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冲击,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的远去,甚至消失......
每每回味这些伴我们成长的老手艺,总有些许惆怅,往事并不如烟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目录
【第一页】
001、正在消失的老手艺——剃头担子
现在,剃头担子少了,剃头师傅必备的十六般技艺(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懂的人也不多了。
002、正在消失的老手艺——老裁缝
那神情与动作在我看来,怎么也不象包一件衣服,而是一个老手艺人,在清理着自己六十年的追求,六十年的坚持,六十年的期待。
003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老木匠
龚师傅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四年前在长沙安的假肢换了,但求晚年能走几步安稳路。
00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打井
提起这些井,二位脸上无不流露出自豪与骄傲:我们打的井,没有一口不出水,更没有一口井坍塌的。
005、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石匠
看似简单的石匠工艺流程,要做到錾出的成品圆润、周正、合缝、精致、实用,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老人手中铁锤的起落,扬起的点点沙尘在微风里飞舞,节奏明快的叮当声在岩壁间荡漾。
00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铜匠
见证了大半个世纪铜锁的变故,老人看的很开,心态平和。
007、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漆匠
漆匠活的工艺流程不是很复杂,但很麻烦。先后有十多道工序:调料、刮底、打磨、上底漆、油漆灰补洞、打水磨、再上底漆、打磨光滑后上面漆,最后抛光。
008、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铁匠铺
我们的聊天被铁锤声打得支离破碎,交谈的碎片伴着四射的铁花,在小屋里飘摇蔓延。
009、正在远去的老手艺 —— 弹匠
卜师傅微微弯曲的身影在小屋漂移,弹锤起落,奏响的音乐韵律合着空荡房屋里的回声,此起彼伏。和声里,洁白的花絮欢腾着,随风飘舞。
010、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秤匠
制作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工序繁琐,大小程序加起来估计有三、四十道。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
011、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船匠
船,在这锤、锯、钻、弹中,伤口渐愈合。何师傅,却在船的康复里,感伤:这也许是自己修船手艺的最后展示。
012、正在远去的老是手艺——篾匠
老人剖的篾片,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砍的扁担,上肩轻松,刚韧恰当;编的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
013、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银匠
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然后经锤、敲、压、剪、刻、镂、缠、磨、雕、焊等技艺打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01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磨刀人
他还是疑惑不解,并没有接过我的菜刀:“有什么拍的,看我这一身,也没有穿件体面衣裳。”
015、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做瓦
装窑是关键环节,瓦装得太密实,火难烧均匀,瓦生熟不一;太松散则资源浪费。
【第二页】
01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制毛笔
杨师傅看着挂在笔架上的毛笔,被阵阵热浪吹拂,飘摇晃悠。不禁停下手中的动作,回想自己这25年,做毛笔的酸甜苦辣。
017、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木版雕刻
客户大多是慕名而至的农村家族续谱的老人,或是从事傩戏表演的民间艺人,也有收藏爱好者。
018、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织鱼网
不过,岁月不饶人,毕竟是上年纪的人了,老伙计们都劝老头别再打鱼了,他不听,说:死了就不打了。
019、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烧炭
下山后,朋友的父亲找了条毛巾为我拍灰,三两下,一条洁白的毛巾就成了深灰色,那都是窑烟熏的。
020、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皮影戏
王师傅娴熟而忙碌的表演着,时缓时急,静动有致,众寡有序。一会成队的人马出动,战场天摇地动;一会单刀激烈拼杀,台前人仰马翻;一会儿女情长,月下卿卿我我。最后以一匹战马向天长嘶结束,尾声清冷干净,余意深长。
021、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蓑衣匠
在和我交谈时,周师傅始终没有停下过手中的活计,他总是用很慢的语速轻声唠叨自己半个世纪的蓑衣故事。这故事,在我看来,就象那蓑衣的棕褐色,深沉。这故事,有如老人细密的针路,实在。
022、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吊酒
我轻品了一小口,清茶夹杂着酒香,顺着喉咙流进胃,涌向肺,渗入每一根毛细血管,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却上心头。
023、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榨匠
去年,一个开茶楼的老板专程过来,想用五千块钱买走老木榨。熊师傅急了,生怕毛老板会卖掉。他看了看木榨,说:当时,如果我拿的出五千块钱,我就买了,哪怕供在家里,也愿意。
【第三页】
02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捏面人
我静静的站在小摊边,看着蒋师傅熟练的捏、刮、搓、揉、点、划、按、插,三两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精灵就出来了,不禁由生敬意。
025、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做糖葫芦
我点头答应,他又说:其实,串糖葫芦也没有什么技术,重要的是化糖的火候要掌握好,千万不能用大火,糖温太高,烫伤果皮,颜色就不好看;温度太低,糊不上,或挂糖少,更不会有人买。
02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做芦笙
临走,老人吹奏了一曲悠扬婉转的民歌,酣畅淋漓的音乐伴我们离开排卡,太阳仍是火辣的高悬头顶,但心情却格外的舒畅,田间的羊肠小道,似乎也平整了许多。
027、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手工制衣
手工制衣,从种收棉花、剔除棉籽,纺棉成线、织线为布,再用蓝靛或平染、或蜡染、或扎染上色,才能缝合成型,最后绣花装饰,大约有几十道工序。
028、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修鞋匠
孙子曾无数次劝老人回家,安享晚年。可他怎么也闲不住,更舍不得丢下,干了几十年的老手艺,也不忍离开,亲近了几十年的老街坊。
029、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屠夫
临行,大家不约而同的含混自语:过年还有几天?明天俺也将年猪杀了,等那读书的女儿、打工的孩儿回来,让他们吃个够。
030、 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翻砂
我将要离开老人的小摊时,想买件东西带回,可怎么也选不到合适的。刘师傅看出我的心思,憨厚的一笑:你们城里人,这些都用不上,喜欢的话,下次来给你铸个什么小玩意儿。
031、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铝锅换底
别看这铝锅换底,却也是个技术活,锅底与锅身的衔接不上胶、不点焊,完全靠细致的敲打,均匀的锤击而严密接合。手艺好的师傅换的底,滴水不漏,经久耐用,美观漂亮。
032、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修伞匠
张师傅常年修伞,锋利的伞骨断口将他的双手划出一道道伤痕,粗糙的大手干起活来却灵巧无比,无论是穿针引线,还是接骨换架,老人动作总是敏捷迅速,干净利落。
033、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手工制陶
不要图纸,无需尺量,规格一致,厚薄均匀。老蒙见我惊叹他的手艺,笑了下:这笨活,简单,天天做就熟悉了,熟能生巧嘛。
03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捡瓦匠
脚下这几栋库房,就是他和徒弟二十年前,一刀一刀的砌起来,一片一片盖上去的。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老人随手捡起半块瓦片,放在手心,似乎还能感觉当年的温度。
035、正在远去的老手艺——首饰匠
彭师傅专注的在玻璃板上,排列着一粒粒晶莹的珠子,如棋在握,似围棋九段高手对弈般思索良久方才落子。他这种对过程不动声色的控制,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静气。
03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吹糖人
王师傅吹捏糖人的动作利索,技艺娴熟,手法大概有搓、捏、吹、团、挑、揉、压、按、擦、拨等,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变化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037、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白铁匠
加工白铁全部靠冷做,所有物件都是敲打成型,不点焊,不热接。白铁制品的每一个细小衔接部分,都靠手工折压,相互扣接,敲打紧密而成。
【第四页】
038、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爆米花
胡师傅每次开锅前,都会高喊一声:放炮喽……,才鸣炮取米花。闻得喊声,胆小的孩子与怕事的妇人,立即捂住耳朵。一声巨响后,随爆米花香飘溢而出的,还有那开怀的笑声。
039、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腌辣椒
彭奶奶自小爱做家务。家务,是这里女孩的必修课。种辣椒、摘辣椒、晒辣椒、腌辣椒,更是家务课里的重头戏。家务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女孩能否嫁得一户好人家。
040、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杂耍
男孩拿了盒没有商标纸的磁带,在大腿上使劲的拍打,然后将其压进破旧的录音机,一阵颤栗的尖刻声响,从满是疮痍的高音喇叭滚出。大女孩手中的鼓锤,敲得破损的小铜锣,嘶哑嚣叫。
041、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小磨麻油
大名历史悠久,曾为郡、州、府、所在地,宋仁宗把大名建成陪都,得名“大名府”。大名盛产芝麻,产量高,质量优。大名人用纯天然饱壮芝麻翻炒,石磨精心磨浆,大锅瓢油。这自古沿袭下的一整套香麻油加工技术,俗称“小磨麻油”。
042、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补搪瓷
擦掉铁锈,铲除杂物,磨光创面;再按创口形状剪好锡皮,将锡皮磨平理净;然后分别在搪瓷创口与锡皮上,均匀涂抹特制的速干胶;胶半干时小心合上并立即将锡皮熨平,不留丝毫缝隙。
042、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扎花圈
希腊人将橄榄枝与鲜花扎成花圈,最初用来装饰神庙、神像、神物,后来慢慢演变为,颁发给凯旋将士或获胜运动员的奖品。受奖励者死后,他们的亲朋好友用一个花圈,放置死者身上,做为一种荣耀的象征,同时,也祝福其灵魂早日升天。
043、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修表匠
杨师傅坚持每日早出晚归,准时摆摊设点,风雨无阻。一把太阳伞,晴天遮阳,雨天避雨。一块写满了宣传语句的广告布,围住小摊,既能挡风雨,又能使他的工作在相对安静的氛围里进行,少受外界干扰的专心修表。
04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制铳药
这铳炮,差点从老人的记忆里消逝,但是怎么也不可能忘却的。即使,近十年没用了。哪怕,锈迹斑斑,尘土蒙面。老人小心的取下跟了他大半辈子的铳炮,撩起衣角,擦拭这久违的老伙计,一圈一环的转,一点一块的擦。
045、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代写
在我与老人聊天时,一位中年妇女前来找老伯打个申请住宅地的报告,陈师傅开价十块,妇女说:五块。最后生意因价格问题,没有成交。这也是我与老人相伴的三个小时中,唯一的一单业务。
04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手工造纸
手工造纸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的,黄师傅倒不是出于环保与纸质的考虑,而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山上采割,只花力气,不要钱。
047、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石狮匠
七月,火红的太阳悬在湖南省桃源县永乐石狮厂上空,毒辣的烘烤着脆弱的生灵。灼热的阳光,肆意的抛洒在石狮厂满园石料上,惨白的石头,又将明晃晃的光瀑反射开来,形成无数发散状的光带,格外刺眼。汉白玉冒出丝缕薄烟,雕刻扬起的点点尘埃,在这薄雾里翻滚盘旋。
048、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擂茶
擂茶,旧时人们称为“三生汤”。用大叶茶、米、生姜、茱萸、芝麻、花生、黄豆、食盐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饮品。桃源擂茶的历史,据说已近2000年。
049、正在远去的老手艺——老中医
闲时,他常对着诊所墙上当年采药的绳索、钉鞋、草帽发呆,眷恋那些美好的日子。此刻,朱医生唯有拉几弓二胡,微闭双目,让悠扬的琴声,带走自己无限的思愁。
050、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打豆腐
天还没完全亮,汪嫂家那只芦花公鸡,便扯开嗓门唱开了,这一声领唱,激起全村千声浪,此起彼伏的鸡鸣,回荡在金凤山湿润的晨雾里。迷迷糊糊披衣起床的汪锦球,捏了捏昨夜泡在铁桶里的黄豆,豆子粒粒鼓胀。她要给刚从广西回家过年的儿子,打一板豆腐吃,儿子黄洪波自小就爱吃她磨的豆腐。
051、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皮匠
看谁不想家,小时候的往事常在眼前晃悠。只是回去一次不容易,路上就得花四、五天的时间,路费再省也要800多块钱。说完,周师傅起身踱步到门边,望了望阴沉的天空。手中的香烟自燃了许久,他也没抽一口,弯曲的灰白烟尾在手指间,飘落。
052、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打草鞋
别过黄大爷回走时,天空飘起了细雨,湿润的陡坡路面滑溜难行。朋友建议我将草鞋套在皮鞋外,稳稳当当的下山。我将草鞋抱在胸口,生怕雨水淋湿,怎么也舍不得穿用。
053、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侗族歌师
借着月光,寻着歌声,来到鼓楼边。这里已围坐了许多村民,进寨时遇见的女孩,正和几个年轻人唱着侗歌,她是领唱。我们也挤进人群,奔波的疲劳与饥饿,似乎已随悠扬悦耳的大歌飘散,丝毫没有了困与饿的感觉。
054、正在远去的老手艺——修相机
胡师傅专注的装着手中一台理光自动相机,额头上的汗珠细细渗出,他习惯性的用手擦了把汗,并抬头看了看外面的风景。玻璃隔断外繁华的人民路,艳丽衣服的过往行人匆匆闪过,在玻璃上留下一道美丽而短暂的潜影,一晃而逝。
【第五页】
055、正在远去的老手艺——糊斗笠
斗笠骨架全用竹篾编织,各类竹篾分工不同:斗笠隆箍篾为楠竹、编织篾为水竹、帽圈为桃竹。从竹子到斗笠大约有60多道烦琐工序。
056、正在远去的老手艺——拉姜糖
年迈的吊脚楼相互依偎,蹒跚于清澈的沱江边,顽皮的幼鱼小虾在脚柱间穿梭。偶有划子掠过,江面悠闲的野鸭惊飞,溅起星星点点的水珠,湿润了摇桨妇人轻吟的山歌。临江的老菜街有间姜糖坊,斑驳的墙垣爬满藤萝,嫩绿的蔓尖于窗沿探头探脑, 淡雅的花香弥漫在姜糖的香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