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科学技术世界博览会于l985年3月17日至9月16日在日本科学城筑波举办,主题为“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
是日本举办的第三个世界博览会,主题是“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反映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46个国家和37个国际组织参加展出,日本各大公司组织了28个馆参展。展出期间共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本次展会在日本茨城县筑波科学城举行。
在这届展会中,在日本茨城县的筑波城外,索尼公司竖起了据说是世界最大的电视屏幕,它高25米,宽40米。近旁是一座犹如牡蛎含珠的建筑物,内有会和游客作游戏的机器人。
另一座建筑物内展出在培养液中生长的西红柿,有上万只这样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再看看那年前后发生的技术革命: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这就是当年,日本向全世界展示的未来世界··········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意识到技术竞争的趋势,从战后的“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从技术模仿走向技术创新,同时也为了解决分散东京日益猛增的人口,转移部分城市职能,缓解科研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等问题,作为东京的卫星城市,筑波科学城应运而生。
而70年代后期,日本在产业机器人、超大型 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材料等尖端技术领域,都已取得显著成果。 但是,日本把“技术立国”作为战略方针提出来,还是80年代以 后的事。所谓战略方针,就是把发展独创性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经济发 展的基本国策和战略。日本从“贸易立国”战略到“技术立国”战 略,并不意味着后者排除前者,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新的国际竞 争条件下的补充、提高和发展。70年代以前的日本科技政策是以引 进,吸收为主,但这种引进,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使用,而是根据本 国情况加以改进、提高,从而为以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
日本正式提出“技术立国”战略方针的官方文件是,通产省产业 结构审议会1980年制定的{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简称《通产 构想》)和科学技术厅1980年度的《科学技术白皮书》。这两个政策 性文件从不同角度指出:日本已基本完成“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使 命”,“80年代将是日本开辟未来的历史转折时期”。
在这一转折时 期,日本“要从模仿和追随的文明开化时代”转向“独创和领先的文明 开拓时代”。其奋斗目标就是“技术立国”。今后日本的必由之路将是 “有效地利用头脑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以提高竞争能力和经 济实力”。 这一战略构想的特点是:把发展独创性的科学技术提高到国 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过去的“吸收性”的“收获型技术”转变为 自主开发性的“播种、培育型技术”。
当时日本首相铃木善幸称这次战 略转变为日本“第三次远航”。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物质资源的不 足。也就是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的知识密集型工业技术,以克服 “资源小国”的先天不足。靠技术力量来提高国际地位,为从经济大 国走向政治大国创造条件。 实施“技术立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人才培养问题。从一定意识 上说,技术立国就是教育立国、人才立国。
日本一向重视教育,问题是 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改变在人才问题上的价值观念。把过去重学历, 重贡献的观念改变为重能力,重“突破性”和“未来性”,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能不断更新知识,“走在时代前面”的“解决问题型”人才。 为了大量网络和集中人才,日本政府从1969年开始,经过十年 时间,共花费100亿日元,于1979年在东京附近建成科学技术研究 城“筑波研究学院”,成为日本智力开发的大本营。到1984年,该城 已集中1.1万名优秀科技人员和全国50个科学技术研究所。
1 985 年3月17日至9月16日,日本举办了以“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 技术”为主题的“筑波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共有47个国家,37个 国际机构参加,有“科学万国博览会”之称。
参观人数愈2000万,耗 资300亿日元。 建立官、产、学三结合的科研体制,是技术立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谓官、产、学三结合,就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协调组织下,政府、企 业和大学的研究机构分工合作、各扬其长,分别负责应用研究、开发 试制新产品、新工艺和基础研究。这一科研体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和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并能保证国家急需的科研项目顺利进 财力是决定科技进步快慢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费总额,1986年度达8.4万亿日元,约占美国的一半,超过苏 联,西德,法国等,占世界第二位。从研究经费占国民所得的比例来 看,日本早在1978年就达到2.37%,超过美国的3.06%和西德的 3.25%,但少于苏联的4.95%,也占世界第二位。 为确保科研的顺利进行,科研经费中政府负担的部分逐年增加, 除政府直接拨款外,还增加政府系统银行贷款的比重。到80年代 末,政府负担部分占科研经费总额的比例由1979年的27.7%增加 到40—50%,接近欧美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