彩,不仅有精美的诗词歌赋,优雅睿哲的散文和论文,还有哪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精致,文笔散淡优雅.涵义深厚,又深蕴自然妙趣.人生哲理和诗情雅意的随感小品文和格言式的语录,更有那精彩动人的明清小说,民间文学及戏剧文学,作者所谓的“连文字形式上的自由都给剥夺了”的论断语,就实在是有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一点带面了。像中国的四大名著,三言两拍.《封和演义》《老残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牡丹亭》《西厢记》......还有王阳明.王夫之等等大学者们的诗文.和著述的明清文籍都还煌煌在目,岂容人乱说!
作者在他的这篇文中最着重强调和推崇的就是科学,科学是他心中最至关重要的文明体现,认为只有科学才能带给人文明现代的幸福生活。而对人文却充满着轻鄙和不屑。他在文中还引用了《河殇》里的话:“今天回想起来,十六、十七这两个世纪,的确是令中国人十分心酸的二百年。西方人研究星辰,人体,杠杆和化学物质,中国人则研究书本,文字和故纸堆。因此胡适曾说道:中国的人文科学所创造的是更多的书本上的知识,而西方的自然科学,却创造了一个新世界。”是的,西方近世纪通过狂热的推崇科学技术,信奉生产效率至上主义,的确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但是同时,他也严重的破坏了一个丰饶.灿烂.盎然.和美的自然生态世界和一个优雅和谐的人文世界,所导致直接后果便是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危机和人类人文环境及精神世界的困顿.异化.扭曲和危机。而且,这种恶化.危机目前还在困惑威胁着人类。回顾世界历史,西方一些国家的崛起,就是运用他们科技,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的开掘利用,疯狂的对亚非拉国家的剥削.掠夺.征伐和战争杀戮而成就,这些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去羡慕和赞赏吗?如果胡适先生生活到现在,他绝不会再去盲目赏识西方科技所创造哪个“新世界。”了
科学与人文本是人类文明的两翼,它们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两股力量,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力,科学创造的是物质世界,人文创造的是精神世界。它们本应平衡发展,相互促进,才能给人类进步发展带来福音。人文在马克思的哲学里是属于思想意识上层建筑领域的体系,在中国哲学里也是属于形而上的体系,而科学,具体的讲就是科技应是属于形而下的东西,《周易》的系词里曰:“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着为之器”人文是属于思想意识的,应属于“形而上的道”,科技是一种技术,它应是属于“形而下的器”人文无论称作上层建筑,还是说是形而上的道,它都是理应引导科技的走向,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的意义。如果现代科技的走向没有人文精神的引领和指导,必定会走向不归路,给人类世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灾难,如果任凭哪些没有的道德底线的科技狂人任意胡来,终将会把人类致于不堪设想的灭顶之灾中,著名的物理学家,也就是本文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哪位写诗的科学家理查德.费曼在他的《科学的价值》一文中曾说:“科学知识给予人们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恶,它本身可并没有附带着使用说明。”“当人们运用科学做了善事的时候,功劳不仅归于科学本身,而且也归于指导着我们的道德选择。”我国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妇科大夫【他的名字我忘了】在他所著的书中也讲到:“在科技如此发展的当下,尤其需要一种人文的再教育。我们现在应该特别警惕,不要把自己变成只会操纵机器和机械的匠人和纯科学家”真正的卓越的大科学家他们大都是文理兼备的,他们并不仅仅拘泥执著于逻辑推理和科技知识的追求,他们也会对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美好的艺术情致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爱伊斯坦曾在《我的世界观》文中表述:“照亮我的道路的,是真善美”人文昭示人们,活着不只是要物质享受,还应不时的仰望星空,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人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人因为有了丰富的精神和美好的情趣追求而使生命更加的高贵和精彩。其实,看作者的文章,他的古文程度还是挺不错的,作者不是还曾看过曹魏之文赋码?并且还称它们是经典,只是作者认为文采再好也不能化为生产力,不能化为作者真正向往的.能代替人体劳动的机器设备之类的先进生活用品,作者就把一切的诗词歌赋一棍子都打入了冷宫,只崇拜科技给人带来的所谓的先进的生产力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看来作者是一个地道的务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的视野和思想境界。
我现在可以回答作者的“读唐诗宋词再多,读古文再多,能生产出电吗?能造出机器设备吗?能日行千里,飞到月亮之上吗?”这句刁钻古怪质问语了:读唐诗宋词虽然不能生产出电.不能造出机器设备.不能日行千里飞到月亮上去,自然也不能代替人的劳动,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和物质财富,但是它却能给人的精神上带来丰富的涵养与滋润和高雅的审美享受。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最璀璨亮丽的明珠,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两座高峰。它们的世界优美而深邃,悠远而辽阔,它们是大美.至善,纯真的兼容并和,是最完美精湛的艺术。阅读它们可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升华人的精神,慰藉人的灵魂,抵御现实的庸俗粗糙,填补生存的空虚荒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人”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段鲜活生动的历史,他饱含着艺术的灵气,蕴含丰富的精神情思.美学信息和人文资源。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古时各个时期所呈现出的那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思.深刻的哲理。感受古人的理想抱负,忧欢悲欣.与生活情趣。凡经典的古诗文,都犹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尽的能量,又如同钻石般,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诗词承载了千百年来人美的理想抱负.心中向往和浪漫情思它们表达和传递的是永恒的人性精神,风花雪月的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它们的魅力和思想艺术是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过时的。读古诗词犹如精神的一种时空穿越漂流,我们虽然生活在当代,但是从古诗词中,我们的心灵可以游弋千古,探访到那些在现代可能早已遗失了的古典风物风情的旖旎风采,与心仪的古人神交沟通;徜徉在古诗词的情韵里,也时常会生出一种“无可奈克花落去,似曾相识杨归来”的诗意幻感。古人犹似我们前世的似曾相识的亲友,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神奇的审美感受啊!阅读诗词歌赋并不只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而应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灵需求和精神支撑。在现代这个物欲洪流.趋功逐利的.躁动纷扰的世界里,诗歌对人的精神更是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曾讲:越来越多的人会现,我们不得被求助于诗歌为我们栓释生活,提升生活.用诗歌来慰藉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没有诗歌,世界将会残缺不全。荷尔德林有句诗表述道:“人充满劳绩,却诗意的栖居住大地上”感悟诗意的情怀,是对灵魂的一种追寻。在人的生活中,有没有诗意的陪伴和滋润,其精神境界和生活的质量是大不一样的。唐诗宋词也就是我们心灵的“诗与远方”是我们最宝贵的“非物质遗产”。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五次《诗词大会》上,参与诗词比赛的百人团成员来自社会各不同的行业,其中不乏来自科研和理工行业的,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成为诗词达人。我知道在第三节和第四届的诗词大会上的冠军,一个是个外卖小哥雷海为,一个是理工科博士陈更,陈更的主业是研制现代最尖端科学机器人的。理工科才俊也不妨成为至美诗词的吟咏者.痴爱者.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的熏陶和修养使她内外都显得优雅动人,这样的文理兼备之人,才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智慧.雅致.丰富和有品位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辉煌.最精彩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生活中有些许诗意点缀,也会多几分绚丽.几分趣味.几分清明.几分灵气。
几天前,在网上听到一位曾在中国讲学十年之久的英国的学者在和中国听众谈论中国话题,其中他曾说过不太理解为什么中国如今发展这么迅速,却有一些中国人不那么自信。他说,他曾经听到一位就职于一家外企的中国人对他讲“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位英国学者告诉他“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三倍”这位中国人感到自己的观点没有取得对方的支持就不在和他“浪费口舌”了,这位英国学者继续说“ 事实无可争辩,所以你下不再和我讨论”在中国人面前,中国的成就还需要外国人来挺身为之客观公正的论证,而这些中国人自己却看不到,他们的妄自菲薄和崇洋媚外的情结实在是已深入骨髓,让人为之悲哀!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这之快,已如一条腾飞的龙,令世界震惊,也使那些强国感到威胁,我们不仅自己发展,我们还在为世界的和平和进步作出积极有效贡献。可是这些本文的作者都视而不见,他除了在这篇文中把中国传统文化贬损得一塌糊涂,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描绘的闪闪生辉外,他这篇文章的结尾还在感怀“不是妄自菲薄,人都有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从哪条路能达成这个愿望,就应当走哪条。不能总踩在同一条河里,试呀试,摸呀摸。”作者认为所能达到愿望的那条路,无非就是在中国全盘西化.资本化,前苏联的改革就是这么搞的,结果整个国家崩溃,苏联解体,而我们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我们现在成功了。我们现在的经济规模是俄罗斯的五倍,而在九十年代期间我们两国的经济规模几乎相俄罗斯人赞我们的发展速度是“世界第八大经济奇迹”而我们的作者现在还在唱着苏联解体前的一些崇洋偏激分子的老调,还自以为是的奚落嘲讽中国什么“不能总踩在同一条河里,试呀试,摸呀摸。”作者的历史观.政治观,完全是盲目的,犹如盲人摸象般的盲目却又坚定不移的自以为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是我们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多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文明史,“古往今来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取舍,毛泽东 曾讲过,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既要坚守本根,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现代中国文化里既有优质传统文化的深厚基因,又不乏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新思想。我们既热爱我们国家的文化,也不会盲目排外,对于外国的优秀的文化,我们也会积极的吸取,但是对于其负面的东西,也应坚决予以抵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辨别是非.真假.美丑和善恶的眼光和智慧。我们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先贤.文人巧匠和各色劳动人民用非凡的智慧于艺术才情创造出来的,我们今天的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代代人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我们今人从小至今吸取着我们中国古老丰富文化的滋养.涵养,我们可以用我们先人创造的方块字来恣意的舞文弄墨.抒洒情志;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阅览学习古今中外的一切华章采文.智理才知.都得益于我们的祖先们慷慨无偿的供给。我们应该以无比的感恩和恭敬的心来热爱和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民族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礼仪之邦,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虽然近代中国曾有过近百年的屈辱史,但是觉醒了
的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努力奋斗和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终于以最美的姿态和强大的综合实力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回归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中国目前无论是科学成就,还是文化艺术成就,都犹如闪亮的明星,辉映在世界的上空。我们有充分的底气坚守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也是人民有信心,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的意义所在。
在写这篇文章时,虽然心中很有些义愤,但是我知道作者是位中国同袍,原打算议论时其口气尽量温和些,可是由于没有控制好情绪,口气还是显得犀利些,如果作者看到后感到受到了刺伤,那我在这里我谨向作者道声歉了。由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太奇特,太具有颠覆性了,让人对此议论起来也实在不那么轻松,可以说是大费脑汁,而不说我的心又总是放不下来,只得硬着头皮上了。如果作者和诸位读君看到鄙文有不周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