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它的病原体是一种具有皇冠状外观的病毒,由这种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广为人知的疾病包括2003年曾在我国爆发过的SARS,还有前几年在中东爆发过的MERS。由于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因此又属于传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都具有自愈倾向,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有着一个可以杀灭病毒与细菌的免疫系统。严格地来讲,我们所用的抗菌素、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细菌繁殖或病毒复制、破坏细菌或病毒结构的完整性的机制来起作用的,最终消灭细菌或病毒、清理它们的“尸体”的,靠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
根据柳叶刀杂志的报道,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98%),咳嗽(76%),肌肉酸痛或乏力(44%),咳痰(28%),头痛(8%),咯血(5%)或腹泻(3%)。在肺炎发展的过程中,55%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从发病到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为8天),63%的病人有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32%的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2]。这些数据是前期统计的数据,可能无法代表整个疾病全貌,但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通常情况下,病情的轻重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毒力,还取决于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在这次大爆发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例比较轻,可以通过居家隔离的方式自愈,而有的病例比较重,在得到规范治疗的情况下仍然走向了死亡。绝大多数的死亡患者都是老弱病残,都是年龄比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因为他们免疫功能或身体机能储备低下无法对抗病毒,病毒不断复制,破坏正常的人体器官,例如肺,最终导致死亡。但对于大部分既往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或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比较好,通过对症支持治疗,都可以得到痊愈。
目前尚无批准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以综合治疗为主。由于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所以推测以往用于对抗其他RNA病毒的药物有一定疗效,近日得到关注的药物包括治疗流感的阿比多尔、治疗艾滋病的克立芝等,但是其有效性、安全性、药物剂量及疗程都有待相关研究来回答。
那么我们上面提到的神奇的免疫系统,又是怎样帮助我们消灭病毒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通俗地来说,非特异性免疫就是对一切外来的病原体“格杀勿论”,常常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启动“特异性免疫”,即将病毒的“画像”呈递给负责特异性免疫的淋巴细胞,令其“通缉剿杀”这个引起免疫响应的病原体[3]。
免疫力强的患者可能很快就将病毒清除了,而免疫力弱的患者,病毒逃避了免疫监视,快速地复制繁殖,超过了机体清楚它的速度,最终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而在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炎性因子刺激人体的体温中枢,使得体温发生改变,因此体温变化常常作为反映机体免疫反应的宏观指标。老弱者由于免疫力差,患病时体温可能不会升高。体温自行下降可能预示着疾病好转,但如果病程长、病情重,也有可能出现一种极端情况即免疫耗竭,提示病危。
综上所述,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自愈的。在当前情况下,可通过自我判断病情的轻重,在有把握的情况下选择居家自我隔离,每天监测病情变化,或直接到医院接受综合治疗。年老体弱者或儿童患病,则建议直接到医院接受综合治疗。
[1] Chan JF, Yua SF, Kok KH,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Epub].
[2] Huang CL, Wang YM, Li XW,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Epub].
[3] 李业亮. 医学免疫学(第六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