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动态一览】
福成五丰董事长李福成辞职
宏磊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戚建萍女士辞职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被调查 曾任潞矿集团董事长
山西晋能集团董事长刘建中被调查
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楼市下半年或仍处下行通道
民生银行上半年盈利255.7亿元 洪崎接任董事长
知音传媒董事长涉裸官被免职 未来或出现人事地震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年内发行350亿元境外优先股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8月第一次抛售:套现5437万美元
中体产业董事长刘军被疑掏空公司 中层骨干离职
大北农董事长无偿拿13亿赠3000员工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成功与争议如影随形
优酷土豆进军电影业 古永锵兼任合一影业董事长
天津磁卡2013年度财报不准确 董事长等遭监管谈话
【涨停股董事长】天地科技董事长王金华前瞻煤炭科技发展
天地科技(600582.SH)
全称: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股股东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61.90%)
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100.00%)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2000年3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A股股票于2002年5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582。
主营业务
矿山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设备开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煤炭洗选设备开发、制造和选煤厂工程总承包;储装运快速定量装车成套装备及工程总承包;地下特殊施工技术开发和地下特殊工程施工承包;煤炭高效生产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煤矿经营。
天地科技(600582)中期净利3.52亿 同比增长8%
天地科技(600582)周三晚间发布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8.34%,每股收益0.29元。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88亿元,同比下降7.83%,受煤炭行业经济形势影响,煤机产品销售业绩下滑。天地科技表示,煤炭工业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运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景网8月27日讯)
涨停情况
54亿注资激活天地科技(600582)股价 复牌连续涨停
8月28日复牌涨停的天地科技(600582),周五开盘再次一字涨停,而其涨停的动力来自大股东注入54亿优质资产的消息。
公司拟向大股东中国煤炭科工定增购买其所持的重庆研究院、西安研究院及北京华宇100%股权,总价预计为53.59亿元。其中,重庆研究院100%股权预估值为21.86亿元;西安研究院100%股权预估值为25.62亿元;北京华宇100%股权预估值为6.11亿元。根据标的资产预估值以及调整后股份发行价格8.61元/股计算,本次公司向中国煤炭科工发行的股份数量约为6.24亿股。
董事长简介
王金华,男,1957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党员。曾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书记、所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本公司副董事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本公司董事长。
《董秘书有话说》:“涨停股董事长”系“A股董事长政商圈(新浪同名微博,微信公号:dongshizhang6124)”系列话题之一,每日聚焦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涨停股公司,精选官方和专业资料,多角度再现董事长成长经历和管理思路,“擒贼先擒王”,炒股要看“董事长”。
旧文回顾
王金华 中煤科工小体量赚大钱
来源:《英才》杂志记者 李文友
报道时间:2013年12月
五年前,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两家央企的战略重组,让很多业内人士捏着一把汗。
这两家皆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企业,能否融合出市场化的力量?在动辄以千亿计的国内煤炭企业集群中,新组建的煤炭科工如何打造出不同于其他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两相组合的物理反应能否转化为化学反应,发挥出真正的协同互补效应?
但由上述两家央企组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炭科工),无疑是央企重组模式的一次新尝试。而今,中煤科工初战告捷。
在经历了艰难的磨合、探索和发展后,2012年,中国煤炭科工资产总额354亿元,营业收入348.5亿元,利税超过70亿元。已成长为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煤炭机械装备、安全技术装备、洁净能源技术、检验检测、煤炭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如果仅从资产规模和营收来看,在2012年被国资委业绩考核评为A类的44家企业中,中国煤炭科工的盘子最小。但从人均创利税和年复合增长等经营水平来评估,其在中央企业中名列前茅。中国煤炭科工2012年利润总额38.2亿,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创利税达到20万元,在中央企业同类型的十个转制院所中名列第一。
“我们的战略决策和企业发展的步伐都要讲求稳扎稳打”,中国煤炭科工董事长王金华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称,中国煤炭科工不以规模取胜,而是依靠科技水平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央企重组新模式
这是一家新公司,但却也是一家老企业。
组建仅5年的中国煤炭科工的前身是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专业煤矿设计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成立于1957年,是煤炭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院。两家院所都于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科技型企业。
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决定对两家煤炭工程和煤炭科技的“国家队”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合并组建中国煤炭科工。
科研院所进入产业集团是央企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尽管国资委此前也强调科研院所要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这类企业的改革要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地进行,不搞“一刀切”。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大多数研究院还是以进入相关产业集团的重组方式,一并了之。
“研究院+设计院”重组而成的中煤科工,打破了央企重组中按照资产关系“大吃小”的模式,为企业的重组,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的重组进而做大做强提供了思路。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会长赵加濂向《英才》记者分析,“研究院和设计院,相对于其他央企资产量偏小,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特殊的。如果仅仅按照规模大小进行重组,合并到大的产业集团后,最后会变成企业内部的一个板块,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就可能会打折扣。”
在中煤科工成立后,管理层在《总体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煤炭科技产业集团”的目标,制定了差异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确定发展“设计与工程总包、煤机装备、安全技术与装备、示范工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五大产业板块。
激励机制上突破
转制期间,中国煤炭科工也经历了从“给饭吃”到“找饭吃”的迷茫。
“从事业单位到企业运行的转变,不仅仅是单位性质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管理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王金华告诉《英才》记者,转制不久,两院搭建起企业运行的基本框架,煤科总院还组建股份公司天地科技(9.53, 0.87, 10.05%)(600582.SH)上市,建立融资和战略重组平台。
而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如何把50年积累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王金华说转制后,中煤科工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都是瞄准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了创新技术的转化速度,“强化市场意识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集团来说,不论业务怎么划分,其核心竞争力无疑还是科技创新。中国煤炭科工起初的定位不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或者资源型企业,而是以科技实力为依托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制10年,如果理清中国煤炭科工五大业务板块的发展,不难发现,皆是以科技创新、发展、进步为依托。
以竞争激烈的煤机市场为例,中国煤炭科工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其设备基本上适用于国内各种煤层开采条件的需要,产品涵盖了采、掘、运、支、控、选、风、钻八大行业,在国内市场无出其右。
“依托技术优势,中国煤炭科工在高端装备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加之配套完善,服务到位,在煤炭下行周期里,中国煤炭科工在煤机市场的表现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王金华说。
除了完善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在激励机制上中煤科工也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中国煤炭科工二级公司党政一把手的平均年薪都超过王金华本人,“我对二级企业干部就三句话:第一句是给你们搭建平台,让你们去唱戏;第二句,帮你们解决困难;第三句,兑现承诺,我给你定了1亿利润的目标,你完成3亿,下一年年薪就翻番,而且是真金白银的兑现。”
经营模式创新
除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提升高新技术的市场化水平外,经营模式的变革也是中煤科工快速发展的一大推手。
2000年,煤科总院与陕西彬县下沟煤矿合作,对其投入了技术、工艺、装备等多种全新生产要素,把年产仅60万吨的矿井改造为15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资源回收率提高了26%,改造完成以来无一起死亡事故。此项目被业内称为“彬县模式”。随着影响的扩大,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欲与其合作。
王坡模式则是彬县模式的升级版。
2003年,山西晋城市政府就邀请煤科总院联合共建王坡示范矿井,中煤科工集团联合晋城市政府,投资控股成立天地王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关小改中建大”的典范。2002年底投资7000万元,到2009年收入达到8.6亿元,利润4.03亿元。而2012年的销售收入则达到了15亿元,利润总额8 亿元。目前,王坡还有2亿吨的煤炭储量,也正被改造成300万吨产能的煤矿。
2012年中国煤炭科工收了一个储量5000万吨的煤矿,再勘探后发现储量有1亿吨,正好翻了一倍。所以,产能计划也由原来的100万吨提升为200万吨。王金华称,“按照中国煤炭科工的建井速度,两年便可完成,政府也支持,给我们批了,等于再复制一个王坡。”
中煤科工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模式创新,也为其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和可能。
2012年初,中国煤炭科工承担的《乌兹别克斯坦2011-2030年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上报乌国总理。开启了集团开拓重点目标国市场的新战役。
“我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常务副总理面谈过三次了,他对我们做的规划非常满意”,王金华告诉《英才》记者,欧洲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产煤技术、装备比中国已经是相对落后了。下一步,中煤科工完全有能力把土耳其、乌克兰等这几个国家的整个煤炭开发的工程和所需设备都完全承接过来。
除了工程总包及煤机产品走向国外市场,王金华也希望能在国际市场抓到合适的并购机会,“收过来也得要发挥它的潜力和能量。所以我们并购有两个准则:跟我们的产业链是配套的,在产业链上有它的独到技术;不会花大价钱去做并购,要做一个成一个。”
虽然海外市场在中煤科工的营收占比并不大,但随着一批海外项目的落地以及海外运作模式的成熟,王金华认为集团在海外市场的营收份额将会不断提升。
挖掘潜力板块
在煤炭产业的下行周期里,中煤科工为何却能迎来较好的发展时机?
王金华说,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只要国民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长,煤炭的净需求量必然还要增加。
在煤机装备板块,中国煤炭科工将继续占领高端市场。拓展国内,加快走入国际市场。而安全则是煤炭产业永恒的主题,要保安全就要上设备,要上检测监控手段。中国煤炭科工在煤炭安全市场已做到国内外第一。
王金华认为,不管煤炭产业形势如何,安全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安全高效开采,就得有保证安全的手段和设备跟上去,两者相辅相成。”
在示范工程板块,中煤科工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品牌效应也开始发酵,随着国内外相关项目的陆续落地,将为集团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此外,被视为“潜力股”的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板块,中煤科工已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伴随频频出现的雾霾,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王金华认为,煤炭产业的节能环保正步入最好的时期,“绿色开采应该说是煤炭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这一业务范围包括了洁净煤生产、环保、节能和煤化工技术服务等。中煤科工将以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煤炭高效低碳利用成果技术转化,积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新型节水技术及煤基清洁燃料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建设引领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的国家创新基地。
回顾十多年里带领企业发展的经验,王金华认为,创新、追求质量增长、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未来,中煤科工将增长目标定在了2020年达到销售收入1000亿,利润100亿元。即在2010年的基础上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如果就中国煤炭科工目前的发展态势和后劲来看,是完全有把握实现的。”王金华说。
王金华:煤炭科技发展前瞻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报道时间:2006年09月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将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科技创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将引发新的产业竞争。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科技发展令人瞩目,煤炭科技将在以下领域取得新的进展:
1. 煤炭资源综合勘探与矿井地质保障技术
在资源勘探至煤矿开采的全过程中加强开采地质条件评价工作,使煤田地质研究与煤矿开采紧密结合。重点发展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和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查明 3-5m落差的断层,控制落差小于1/2煤厚的小断层等小构造。推广和完善采空区三维地震勘探和多维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重点攻克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提高勘探精度,加快研制或引进适合于矿井作业和实时处理的矿井物探仪器。以信息复合技术和GIS技术为核心,建立高产高效矿井(工作面)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系统,实现对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价和量化预测,为综采设计、设备选型和生产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2. 煤炭地质信息化工程
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步提高煤田地质工作计算机化和地质成果信息化水平,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勘探开发战略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提供动态信息。发展煤炭 3S技术,建立地球信息产业基地;开发煤炭地质计算机辅助系统,建立煤炭资源、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动态监测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研制煤炭地质、资源信息、灾害监测与救援网络服务系统,实现煤炭资源、煤质信息、灾害监测与救援等网络化和社会化,进而构成"数字矿山"和"数字地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深厚冲积层矿井建设技术
目前,煤炭开采正向深部发展,英、德最深的开采矿井已达1300m以上,我国矿井开采深度也以10m/年增长。我国已规划建设开发东部特厚冲积层所覆盖地区的50个以上井筒,规划煤炭生产设计能力为50Mt/a以上。以特厚冲积层深井建设和工程建设特殊施工需求为目标,垂深大于600m的冻结、注浆施工技术及工艺,钻深能力达700m的深井钻井技术,井巷快速掘进机械化配套等"三法一套"技术研究开发将取得新的进展。重点解决厚冲积层冻结壁形成机理与维护关键技术;冻结壁结构及新材料研制;研制700m深井直径大钻机;研究新型井壁结构;井壁下沉工艺等。
4、新型开采技术与工艺
采煤方法和工艺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和矿井开采条件,未来几十年间采煤方法和工艺将重点进行以下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1)矿井集约化开拓布置技术。随着生产集约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煤电企业联合进程的加快,在地质条件允许的矿区,可以走一井一面的集约化生产模式;而在地质条件不允许的矿区,也可以走多井生产,一井出煤的模式,可大量减少地面设施和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2)短壁开采工艺技术。随着大规模粗放性开采,适合长壁开采的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但长壁开采后的残留煤柱、不能布置长壁的残采煤区、不规则块段等煤炭储量却在逐年上升,一些城市和村镇的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以下简称"三下")压煤量也很大。另一方面,处于矿区煤田的边缘地带、小的地质构造附近、露天煤矿边坡下压煤,均不能用正常的长壁开采技术来回收,仅山西晋城煤业公司凤凰山煤矿不规则块段煤炭储量就达0.8亿t,全国范围内达近百亿吨,目前的做法是弃之不采,白白丢掉,这个资源的浪费是惊人的。因此,短壁开采技术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满足即适应短壁开采,又可快速掘进的需求,将需要开发出能够进行横轴与纵轴切割方式互换的用于半煤岩巷道掘进和煤巷快速掘进掘进机;短壁开采离机遥控操作系统、连续运输系统及短壁工作面通风安全问题等。
(3)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在我国薄煤层资源不仅分布广泛,且煤质较好,一些省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如四川省占60%,山东省54%,黑龙江省占 51%,贵州省占37%,其他产煤省份如山西、内蒙、河北、吉林等也有丰富的薄和较薄煤层资源。搞好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对于煤炭资源保护和利用,对于延长矿井开采寿命和实现高效开采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国外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的发展情况,大功率高可靠性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是采煤机械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外薄煤层采煤机总装机功率已超过500kW,刨煤机总装机功率已达2′400kW。我国的MG200/450-WD型采煤机功率为450kW,刨煤机最大功率为2′200kW,相比之下有较大的差距。
(4)深部矿井开采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深部矿井瓦斯、水害和热害治理技术。
(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作为一种化学"采煤"方法,较适合遗留煤柱和难开采煤层,以及劣质煤、高硫煤、"三下"压煤等煤层的开采,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在环境方面如减少矸石堆放、减小地面沉陷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将煤转化成煤气销售,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效益。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所遇到的气量、气质不稳定,地下气化的控制问题,低热煤气的利用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5、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煤矿开采技术装备
应用电力电子驱动、传感检测、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机械--电气一体化设计等技术研究开发煤矿新一代采掘、运输、提升等新型开采设备将不断涌现。这些设备总体结构实现机械-电气-控制操纵一体化设计,具备了工况自动监测监控功能,传动系统采用了程序控制调速和软启动。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新型技术装备总体结构更加合理,在煤矿井下狭小的作业空间中工作更加可靠、维修更加方便;配备了更大功率的驱动系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操纵和性能上实现了程序控制、离机遥控、自动监测监控,使煤矿传统的采掘、运输等设备功能内涵发生重大突破,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奠定基础。
6、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无人自动化生产技术
在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实现单机自动控制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引动、位置速度检测、计算机集中控制等方式,使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自动完成割煤、运输、液压支架移设和顶板支护等生产流程,实现了工作面自动化生产。工作面顺槽计算机还可以通过矿井通讯线路、光纤等介质经Intranet网络和矿井及上部管理层实现信息交流与通讯控制。目前,德国DBT公司已经研究开发的以液压支架PM4电液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全自动化无人刨煤机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已经投入生产应用;英国Long-Airdox公司、美国Joy公司也研究开发了具有自动化功能的滚筒采煤机综采工作面计算机控制系统。澳大利亚正在研制远程控制全自动无人长壁工作面开采技术。
7、煤矿区和矿井网络化信息化监测监控技术
为适应"一矿一面"的高度集中化生产模式和煤矿生产集团化管理模式,先进采煤国家研制开发了矿井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主要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检测监控。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集语言、数据、图像于一体,兼容各种专用监控系统功能的综合监控网络系统,将监测、控制、通信功能合成一网,并发展灵活、方便的无线接入技术。监控系统覆盖全矿井各生产环节,包括现场监测控制层、生产与安全集中控制监视层、信息管理层三个层次,通过各种矿用控制器、传感器、通讯终端、摄像器等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和矿井运输、通风、排水等设备和矿井瓦斯、煤尘等安全参数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全矿井综合监测控制系统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MSA公司生产的DAN6400系统,德国BEBRO公司的PROMOS系统等。
8、煤层气开发和利用技术
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进一步完善煤层气基础理论,开发适合于我国煤储层特点的测试方法和设备;(2)新的煤层气开采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未开发煤田的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以及采用注N2和注CO2等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方法;报废矿井的地面煤层气开采技术;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采技术;采空瓦斯地面开采技术等。尤其是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采技术和采空瓦斯地面开采技术将会随着煤矿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得到大量的推广。(3)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目前我国煤矿年抽放瓦斯约10亿m3,而利用率不足40%,其余全部空排到空气中,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造成空气污染。其主要原因就是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没有很好解决。目前,日本已研制出能够用5%浓度的瓦斯与油混烧的发电机;澳大利亚在研究通过热解的方式将低于1%浓度的瓦斯热解成H2和CO2排放,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程度。
9、选煤技术
今后全重介选煤技术应重点在研制大型高效三产品浅槽刮板重介质分选机,提高分选上限,简化工艺系统,解决大型高效全重介选煤厂所缺少的大型块煤重介质分选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方面加强研究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干法选煤和细粒级煤分选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为中小型选煤厂技术改造升级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
10、高效中小型锅炉燃煤技术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的新一代燃煤锅炉系统,优化燃料供应和调整、完善锅炉燃烧控制技术。包括(1)开发优质动力煤配送系统。(2)炉前连续制煤粉技术及装备的开发,干煤粉燃烧工艺技术及配套燃烧器的研制,烟气除尘脱硫系统。目标:开发适应中小型锅炉的粉煤燃烧技术,掌握制煤粉、燃烧器等关键设备及高效除尘器和炉内脱硫技术。(3)开发适用于中小型锅炉的自动调节气化进程的控制系统。目标:提高炉前气化与热煤气燃烧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安全。
结语:煤炭工业不是夕阳工业。煤炭工业科技发展和产业振兴有着光明的前景,广阔灿烂的未来。煤炭工业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使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