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内无烟锅市场风起云涌,“无烟乐”等相关产品大卖,而同时无烟锅的“电磁炉”类产品相比逊色不少,原因何在呢?最近传闻不少在电磁炉内投入巨资的企业纷纷铩羽而归,马放后山了,为什么朝阳产业也会这样纷纷倒闭呢?不是预测市场规模有500万台,为什么没有发生井喷式的快速发展呢?
那么到底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阻止了的这个行业的不“冒烟”呢?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1、市场开发落后于产品开发
这可能是众多新产品、新市场所面临尴尬问题,认为自己开发的产品感觉非常先进、非常美观、非常时尚,就应该非常有市场,电磁炉便遇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可能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讲,电磁炉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的优点特点在哪里,为什么拿我换炉灶的理由在哪里?或许有所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更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可能是世界上接受新事物最慢的国度,你让他主动从正面、全面的角度了解电磁炉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沿用上千年铁锅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且不少消费者觉得用煤气的炉灶烧菜味道好,传热迅速,火力猛,这或许也是不少电热水器广上遇到的麻烦。一般电热水器的加热的速度都比燃气的慢,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是许多消费者使用后的体验,包括本人。如果能解决以上的问题。电磁炉哪怕再先进,再好看,再节能,再方便也是扯淡。
2、电磁炉到底在卖什么?
有很多电磁炉企业或许说我再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有的说我是在卖节能;还有人说是在卖时尚……那么电子炉到底是在卖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担心的事,不要搞得消费者稀里糊涂的买回去,不知道干什么,变成鸡肋,就像现在的微波炉一样,尽管在城市家庭中已经普及了,可适用于中国人固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微波炉只是成为热剩饭剩菜的工具,自己具备众多的功能因为不适应国情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而荒废了。那么,电磁炉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呢?电磁炉到底是在卖什么?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能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日常的生活考虑,把自己当个最保守的中国人想,他们在买回去到底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吗?能否扩大用途呢?能否变成冬天用的加热器呢?能否结合消费者日常的生活进行匹配消费呢?这是需要深度思考的。
3、盲目做品牌打广告能保证销量吗?
和其他的行业一样,很多电磁炉行业认为在央视等媒体上露脸,就能哗哗的收到银子,可惜这样的好日子早就过去了。单纯的广告投入解决不了上述影响电磁炉的普及的因素。消费者的认知观念是不会在短短的30秒内而改变的,那么你说“无烟乐”是怎么成功的,其实他们的成功关键是在一个既有成熟的市场又提出一个消费者高度关注,需要改进,每天都会受到影响的敏感问题,其消费需求市场是显在和巨大的。电磁炉不具备这样一个认知基础,所以大规模投放电视广告就是在烧钱。有的人还因为盲目相信一些行业评估预测,说中国一年的电磁炉市场有500万台以上,自己只要1%的市场份额就很可观了,这种只从行业总体分析进行的决策往往导致不少企业匆匆上马,不知道其实电磁炉的营销不亚于一场营销的革命。说服500万个家庭来购买一个比较陌生,似乎又是可有可无的商品时,改变他们头脑的观念谈何容易。
4、技术受制于人怎能会有健康发展?
据说电磁炉的核心部件——IGBT大部分来自国外,和DVD的解码芯片一样受制于人。由于工艺复杂,没有多少企业认真投入进行技术攻关,结果从采购原材料到安排生产线,从产品检测和老化试验,再到运输,从产地到中国大约需要3个月的周期。这样不但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自己在行业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导致电磁炉行业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投机行业,难道这样就会有像海尔、美的这样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吗?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就看你的战略选择了,当年施乐公司发明了静电复印机,风靡畅销全世界,而且是专利产品,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但是施乐开发的复印机体积太大,有数十个平方米,并且需要受过专门的特殊人才才能正常使用。按理说其他对手应该是没什么戏了,日本的佳能公司看中了施乐复印机的缺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了微型的、人人都可操作、方便快捷的复印机,也就是我们办公桌上的那种样式。但是对一个新品牌,产品具有明显差异,刚开始消费者也是很难接受的,于是佳能公司与日本众多著名企业签订协议,佳能把这种全新的复印机生产技术无偿提供给诸如东芝、夏普、理光、三洋、松下这些著名的大企业,大家合作一起生产并培育市场,并且有佳能公司带头,组成了研发组织,开发更轻便适用的复印机产品,研发费用大家分摊,开发的技术大家共享,结果大家一起努力市场局面很快打开,不但打败了在日本的施乐,而且几乎把全球的复印机市场都拿下来了,后来都搞得复印机祖师爷——美国施乐公司破产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难道这样一个案例不值的电磁炉企业参考效仿吗?
电磁炉营销引爆流行靠什么?
事实上,按照传统的营销手段电磁炉市场达到他真正的市场预期,是比较难的。所以在营销手段方面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其实,成功的营销策略并不是大量细小而高超的势力总合,在任何既定条件下,只有惟一的、大胆的某一种突击行动可产生实际性的效果。比如奥克斯的事件营销和《空调成本白皮书》,或者蒙牛的神五与超级女声的赞助,就是典型的代表,比如按照一个流行产品流行的原则进行推广可能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即个别人物法则:研究人员发现,当任何一场流行时尚或流行病毒到来时,总能发现几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们独有的特点和社会关系,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热情和个人魅力,能够最高效快速地将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散播开来。企业能否引爆潮流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人群中找出这些关键人物,利用他们来传播营销信息。寻找点燃流行潮的个别人物是电磁炉企业发展的观点,当然这里不是让你请明星代言,而是通过某一关键人物的影响力来让消费者改变即有的生活观念;比如请现在国内家喻户晓的健康传播专家洪昭光说一句话,可能效果比你请各大牌明星,花费上千万广告费更深入人心。
二、附着力法则:流行点的引爆有赖于流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流行信息的附着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信息附着力取决于信息与受众之间关联程度的高低和信息实用性的大小,关联度高、实用性大的流行信息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成为流行的引爆点。那么电磁炉的引爆点或许就是无油烟和节能,当然这个产品的通性,但是如何让消费者快速接受这一产品的特性,就是需要深度推敲的。比如就某个地区,如北方一些经常发生煤气中毒的城市,进行公关营销,挽救正在受到其危害的人群,把其关注的产品变成消费者高度卷入的营销活动。
三、环境威力法则:消费者深受自己周围的大环境、小环境和周围人们品格的影响。营销人员在社会通路容量极限之内,通过掌握外部环境的细小改变就可以直接导致一场流行风潮的到来。电磁炉企业如何借势造势,合理利用口碑营销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对购买电磁炉的消费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聚会联谊活动,探讨厨艺和生活的小敲门,请其中的代表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对目标消费群施加影响力,给部分消费者进行免费适用,体验营销。并给老顾客提供一张优惠折扣券,如果再买第二台或者送给亲友,就会得到相应的优惠和奖励。鼓励消费者自己开口对产品说好话,在某个时间,某个区域内形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舆论。电磁炉想不卖货都很难。
还是那句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的经典:普通的企业都在适应市场,一流的企业是在创造市场。如果创造得法,推广得力,电磁炉的春天可能就不远了,愿从事电磁炉生产销售的朋友们一路走好,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