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想知道每一件东西是如何工作的,对自然科学非常着迷。我还记得,小学时在课堂上用钉子和电线做电磁铁被批评;初中画电路图做收音机被同学取笑;高中被禁止做一种能开所有教室门锁的万能钥匙。我父亲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他的实验室是我那时的天堂。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拆装东西。从玩具,闹钟到收音机,凡是能拆的就拆,拆了再装起来。当然,拆坏过不少。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会修了。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敢拆开修一修。家电的一般故障,是很简单的。稍微麻烦点元件坏了没有备用的,征得对方同意,我会利用我现有的元件做个替代方案弄上去,也能工作。实在不成,也能告诉对方是什么坏了。
高中时修的东西,大部分是同学们们的单放机收音机之类的。到了大学,我是家电维修与咨询协会的会长,不定期的组织免费维修工作,为同学提供方便。顺便说一句,干这个,可以认识很多平常搭不上话的美眉。人家既感激你,又觉得你很有能耐。其实,我也就是处理了她的单放机的一个虚焊而已。每次放假,还没到家,就有七大姑二大爷的预定,等我去给他们修电视机、电风扇什么的。一直到我有了老婆带回家,才安生了点。
按照自己的兴趣,我大学时选择了物理专业,有了良好的数理基础。平常没事,就泡在图书馆里。艰深的读过数论图论,科普的读过霍金系列。当然,看的最多的是电子和计算机类书籍。
我对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这一行,非常热爱。除了图书馆,就是在一位老师的实验室里。这位老师是国内最早搞单片机的一批人之一,现在已经退休了。认识一位好老师真的很重要。他可以不给你上课,但能给你提供一个环境,让你自由自在的发挥,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后来我能力日渐成熟,做了很多公司的项目,也大部分是给那位老师的同学的公司做的。
2002年我大三,带领另外两个同学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之后,我开始接手公司的实际项目。不大,但是我独立完成全部工作,如电源电路,芯片选择,驱动,画电路板,51汇编,现场调试等等都做了。然后又做过类似的几个项目。从那以后,开始逐渐深入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我做的项目包括医疗器械,电动自行车变频控制器,专用表头,计量仪器,工业控制设备,图像处理设备,高频系统等。
在2003年,接手一个复杂的项目,作为本科毕业设计。因为功能复杂,开始学C51。那时英文阅读能力不强,回到老家也没有网络,我耗了一个春节假期,每天睡到凌晨两三点,用老师的一个很慢的东芝笔记本,生生把Keil的所有公开的代码看完。通过不断的试验,了解了C程序编译成汇编是什么样子的,C是怎么和硬件打交道的。这段学习经历,方法很笨,很辛苦,不过很有收获。后来我用C语言写程序,脑子里便浮现出其对应的汇编代码。
这个项目是给煤矿升降机做的一个综合保护仪。里面有电源设计,霍尔传感器,光耦隔离,继电器驱动,232电平转换等等;C51写的复杂的控制策略;上位机VB监控程序;现场调试。这是像模像样的一个工业控制系统,现在还是那个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
这个项目的硬件,无非就是51的一个基本系统,加上一些需要的外围。感受最深的是软件和固件。因为是边学边编,程序框架改了无数次。在这中间,学到不少东西,如C中宏的各种技巧,函数指针数组的使用等等,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很有用。当时在C51BBS上发布自己发现的C的技巧,被一个老鸟教训到,去看看某某C语言深入编程书的第几页。
另外一个同学,我电子竞赛的队员之一,也做类似的一个项目。原本老师让我做,我忙不过来,便找了一个趣味相投的同学做。当时他不如我经验多,我们老师年龄已经大了,所以在项目中我帮助他。他因为这段经历,被国内一个一流微电子中心的一位老师“内定”了研究生。他现在作为主力,做IC设计。
后来,我被保送到中科院上海某研究所读博士,有幸参与了近几年来国家最大的科研项目之一,类似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我的课题是做一个高频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在国内尚属首次,涉及到高频变频和频率合成,数字调制解调,控制理论,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讯等。我是理论和技术上的主要骨干。这个项目很费钱,主要是用了许多高频模块,还有20块Altera的Stratix2和Xilinx的Vertex4板子。在我参与之前,原计划从国外购买,大约要花费几百万人民币。我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后,我们成立了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现在该系统已经运行良好,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并节省了费用。我们同时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洛仑兹•伯克利实验室(TCP/IP协议的诞生地)合作。
与大多数同学做家教等兼职不同,我做项目的过程是这样的:学习技术,接活,做完,拿到报酬,买新的书籍和开发板等,学习新技术,继续接新活。这里面老师的牵线搭桥是非常重要的。一开始报酬并不多,我大多拿来买芯片、开发板和书籍。后来逐渐积累,我自己买了电脑,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等。
平常,我经常自娱自乐做些小东西,如洗衣机密码控制器,定时自动烧饭器;智能煤气泄漏报警器等等,是为了自己方便。拿到市场上估计也能卖钱。
我这人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在学校时,上课我一般不认真听讲。因为,我听老师讲课容易走神;集中精力自己看书,却学得更快。后来我自学控制理论,也是近乎封闭式的看了一个星期的书。技术方面的学习就不一样。现在,让我学一个新技术,首先我去找文档。当然,最新的文档是英文的,Altera的一个手册就2000多页。文档到手,浏览一下就是了,知道哪里有什么内容,下次能找到就行。我的那些项目,做之前我也不了解,边学边做,每个都成功。个人觉得,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没什么算是真正的困难。真正的困难是理论研究,和技术之外的东西。
另外,我也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电路,画板,拿到手,焊接,上电——不工作?没办法,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查。一开始,摸不着头绪。逐渐的,就有感觉了。到了最后,基本上一看故障,就猜个八九不离十。
英语曾经是我的痛。后来英文看多了,阅读就没问题了。特别推荐一下《千万别学英语》这本书。我照着做完了第二阶段,和老外口语交流就没有问题了。并且,没有看任何别的应试材料,就把该死的六级考试过了。
庆幸学了物理,对各种技术的理解的比较深刻。建模仿真,分析评估一个系统没有问题。其他如熟悉数字信号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高频,数电模电,图像处理,通讯原理也都很熟悉。
熟悉多种电子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各种仪器,不在话下。电路设计有经验,PCB制版有经验,高速板布线注意事项也熟悉。高速ADC/DAC有经验。高频模块使用有经验。做过CT医疗成像课题。像VB,VC,Labview,Matlab等很熟,其他的类似的工具也是要用就学,没问题。
51系列非常熟。32位的软核Nios2,和SOPC设计熟悉。DSP、ARM都有硬件开发板,不过没有在项目里用过。嵌入式C很熟悉,C++不常用。UC/OS2熟悉,uCLinux学习中。TCP/IP熟悉。
高端低端FPGA应用很熟。比较喜欢在Simulink里做事。我自己写了一些代码把Simulink工程转换成与厂商无关的HDL,很好用。做了一个FPGA图像处理的项目就是用上述方法做的。
我看到一台设备,我基本上就能想到它里面有关电子学的部分是怎么工作的。让我设计,我也能设计出来。如果让我带一个开发小组,我想也没问题。我比较喜欢研发型的工作。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最能激发我的思路。
现年28岁,党员,C1驾照。其他方面,例如什么学生会任职,组织活动等经历,在这里就不谈了。
今年要毕业,水平在同学中是非常突出的,当然,比资深工程师还有差距。累计起来,我项目经验也有5年了。并且都是公司的实际产品,不是实验品。并且我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又并且涵盖多个领域。不过,现在工作还没有着落。一个猎头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对我说,按你的水平,应该拿不错的薪水。不过公司都很精明,看你是应届毕业,可能就不会给很多。这点比较搞笑,若一个人在公司白混了五年,也算有丰富工作经验?
其实,我并不想一开始就拿多高的薪水。毕竟没有在公司实际工作过,有些东西还需要我好好学习。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自有我发挥作用的时候。同时,也请各位前辈帮我看看,我应该如何为自己定位,如何规划职业发展,找工作大概行情是多少。当然,如果有地方需要我这样的人干活,那最好了。我在上海。Email:
021yin.com
021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