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推荐奇瑞汽车!
一军
因为自己开奇瑞东方之子,所以常常想到这个问题,一次性发个牢骚吧。
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考证具体事实,所以下文中可能有些情节错误,无所谓了,不影响我的牢骚。
中国人购物的心理非常有意思,除了质量、价格,还常常有超乎寻常的虚荣心在里面。这一点在购车方面表现极为突出。不管是汽车网站还是汽车论坛,绝大多数人谈论的都是外国牌子,大街上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大体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小汽车用户群体的主要特点,就是非常不成熟,或者说,还不大了解这个自己购买的工业品,哪怕是一些驾龄几十年,开过几十万公里的所谓老司机。也难怪,中国普通民众大规模使用小汽车,才十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企业大规模生产自己的小汽车,也才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汽车消费市场。
奇瑞就是这十年里的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传奇。
据我有限的见闻所知,奇瑞源于一个TG干部的念头,大概十年前的芜湖市委书记,不知怎么决心把汽车工业作为芜湖的核心产业,就想从头开始做汽车厂,这时碰巧,他在去长春一汽考察时,偶然发现该厂的某车间主任兼劳模,是芜湖人,就极力动员其回芜湖,交给他一个大舞台:从零开始造中国自己的小汽车。
这个人居然也被这个故事打动而激动起来,就真的回到芜湖,从圈地建厂房开始,造汽车。这个人就是后来奇瑞的老大尹同跃。
尹这个人,一看就是特憨厚实在肯干的一个人,典型的毛 教育下成长的那种人,这种品性基本上就构成了奇瑞产品的品性。
我对奇瑞产品的了解,首先来自我的奇瑞东方之子,奇瑞在03年出品的,它最早设计生产的一款B级商务轿车。
这款车的来历也有点传奇,据说是奇瑞刚草创,没人,正好呢,当时二汽全面引进法国的“富康”车,同时完全放弃自行设计,二汽自己的设计人员对此非常窝火,凭什么啊?我们自己人设计的真的就很落后吗?于是他们就想出走,这边奇瑞正缺人,两边一对号,二汽的一个设计团队,就整体跳槽到奇瑞了。东方之子就是这个不服输的团队的作品。(最初的技术方案来自现在已被通用收购的韩国大宇,但奇瑞的团队绝不是像比亚迪所喜欢干的原样照搬山寨,而是彻底消化后再造。)
我自己开东方之子就一个感受,很满意。满意的地方不仅仅是它各个方面的质量,诸如动力、悬架、安全性、油耗、空间、内饰、...等等,与大众帕萨特、日产雅阁、雪佛兰景程等同级别的车不相上下,当然也是因为它的价格,才是这些同级别车的1/3。
所以这个事情常常令我好奇,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明明有同质产品,可以低至1/3价格的选择,为什么就偏偏没有什么人看得上呢?
想来想去,就想到两个上面说过的理由,一是虚荣心,二是中国的消费者普遍不懂车,所以就更加注重洋品牌。
所以,我感觉奇瑞的前路,还是很严峻的。尽管奇瑞是所有国产厂家里面自有技术最全面的,尽管奇瑞汽车是一系列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俄罗斯非常畅销的品牌,尽管奇瑞已经用QQ逼退了上海通用曾经企图的对中国小型车市场的占领,尽管奇瑞的一系列最新产品都堪称“神车”...奇瑞今年的销量,就说明了,用户仍然远离成熟。
奇瑞现在的产品线非常庞大,东方之子大概是它最初设计制造的第三款车,风云、旗云,东方之子,然后才是QQ,呵呵。
东方之子尽管是十年前的设计了,但目前性价比在整个车市,是无出其右的,各个方面与帕萨特类似指标的B级商务车,才7万多人民币。
如果追求最新设计呢,可以选择分属A级车的A3,和B级车的G5。
A3被称为“神车”,一个是外形好看,再一个,就是以安全性著称,给奇瑞带来了“造坦克”的名声。特别是今年新出的2011款,解决了旧款常被诟病的动力相对其重量有所不足,以及后排空间不够大的两大毛病,换用了最新奇瑞发动机,动力非常强劲,后排空间也得到充分扩大。使得该款车对于一般家用,几近完美。
如果有部分商用目的,或者希望车更大一些,可以选择G5。G5被奇瑞的土鳖搞得定位有点乱,一方面是有商用的意图,另一方面,运动性又非常强,就是其动力超一流,有网友自发比较驾驶,在盘山路飙车PK,完胜奥迪A3\A4,也是价格3倍于G5。当然,G5最著名的成绩,是在纽北赛道与几台至少50万上下的洋车一同跑进10分钟以内,达到8分56秒。所以G5绝对是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驾驶快感的一款。。。。。。商务车。
如果想要SUV,可以选择威麟X5或者瑞虎。X5是真正具有越野能力的SUV,四驱,09年作为中国第一款越野车参加喀尔拉力赛,就取得了总成绩28、29名的好成绩。瑞虎则是城市SUV。
如果家里人多,可以选择V5,七人坐的,作为旅行车挺好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进一步谈奇瑞的缺陷。
奇瑞的最大缺陷,就是一个字,土。所以常被人骂土鳖。
奇瑞的土,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厚道上,他的产品就是做得极为厚道,每一个产品上他所花的功夫和成本,相对其价格,可以说是所有国内国外厂商里,没有能够比得上的,但是在同时,他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宣传这一点,而只是默默地做出来,甚至连说明书里,都对自己产品的一些你预计不到会有的功能,语焉不详。。。
这就是奇瑞土的另一个方面,不善于做宣传和营销推广。他的这个土,简直入了骨。例如,从他的品牌名称开始,到车标,LOGO,到整个产品以及公司宣传的视觉设计和视觉形象,都是土得掉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方之子,一个非常好的产品,被他做成为一个完全失败,以至于他自己都不再想延续下去的品牌。
这大概是国企的通病,只知道生产,不知道营销和形象。
所以,看到奇瑞花笔钱请梅西做形象人,我就想,花这个钱,为什么不拿来请最好的视觉形象与文字形象设计师,对奇瑞的从公司到产品整个重新做一个设计呢?
没办法,中国特色的土,只能慢慢演进。
再比较一下中国的其他民族品牌。
比亚迪,是私企急功近利的典范。他与奇瑞倒是正好相反,做产品依靠完全山寨来极尽忽悠的本事,做宣传营销颇有脑白金的功力。这就导致了其产品内在素质最差,但是近两年销量却急剧大增的怪象。
吉利,颇有中国农民的豪气和巧智,试图通过收购沃尔沃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形象,只能说是剑走偏锋,极具消化不良被拖下水的风险,只能期望他好运了。
相比之下,奇瑞目前是唯一掌握一辆小汽车全部自行研制能力的厂家,迄今也无意靠收购外商来提升什么技术。最令我感慨的是,看奇瑞的一个录像材料,发现其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奇瑞也在逐步自行研制,来替换掉外国产品。确实是一帮有志气、有能力的家伙!
至于一汽、二汽、上汽、...那些吃皇粮的大国企,别提了,几十年来,除了一窝蜂地抢着和外商合资,全面引进人家的淘汰产品,还有什么其他出息么?
当然,这几年一汽上汽开始逐步推出自行设计的产品,但是,无论其技术能力还是其抱负,都逊于才十年历史的奇瑞。
当然,这里面还有政治问题与品牌问题。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奇瑞的车很不错了,为什么不能指定为公务用车?政府为什么不带头购买?当然芜湖市是这样做的,从其市委书记到街上的出租车,都一律的奇瑞车,那是因为奇瑞与芜湖政府有扯不清的亲密关系,其他地方政府呢?中央政府呢?
品牌这个东西的心理,确实是一个大课题。根子在于,正如经济学里设定的“理性的经济人”实际上不存在一样,消费市场上的理性消费者,也是极为罕见的。消费者对于商品,首先是一种情感化的感受,而绝不是理性分析。这大概是无可救药的,除非人类进一步进化。。。
谈谈奇瑞的问题
奇瑞最大的问题就是土。 车长的难看,内饰难看,空间又不行。 你看奇瑞的新车,好不容易长的漂亮点了,拉开车门马上败絮其中的感觉。那个内饰就跟搭积木一样,完全的桑塔纳水平。 这都是消费级车型不可容忍的问题。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科鲁兹。
有望成为神机的Acteco三代机点火了,指标惊人 6
公司ACTECO Ⅲ代系列发动机首款汽油机一次性点火成功
链接出处
9月13日,奇瑞ACTECO Ⅲ代系列发动机首款汽油机——1.6TGDI(SQR F4J16)一次性点火成功。这标志着我公司已经具备了开发尖端发动机的技术能力,在奇瑞发动机技术研发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款发动机是公司“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下,立项开发的最新一代发动机,主要瞄准2012年以后的欧美市场。 1.6TGDI发动机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排量机油泵、电子节温器等先进发动机技术于一身,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指标均达到世界同等先进发动机水平。动力性指标升功率>85kW/L,升扭矩>184N.m/L,油耗指标完全满足欧洲市场2012年开始实施的排放及油耗法规要求(即130g /km的CO2排放限值要求),排放指标达到欧六。
该款发动机计划于2012年正式投产。
指标:
85Kw × 1.6 = 136Kw (÷ 0.7355 =184.9Ps)
184Nm/L × 1.6 = 294.4Nm
这可是1.6的啊,比TB自己的2.0TGDI数据也差不了多少(当然后者是1.5代机)。已经快追上世界顶级了!
本身搞汽油机就是个问题 1
这款汽油机本身就是没什么先进的,不管是国内设计的,还是国外设计的,也不说专利问题,所图就是国外进口的贵,我们自己能生产了利用中国的便宜劳动力生产可以减低成本,这个路子没有可以赞扬的。
这几年国际上几乎没有新开发的发动机,有几款改进主要集中在省能源上,比如等信号的时候自动停机,停缸,涡轮增压上。
还是要投入做新能源汽车才是方向。
我就是搞发动机的
我就是搞发动机的,也正好在国外参与过研发,想听听你上面的结论是从何而来。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本身搞汽油机就是问题”
丰田去年在日本本土的九州工场新设了一个试验场,现在重点试验新型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
日产更是紧锣密鼓的开发小排量的汽油机,因为混合动力上成果不大,所有在传统发动机和电动车两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而且还有雷诺在欧洲市场的发动机需求。
本田在650CC级别的发动机里技术最差,现在目标就是超越铃木。
铃木,力保小型车王者的地位,最近打算做到28km/L。
富士,新双涡轮
福特,新V8刚上市吧?
保时捷,我们欧洲公司有个组在那里,据说快疯了。
新能源,不能当饭吃,就目前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来讲,要想取代内燃机的地位,最少也要20年。
肯定比骗子们比亚迪要好很多!
奇瑞的技术这些年进步很大,但是在品牌经营上还要学习 22
现在奇瑞的几款主力车型,在定位和设计上都有一些问题,阻碍其热销。
A3在同尺寸车型里面绝对是性能好车,但在这个级别最关键的经济性指标上,没有明显优势。A5是最旺销的A级尺寸,但外形太难看,现在国内买A级车的顾客,小资品味的年轻人比较多,要看着顺眼的。G5倒是个中规中矩的样子,但这个级别应该主打舒适性,外形要有豪华车的范儿,你把上汽的荣威550或MG6跟G5摆在一起,顾客第一眼看上的会是哪个?
再有就是自产CVT变速箱的进度落后。自产跟不上,你先买一个成熟的东西过渡也好。不然就是养竞争对手了。
我觉得奇瑞的问题在于,现在同时搞的车型太多,从高端到最低端,全面开花,太分散精力。还不如把工程和市场拓展的资源集中在A级上下的一两部主流车型上,争取弄出个长期挂在销量榜三甲的热车。就像丰田的花冠、HONDA的思域,大众的朗逸,这事能做成,将来就好办。
TB的战术是多生孩子好打架 3
同时在开发研究的车型(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太多,占用了太多资源。 开发生产一堆车,结果销量都不理想,而且营销也不行。像QQme8月销量才16台…… ,这样小众车完全可弄成订单生产精品车,把小毛病解决好,内饰搞好,卖个10多W,肯定不少MM会买的。
当然对于变速器,能买到的还是在买。比如A3以前的DPO,现在的4F23,G5上面的5F25,A1上的马瑞利AMT。 更多的是想买买不到的,比如大众的DSG啦,爱信的AT/CVT啦。TB才是他们以后最大的敌手。特别是大众,很早就开始注意TB。TB一款新车就拉回去拆开分析,完全把TB当作未来的强敌对待。 所以TB从来都是一心一意自主开发的,大家所需要就是耐心。
我们总是为奇瑞作风扎实、用料实在却定价过低而惋惜,殊不知国外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上,这种“傻实在”或者以纯技术路线自诩自得的情况也出现过,不知及时调整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瞬间辉煌。所以,现在存活下来且市场竞争力强的车场,都不乏几个市场定位或高效或独特的品牌。本田公司的CRV、雅阁、思域、Fit,大众公司的高尔夫,丰田公司的RAV4、花冠(烤肉啦),都很高效,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占有率长期稳居领先地位。即使你压根儿就不想买这些车,也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甚至需要用它们来做bench mark. 比如俺前一段买车的时候,虽然早早看好大众的Golf TDI,但仍然要反复拿本田思域来进行比较、来挑战自己的既有倾向。
这是高效。再说独特。我心目中,市场定位非常独特的,有这么几款:马兹达公司的小跑车Miata,宝马公司的Mini,大众公司的高尔夫柴油车(Golf TDI),大众公司的GTI(就是凶猛版的高尔夫)。另外死巴鲁公司的legacy集四轮驱动、低油耗和低价位于一身,也算一个。剩下的,马兹达3、宝马三系、宝马一系也都有其难以替代性。
我觉得,奇瑞这种后起之秀,一定要认真向这些国际品牌学习,学习他们在营销战略、市场定位,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要一提营销和品牌,就认定是玩儿虚的、搞花头。那太主观也太狭隘了。
说具体点儿,就说奇瑞这个A3吧,看了几天帖子,终于弄明白了,这车从原始设计角度来说,原来是给一个相对小众的细分市场的 -- 比较追求操控感/驾驶乐趣且不会长期使用后座的年轻人。可这样一来,这车的定价就明显偏低了 -- 只有不到八万。这种低价策略,完全属于大众市场的营销战略。所以不客气地讲,奇瑞A3这款车的营销战略是个严重错误。你要么把车拉长一点儿,悬挂方面弄简单点儿(也就是说要牺牲操控感、驾驶乐趣),这样可以加大后排腿部空间以及储物空间,让这车变成一个小型家用车,同时维持目前的低价策略。这就是我说的大众路线(近似丰田花冠)。要么你就再进一步增加高技术含量,比如弄个涡轮增压发动机,CVT或DSG变速箱,进一步提高操控感和驾驶乐趣,同时把车全部改为两厢也就是hatchback,同时价格提到12万以上。这就是我说的小众路线(近似宝马公司的mini或大众公司的GTI)。
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既无法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无法为公司利润做出应有的贡献,真的很失败。错误的营销战略落到一个很不错的车型上,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可惜的事。我希望奇瑞认真学习马兹达公司搞miata, mazda3、大众公司搞GTI的经验,不要学习死巴鲁 -- 死巴鲁就是典型的守着一堆很有特质的车却卖个滥价的典型,而且这么卖个八年十年的,竞争对手原本很滥的车变得不再滥了,你因为利润回收慢没钱搞R&D技术总是原地踏步,最终有特质有吸引力的车也变得没什么吸引力了。
A3承载了太多的希望 4
本来就A3的定位是紧凑型小众车,可当时TB没什么好牌可打:东方之子是好可是销量一直不死不活,A5空间不错可外形(屁股)不为大众接受,外形质量皆不错的G5还没踪影,只有这个A3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做工、安全上是不错的,所以只有让它当主力了。
可惜国人多是买第一辆车,对于外观特别是使用空间很在乎,A3轿跑的空间很影响其销量,没办法只有一条路走下去有的高科技都弄上去ESP,EPS,自动雨刷,自动大灯。 可轿跑最需要的大马力机头却无法装上去,最后弄得喜欢他的人想要的动力没有,因为高性价比买了的人又觉得车子很肉。可如果真装个2.0T的机头,那油耗又能吓跑不少人。
现在总算有所改善:A5改头换面G3,有CVT自动挡,空间也不错;G5对标奥迪A4;风云2空间也比A3好,价格也便宜适合面广。B16如果能尽快出来那就又是生力军。
看看TB八月销量不错,越来越好了,月销量在3K徘徊的A3也到了5K。新瑞虎也刚上市,装备了国内第一款自主1.6S的发动机,应该能很大提升竞争力。
不要纷纷不平,这个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8
这个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同苹果和华为。
广丰人,视吉利为威胁,却轻视奇瑞。因为吉利和丰田都是妖。
而中国乘用车妖气太重,没有奇瑞这样的土鳖厚实的压着,也就乌烟瘴气了,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没有利润就不能搞研发,也不见得,就如韩国,只要银行肯贷款,垃圾现代也成了老大。
奇瑞15亿元的汽车实验室,也就是这个思路,给大头的还是国家,如果靠奇瑞原始积累,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这个15亿元的实验室拉。
上海大众倒是完成了原始积累,但汽车实验室这种高端货,还是老老实实的放在了德国。
这是奇瑞最致命的问题 3
觉得奇瑞品牌被QQ拖住了,就迫不及待地弄个瑞琪,看瑞琪内容不够,G5\G6基本做好了,但既然是作为高端品牌,外观精修没做好就急忙扔进去发布,这也就罢了,还弄一堆小车也扔到瑞琪盘子里。。。这高端这么搞下去,只怕也高不起来了。
奇瑞这种沉不住气的事情太多了,按他的技术能力,稳打稳扎,有全盘而坚定的品牌养成战略,不怕成不了大事。但他现在战术很乱,东一剑,西一剑,每剑都有亮点,但,都没有集中到品牌力量之养成上面来。
还是太土,感觉奇瑞得招一个职业CEO,尹大做董事长兼CTO好了。
国产品牌压力太大!
不过,在汽车传统的机械和热工这块,奇瑞下的功夫&技术储备可能是国内最强的!
我为什么要骂迷信洋货的奴才 10
以及我为什么要挺国货,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专门谈,不过看到李敖一篇文章,非常好,正好和我挺国货的心态和立场一致,就先转过来,权当俺的喉舌,鼓呼一番了。
另,还有河友私信给我,对我何以这么大火气不解,特别先摘出李敖下文中的一段,作为回答吧:
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欧美和“四小龙”,盲目推崇西方,使中国人在一夜之间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众多的人才外流。现在许多有点钱或技术的人都想移民西方,许多有点姿色的女人也都想嫁西方人(哪怕是白发老翁)。本来香港和台湾根本不值得我们效仿,它们近年的萧条已经说明了其殖民地经济模式的失败。但在这些知识分子们的美化下,香港和台湾被许多人看成了天堂,那些没有文化、没有才干,只会吼几嗓子的港台歌星们,竟然成了内地众多少男少女倾慕的对象。现在中国的少年儿童们沉迷的是港台的靡靡之音,哈美哈日哈韩。这样,美国会把中国放在眼里吗?
所以,这不是文明不文明的问题,而是奴才不奴才的问题。
奇瑞和其他国际大厂牌相比较,孰强?
毫无疑问地是其他国际大厂牌。跟龙王比宝,现在还没办法比。奇瑞自然是处于劣势的。
由于有这个现实对比,个人认为,要支持国产车,比如奇瑞。
谁支持,就很重要。老百姓支持,还是国家政府层面的倾斜导向?
个人认为后者更重要。
个人听说有个事,日本被迫开放美国车进入日本市场,日本穿小鞋措施之一就开始把停车位弄得小小的,不方便大大块头的美国车,这样自然就减少日本消费者购买美国车的意向,拱卫了日系车的销售市场。
个人还听说个事,民国时,对洋商烟卷抽税不力,因为洋商烟卷比如英美烟草等等都是硬角色,惹不起,宋子文就想了个办法,把对烟抽税由从价改从量。这样一来,价高销量相对少的洋商烟卷,税负减轻,还有利于市场扩大,而价廉销量大的华商烟卷,税负增加,利润摊薄,市场萎缩。结果是洋商欢欣鼓舞,积极纳税,以便巩固此政策,宋子文抽税大增还博得美名,而华商则碰壁破头。
支持国产车,应该学日本,还是学宋子文,当然是学日本。政府应该当仁不让地出面做这方面工作,应该让国产车变得既物美又价廉,老百姓才能更方便更自发地购买国产车。
现在,是市场经济,老百姓也算是经济人假设,若局面弄得国产车怎么弄都提不上去,或者跃进提速缓慢,老百姓怎么算计都发现拿出相当部分的辛苦钱去买国产车,不上算,不放心,那么就没办法了。
政府还是应该做好倾斜导向的份内事,国产车厂商也应该在商言商,多提高多练基本功多跟大厂牌在市场切磋。
太祖的旗帜,是没错的,但是没有一个良性向上的宏微观统筹谋划,硬拿太祖的旗帜作为号召来支持国产,多半旗帜打不久的。
对于国产国货事宜,个人反对两个倾向:
1)安东尼奥尼访华拍纪录片,结果被打棍扣帽---我们有国产的万吨轮,怎么不拍,净拍外国的船!
2)邓黠公对国产万吨水压机,嗤之以鼻,有什么了不起,老早在国外就看过了。
的只能说明作者自己只会听那些没文化的歌星的歌罢了。台湾的创作性的歌手非常多,李宗盛,罗大佑,齐秦,周杰伦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的大牌和领军人物,难道他们/她们写的都是乡下小调吗?
香港的歌手文化底蕴少一点,但不是没有,只是不是第一线的,知道的人比较少。
在连云港港口等待上船的A3汽车,有消息是销售到俄罗斯的。
在连云港的报纸上面的报道。
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想到了什么? 我不清楚。
我看到这张图片的第一感觉是回到了10几年前上初中的时候,当时在世界地理上面讲述日本的时候上面的图片。图片上面一艘货船上面全是日本车,当年这张照片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
上大学之后知道统计数据了,中国与德国,日本,美国之间的差距简直让人有一种窒息的绝望感觉,感觉到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追赶上他们的场景了。
结果没有想到大学毕业不到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德国,去年全国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美国(虽然自主品牌份额比较少)。今年GDP就能超越在10年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日本。我工作这几年深刻感觉到中国的进步。
大约在我进大学的时候奇瑞公司开始建立,10年后的今天这张图片让我感慨万千,中国也能像当年日本一样用这样的车阵来输出汽车这个工业明珠了。奇瑞公司好样的。
让我更加感慨的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在提升。而某些中国人心目中的自卑情结却数十年不变,普通的破车打个外国的牌子就能贵上几万,韩国产的破车打上通用的牌子很多中国人就趋之若鹜了。 中国品牌与中国产品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