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要点略读
鬼谷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开创者。相传苏秦、张仪、商鞅、孙膑、庞涓均为其弟子。《鬼谷子》书中所提供的智谋,至今仍可以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大到如何制定军事、外交斗争的策略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至如何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小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方方面面仍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共十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至第十一篇为一个部分,主要站在策士角度论述,重点介绍策士游说的目的、原则、方法、技巧与策略;《符言》《转丸》《胠乱》三篇为第二部分,主要站在君主角度论述,重点介绍君主如何防止被别人窥探内心,如何执守内心等方面,《转丸》《胠乱》两篇已亡佚,其内容估计与君主如何扭转态势,如何识破臣子奸邪,如何防止臣子暴乱有关;《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为第三部分,主要站在实施计谋者的角度,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策士臣子,重点介绍如何修炼内心,如何培育志气,如何施用计谋,如何把握规律,如何御世解难的方法和技巧。此一部分也重点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指出唯有德性深厚、尊重道义之人,才能恰当的运用纵横之术实施计谋成就功业。
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对全书译文进行了整理归纳,希望能对大家领略《鬼谷子》智慧有所帮助。
捭阖第一
捭阖:“捭”就是“开”,主是要针对对方而言,让对方“开”,暴露真实意图,从而被我所利用;“阖”则是针对已方而言,已方要“合”,要密而自保;这是捭阖之术的总原则。捭阖,就是谋之本而说之法。陶弘景认为,捭阖是纵横策士在游说过程中,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并用言辞打动对方心弦,使对方“开”而接受自己的言辞以及言辞之中蕴含的计谋;或在游说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采用技巧让对方先说出他的真实想法,暗中验证是否与已相符,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
捭阖术的策略:捭阖的关键,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如果已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完全相同,就可以将已方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如果已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不完全相同,就不能将已方的真实情况完全显示给对方。如果要弄清对方是有还是无,搞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先从对方的意愿来尽量满足他,或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理的真实意图。也可暗暗排查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以了解实情,并得到他的真实意图。而后根据对方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的所想,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作出谋划。即“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用捭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开而使已方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已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已方顺利地躲过祸患。捭阖之道,就是反复地使用阴阳(积极、进步的趋向为阳,倒退、死亡的趋向为阴)进行试探。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类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阴”类的事。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
反应第二
所谓“反应”,即反覆之回应。反,谓反观对方;覆,谓审察自己。反,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覆,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后,再审察自己现在的做法。反覆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真相。反应术的目的,就是打探得到对方实情的方法。其主旨为:无论在计谋时,或者游说前,都必须首先要对对方情况了解清楚,然后以自己的情况推测对方的实情,做到“知已知彼”。需要注意的是,反应术首先强调自知,“知彼”是建立在“知已”的基础之上,自知而后知人,如果不先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那么就不能驾驭对方。
反应术的方法:包括钓语、象比之辞、反听和见微知类等。其中:钓语,即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故意说一些启发性或试探性的话语,以诱导对方说出实情。象比之辞,即运用象征等形象化的语言,或讲述可供类比的历史事例,来套取对方的实情。反听,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倾听。或反观对方,或审察自己;或反回站在对方立场,或回到自己的做法来反思。总之在言辞对答中,已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出信息,拨动对方、试探对方,观察研究对方的反应,分析反馈回来的信息,以侦知对方的真情。见微知类,即准确判断“所见之微”与所推之事是否为同类,若类同,推出之结果便是必然的。
反应术的策略:1.如果对方言辞透露出的意思与已方想要得到的不相符合,就运用“反”的方法来求,对方的回应必定满足已方的需要。不合者的情形大概有三种。其一,说者所言不是已方意图所指,呈现矛盾,令已方不知对方实情,故返回而诘难之,其情必出;其二,说者言辞前后不一,令已方无从知晓其本意,故抓住其言辞矛盾之处反问论难之,其情也必出;其三,说者所说不合常理或事理,则反而问难之,其情也必出。2.如果对方沉默不语,或其言辞中没有用来作推理、类比的信息,这时就要变化谈论的方式。可使用象、比的手法来比喻事物,且说出的引诱的话符合对方所想,那么对方的回应必会暴露事实,就会帮助已方探求对方言辞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3.如果对对方实情不明了,就要用“变象比”之法,不断变换已方言辞中透露出来的“象”和“比”,对方一定有反应的言辞,然后已方再返回来听。总之,要让对方“开”而露出实情,该静默就静默,该收敛就收敛,该给予好处就给予好处。运用反听之法,能够知悉对方的能力,捕捉对方的意图,及时有效的听到实情或不实之情,知道与已方是同或是异,并能够看出对方是真诚或是伪诈。
内揵第三
内揵,意为强调从内部打开。所谓“内”,就是向君主进献言辞,以言辞来结交君主;所谓“揵”,就是向君主进献计谋,以计谋来打通阻塞,得到君主的信任。君臣关系的远近取决于君臣内心相知的程度,本源于君臣之间平时的结交。本篇是指通过适当的游说探知君主内心,并从内心与之结交。打开君主的内心,是策士进行游说献策的前提。其打开君主内心的方法,需要从国君外在的爱好来窥探其内心世界,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其中,“结以道德”,是指对一些爱好道德仁义并想用仁义来治国的君主,就要以讲道德仁义来结交他,这不是投其所好,而是让他觉得你能帮助他。“结以党友”,是指对一些喜欢建立自己心腹的人才队伍的君主,要以与他结党成为他的心腹的方式来结交他,以得到他的信任。“结以财货”,是指对一些爱好奇珍异宝的君主,就送给他们金银财宝,以接近他们,并得到游说对方和任用的机会。“结以采色”,是指对一些喜好声色犬马爱好美色的君主,就送给他们美女、歌舞、玩物等满足他们的喜好。
运用内揵之法的原则:一是力求自保原则。如果当权者的内心世界尚未熟知,就不要轻举妄动。二是内心相合原则。即使已方已经得知当权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已方的内心与当权者的内心不相符合,也不能实施游说或为之出谋划策。只有已方与当权者的内心想法一致时,才能构建稳固的亲密关系。三是等待时机原则。即使已方与当权者的内心世界一致,也要寻找时机,且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灵活变化。即“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内揵术的策略:如果想去游说君主,必须要先审时度势,暗中揣测君主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暗中考虑是否可行之后,再迎合君主心志,对君主公开说出行事之得失。游说君主必须注意要选准时机,并且要经过详细周密的计谋。如果已方的言辞或计谋与君主不合,就不能向君主游说,并需从有利于实施的方便出发,及时改变策略。与君主之意不合,说明已方对君主的意图了解不够多,或者对该国的总体形势及政策意图了解不够全面。如果不了解实情而勉强迎合君主,也不能得到君主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任。在游说过程中,如果涉及已发生事件,就要用“顺辞”,即顺从君主之意的言辞;如果涉及还未发生的事件,就要用“变言”,即有变通余地的话。在游说时,要顺着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等方面来进言,在引经据典的基础上,夹杂进自己的言辞,注意符合与君主相处的规律。如果君主清明,已方决定辅助君主,就要迎合君主的内心,与君主的内心相交结;如果君主昏暗,已方决定离开,那么就不用迎合君主的内心了。对于那些内心自以为是而不能采纳别人意见的君主,已方只能假意去称颂他,以钓取他的欢心。如果有君主之命来召已,那么就接受它侍奉它,然后使用它以行自己的意愿。如果自己要离开君主,就说自己继续留在君主身边将会危害到他,这样君主自然就放行了。
抵巇第四
抵巇,是一种或弥补缝隙、或从缝隙入手破坏事物的处世之术。鬼谷子认为,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皆遵循自然法则,沿着“合”与“离”两者在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罅隙。小的缝隙比较容易弥补,当它开始显示征兆的时候,就可抵可塞。如果小的缝隙不加以弥补,发展下去就会动摇泰山的根基,就会发展成大的裂隙,最后导致土崩瓦解。
抵巇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或抵而塞之”,“或抵而得之”。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国家治理或社会管理过程中有漏洞,但还不能就此否定此社会政治的存在价值时,策士即须运用自己灵敏的社会政治洞察力,去发现这些漏洞,并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君主弥补这些漏洞,从而使社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世道恢复太平,自己也因此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从而得到丰厚的奖赏和爵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为“抵而塞之”之法。当一个国家和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政治昏暗,人心失散,漏洞百出而无法通过弥补缝隙的方法达到治理时,策士可把握时机,朝漏洞出击,使漏洞扩大而不可收拾,最后毁掉一个旧秩序,然后运用计谋策略,建立一个新秩序。此为“抵而得之”之法。
抵巇术的策略:天下混乱、道德沦丧、残害忠良、作乱朝政、相互攻伐、妻离子散等等现象,都说明社会已经存在裂缝。当社会出现危险征兆的时候,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筹划计谋和制定弥补的策略,并运用此来辨识细微缝隙产生的原因。要根据抵巇的原理,在危险尚处在萌芽状态时,及时发现其罅隙,并想出新的计策来堵塞它,使社会重新走上正轨。如果不可治理,则循其缝隙毁掉它,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用这个方法,上可暗合君王,助其治国;下可以约束民众,收拾局面。当然,如果社会治理没有缝隙,或者发现缝隙后不能准确判断原因并制定对策,也不能强行抵巇,否则只有适得其反。
飞箝第五
飞箝:飞,假装赞扬对方,抬高他的声誉,以获得对方的好感;箝,钳制。飞箝,即故意高扬对方,待对方戒心消除,内情必露,进而钳制对方的制人之术。鬼谷子认为,策士在政治斗争中与他人打交道,讲究的就是控制与反控制。飞箝术就是利用人心理上的弱点进行控制。
飞箝术的内涵,即“钩箝之辞”,在赞扬对方的话中,要暗中下钩,以言辞引出对方实情而加以钳制。赞扬对方也是为了已方能够控制他,或者说为了控制对方才去赞扬他,这也是飞箝术的实质。
飞箝术的方法:可根据情况先不断地积累赞扬,为彻底毁他做准备;可使用对方喜欢的物质来引诱刺激以达到目的;可根据实际形势来说飞箝之语;可根据对方的缝隙漏洞,结合抵巇之法来实施。如果将飞箝术用之于君主,即所谓“用之于天下”,必先了解该国综合情况,包括该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还需知悉天时、地理与人口情况,了解君主的好恶、品行、性格、智力、才能、气度等,特别是要知悉他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确定使用何种“飞语”,然后针对其弱点,用飞箝之术去控制他。如果将飞箝之术用之于普通人,即所谓“用之于人”,首先要知悉对方才能,知悉其意向主张与我相同与否,对方的智慧所在、才能所长,以便抓住控制他的关键;而后飞扬钩情,用“飞语”的手段赞扬他,顺着对方的意愿说出对方喜欢听的话,抓住把柄之后,就去控制他,或用把柄胁迫他,或造舆论压抑他,使之屈从于已,然后任意驱遣对方。
飞箝术的策略:首先,要全面考虑问题衡量形势,必须从各方面吸取信息,先看到对方与已方是同还是异,能分辨出对方语言中的是与非,分辨出对方言辞表面和背后的含义,知道对方拥有的或没有的,然后再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衡量取舍。而后,用“钩箝之语”掌控对方。对于喜欢听奉承话的,就故意赞扬对方,为对方制造声誉,使对方高兴而泄露实情;对于不喜欢虚名、不喜欢听人吹捧的人,可以先行离开奉承的话题,不断抬高他的名誉地位,使其名不副实,为以后訾毁他做准备。有时高场对方优点使其缺点暴露是诋毁,有时历数其缺点使他的优点显露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最终诋毁他。或者见对方有缝隙可钻,那么就利用对方的缝隙来箝持他。比如:使用对方可能喜欢的财货、美玉、珍珠、玉璧、美女等,衡量其性格特点,酌情立势箝持对方。其飞箝之术应用于天下、用之于人前已略述,不再介绍。
忤合第六
忤合,相背为“忤”,相向为“合”。忤合即趋向与背反之术。所谓忤合之术,就是合于彼就一定会逆于此,合于此就一定会逆于彼。施行忤合之术,选择与其合之对象,标准为“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之君主。反之,对那些不能“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之君主,则“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而“与之转化”,“忤”于他而另择良主。用俗话来讲,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使用忤合之术,需对“忠”的含义有正确理解。在先秦时期,“忠”包括三种含义:1.忠是作为一般社会性道德观念而出现的,往往具有真诚、恭敬等含义,尤其强调要尽心竭力。2.忠的含义趋向于忠君。强调臣下对君主的忠诚无欺,臣下对君主的忠贞不二;臣下能够竭力效忠于君主,甚至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臣下的所有行为,皆由君主控制,而“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3.忠指忠于国家。体现在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则竭尽生死的道德品质。并包含“公”的思想。只有为“公”的人,才能配得上“忠”。并且,臣是否忠于君,关键在于君的表现。如果君能代表国家利益则死忠,如果不能代表国家利益,规谏君主言行、匡正君主过失就是臣下的重要职责。如果君主不听规谏,臣甚至可以将君主赶下台。儒家、墨家、鬼谷子对“忠”的理解均接近第三种。
忤合术的策略:凡事都有趋向于融合统一或者朝背逆相反方向发展的两种趋势,尊重“趋向”与“背反”之客观规律,乃是计谋适合与否之关键。所以,圣人行事都是以事情能否获得成功,所出计谋是否切合实际为根本。把忤合之术运用于管理天下,必定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而实施;运用于治理国家,必定根据诸侯国的实际情况而实施;运用于治理卿大夫之家,必定根据其家的实际情况而实施;运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看对方才能、品行气质、地位等而实施。无论对象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运用的原则都是一致的,即必定是先用忤合之术做好周密的计谋,然后用飞箝之术来实现的。在忤合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自知,先衡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对自己的才智、权术、能力与手段有正确的估量,并对比已方与对方之间的长短远近、优势与劣势,确定对方不如已方之后,才能正确的使用忤合之术。
揣篇第七
揣,即揣度,衡量。策士要游说君主助其决策,必须要对一个国家的国情与君主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对国情的了解称为“量权”,对君主个人内心的了解和探测就称为“揣情”。
何为“量权”?就是要考虑一个国家地域的大小,谋士的多少,估量一个国家的物产资源和国家财富的数量,人口的多少,物资丰富或者缺乏的有哪些;分辨清楚地形的险要之处与平易之处,哪里的地形有利,哪里的地形有害;对一国之谋士,要了解其中哪些谋士善于谋划长远,哪些谋士善于谋划眼前;揣测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发现大臣中谁贤谁不贤;预料到对方宾客的智慧是多还是少;观察天象时序的变化,何时给人带来福祉,何时给人带来祸患,何时行事为吉,何时行事为凶;诸侯之间的交往,哪个可以利用,哪个不可以利用;老百姓的民心向着谁背弃谁,这种民心的变化,什么样是安全,什么样是危险,老百姓心理真正喜欢什么,憎恨什么。能够从多个方面对以上情况进行熟练辨别,并能够知道如何应对的,就叫量权。
揣情术主要包括:“以其现者而知其隐者”、“守司关键”、“掌几之势”。其中,“以其现者而知其隐者”,即以揣情对象的外在表现去揣度他的内心情怀,如此需要运用语言、表情和某些必要的动作去引诱对方,使他的内情表露出来。“守司关键”,即要在对方纷纭万端的言辞中把握其主导意向,在对方复杂多变的外在表情中把握其主要表情,从而判断出他的真实情怀。“掌几之势”,即把握那些细微隐诲的讯息,从中推测君主的意图。
揣情的技巧:“感情剧变时揣情”、“迂回揣情”、“有事于人,人莫先知”等。其中,“感情剧变时揣情”,即要善于把握揣情的时机,要选择对象甚喜或甚惧之时去揣情,让对方在无暇掩饰真情时说出真心话。“迂回揣情”,即对付那些情感控制强,运用刺激感情法不为所动的人,此时要放开他,转而从他身边亲近之人身上打开缺口,套出其真情实意。“有事于人,人莫先知”,即对人揣情时要善于预先设置,做好准备,以便随机应变。
揣篇之策略:谋划国家大事,就用“量权”之法,对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仔细权量;游说国君,就是“揣情”之法,要打探游说的对象心里的真实想法。揣术最难做到的,是在办事之前预先设计好。因形势多变,游说时一定要时时谋虑,小心应对,善于从细小的变化当中发现问题的征兆。
摩篇第八
摩,即切磋。揣术之一种。与揣术合称“揣摩”。《揣篇》介绍的是利用对方情绪处在“甚喜”或“极恶”的极端情绪状态下,利用其心理失控来探测对方的内心。《摩篇》就是介绍的当对方处在情绪平稳心理正常的状态下,如何探测对方的内心的手法。
摩意的原则:“隐貌逃情”,即在摩意过程中,不被对方察觉,达到目的后,立即隐蔽退出,以免暴露。因为一旦君主知道自己的内心被策士知晓、掌控或操纵,势必会对策士有所猜忌,策士离祸患就不远了。
摩意的方法: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等。其中,“有以平”,即能够使对方可以用平静的心态处理事务;“有以正”,即能够使对方觉得这样做刚好合适;“有以喜”,即让对方高兴;“有以怒”,即让对方激动;“有以名”,即让对方名声能够得到传播;“有以行”,即让对方能够成就事业;“有以廉”,即让对方感到这样做是廉洁自律;“有以信”,即让对方因为讲信用而被人们期待;“有以利”,即让对方能够得到自己所谋求的东西;“有以卑”,即让对方隐藏起来,以韬光养晦的方式以自保。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方法,实际运用千变万化,不能拘泥行事。
摩意的技巧:其一,“以其所欲而探之”。注重从人的心理欲望出发来达到目的。欲望是人行动的直接动力,策士们顺着游说对象的欲望去说,以满足对方欲望为诱饵,便能紧紧地吸引对方,探测到对方真实的内心世界。其二,“以类相摩”。即想要了解对方心理,必然要先熟悉对方性格,按其性格归纳出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分别施行摩意之术。
摩意之策略:运用摩的规律,关键在于要做到隐蔽。要暗暗的运用摩的手法,根据对方的需要,从满足其喜好欲望的角度,暗中试探他,对方内心在欲望的驱使下一定会有所反应。一旦有了反应,在外部表情中显露出来,我们就能够有所作为。目的达到之后,再暗暗离开,藏匿头绪,隐蔽已方外在表现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让已方的表情泄密,做到对方和他人都不知道已方的行为和心理,这样事情就办成功了,也没有留下后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计谋一定要做到周密,如果要选择同伴,必定要选择能够与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一起商量谋划。二是要用同类去感应对方,说话一定要合于对方内心的真情,因为只有内心情感切合,游说对方所说的话对方才会听从。如果不能用同类相感应,就改用满足对方欲望的办法来引诱,这样基本都能达到已方的目的。三是把握时机,见到事物的微小征兆就采取行动,避免错过机会,事情成功了,也要默默退出,不将功劳据为已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
权篇第九
权,秤錘。游说是策士从事社会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权篇,主要论述策士在游说时要注意做到权宜局势、随机应变的宗旨。游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对方,并且要对被说服者有所帮助,因此在游说过程中,要依据不同游说对象,针对不同游说形势去变化游说手法,选择不同游说方式,设置不同的言辞,以达到最佳的游说效果。
说辩的原理:口,是用来控制实情和心意的;耳目,是心的辅助,是用来窥探奸邪的。口、耳、目的功用必须相互协调,用耳、目听取,观察对方的言辞和表情等,然后经过心的思考之后,再反馈给口,通过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已方的观点、意见,又通过对方的耳、目等器官传入到他的心里,经过他的分析、判断后再表述出来,经过这样几次往返的讯息交流,双方的观点逐步达到一致,已方的观点被对方接受,说辩过程也就结束了。因此,说辩必须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智慧和能力、优点和缺点,看准要点后选择有利的途径才能行动;并善于借助对方说辞中的长处以为已用,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说服对方。这样才能做到:言辞繁多但不会混乱,行动自由但不会迷失方向,情况变化而不被欺骗。
常用的五种说辞:佞言、谀言、平言、戚言、静言。其中,佞言,即揣度对方意欲而设置说辞,用奸巧的言辞巴结对象,其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觉得我们对他忠心耿耿,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谀言,即为对方论点翻来覆去地寻找证据,从各方面加以论证,让对方觉得我们博学多识,为取得对方信任打下基础;平言,该讲则讲,该停则停,用直截了当的言辞来说,让对方觉得我们勇于决事,为对方听从我们的决策打下基础;戚言,根据形势以悲戚的言辞去说心中的话,博得对方同情,以取得信任;静言,自知自己不足,故意加以掩盖,反面责备他人的不足,以求得辩驳的胜利,让对方听从我们的决策。同时,在游说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謟、博、决、权、反”五种方法,“謟”,就是一定要先预测到对方的欲望,然后顺其欲望去说;“博”,就是广泛称引华丽的文辞;“决”,就是把疑虑抛却而直截了当地说;“权”,就是根据形势地变化选择策略而进说;“反”,就是自己的理由不足反而反攻对方之过,致使对方成为过错的一方。
禁忌的五种说辞:病言、恐言、忧言、怒言、喜言。其中,病言,即让人听了感到气馁而没有精神;恐言,即让人听了害怕而失去主见;忧言,即让人听了心情郁闷而不愿与已交流;怒言,即让人听了因愤怒冲动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喜言,让人听了心意疏散而失去主见。这五种说辞一般情况下需要禁忌,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对已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实行。
游说的策略:游说就是为了说服对方,要说服对方必须要对他有所帮助。说某个事物或某个因素是有利的,是因为我们是从它的长处来说的;说某个事物或某个因素是有害的,是因为我们是从它的短处来说的。回答对方突然的发问,要用机巧的言辞浮泛作答;申说义理的言辞必须要让对方明白某个道理,若使对方明白某个道理,又必须要举事实加以验证。如果双方意见不合,就需要反复辩难,意欲使对方让步。要注意游说的基本原则:与智者说话要凭借渊博的知识,与知识渊博的人说话要善于辨析事理,与善于辨析事理的人说话要善于抓住要领、简单扼要,与达官贵人说话要围绕权势来进行,与富有的人说话要本着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与贫穷的人说话要从能够给他带来利益的角度出发,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态度谦卑对方就容易接受它,与勇敢的人说话要围绕勇敢果断的话题开展,与愚笨的人说话要从细微之处着眼,用对方容易理解的言语作答。言辞有不同种类,事情有千变万化,听言贵在听得清楚明白,智慧贵在能明辨事理,言辞贵在出奇制胜,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言辞方法,做事才不会混乱,也不会迷失主题。
谋篇第十
谋,计谋。本篇与《权篇》合为权谋。策士游说君主主要是为了进献计谋。“权”为游说的方式和技巧,“谋”则为献谋的内容和技巧。
计谋的策略: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一定要追寻当前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其发生的经过,注意从因果关系的逻辑角度探求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之规律,特别是当前面临的处境等实情。知道这些情况后,就设计上、中、下三种计策,然后将这三种计策相互参验,相互吸收互补,确定出所需要的那一种,计谋就产生了。
其次,设定计谋时,必须要考虑双方相同或不同之处。如果有共同的欲望利益或目的,且相互亲近,那么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会使他们的合作获得成功;有共同的欲望利益或目的,但相互疏远,那么其中一方必定受到伤害。如果有共同憎恶或仇恨的双方,且相互亲近,那么他们的仇恨会相互感染对方,使得仇恨成倍增加而对双方都有伤害;有共同憎恶的双方若相互疏远,那么只有其中的一方会有伤害。其结果就是,双方有利就相互亲近,双方有害就相互疏远。设定计谋时,必须要认真揣度对方的才干,衡量对方的能力,认真了解对方的实情。并把握针对性,对仁人、勇士、智者、愚者、不肖者、贪者等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计谋。比如:仁义的人看轻财物,不可以用物质利益来诱惑他,但是可使他献出财物;勇士看轻灾难,不可以用祸难使他感到恐惧,但是可使他到危险的地方解除祸患;智者通达事理,不可以用欺诈的手法来蒙骗他,但可以跟他讲道理,使他立功;而愚蠢的人,就容易受到蒙蔽,所以就蒙蔽他;不肖的人,容易使他感到害怕,就以可怕的结果威胁他;贪婪的人,容易受到引诱,就用财物和美色引诱他。
第三,实施计谋时,一定要善于利用客观形势,因势引导。游说君主时,必定对他说奇计,这样才能引起他的关注;游说权臣时,必定说与他的私人利害关系,他才会听。你身处某一个圈子内,对方已经不把你当外人,但你所说的集中在圈子之外的事,那么你就会失去信任而被疏远;如果你身处圈子之外,但擅自说人家圈子之内的事,那么你就危险了。不要把对方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他,不要把对方不知道的强要教给他。人家有什么爱好,要学着顺从他;人家有什么厌恶忌讳,要学着避免和替他隐讳。对外表亲热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对方的内心着手去游说;对于那些内心愿意亲近我们,但外表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要从外表着手去游说,让他表现出来。如果对方有怀疑,要顺着他的怀疑而变更策略,使他不怀疑;对方看见了,要顺着对方所看见的东西来肯定他;对方说话了,要顺着对方的观点来应和他;对方已经形成有利态势了,要顺着对方的形势成全他;顺着对方厌恶的东西为他计划对付办法,顺着对方遇到的祸患设法为他排除。要通过摩的手法使他感到害怕;把他不断抬高,位置高了就会不稳,这样使他处于晃动的不安之中;让他衰败然后自己来纠正他,让对方认为自己真诚可靠;为他设计一个祥瑞的征兆,然后经过操作应验了,使他相信自己;堵塞、蒙蔽他,使他处于混乱迷惑之中;使对方分不清是非,然后为我所用等等。如果要除掉对方,必须先放纵他,待他作恶到一定阶段后,然后再顺理成章除掉他。在实施计谋时需要注意,一定要注意隐匿,谋之于阴而勿让人知,则计谋可成。公开计谋不如少数人私下计谋,私下计谋不如当事人双方缔结同心而谋。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智慧、才能不能够做到隐秘,那么索性公开自己的谋略主张,并向对方显示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对方的利益。在人的使用上,如果你能彻底地了解他,你才能使用他,如果你还不够足够地了解他,计谋时不要使用他。在外貌上,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这样的可以寄托实情。所以,做任何事贵在制约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控制。控制了别人,自己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自己的命运就操控在别人手里了。当然,使用计谋也要有道德约束。若计谋失去了道德约束,则只会害人。鬼谷子认为,只有能够懂得忠信、仁义和中正法则前提下运用谋略的人,才能和他谈计谋;设计计谋也必须在道德仁义的框架下进行,不能唯利是图,不顾道德约束。
决篇第十一
决,决断。就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要善于想出计谋,并对疑惑做出决断,使疑惑得到解决。有疑难是决策的起因,而决策的目的是通过决策达到自己的利益。如果决策没有做到趋利避害,则决策即为失败。因此,“趋利避害”是决策者行动的原则。
决断的方法:即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有些问题,真理在我,正义归我,如此可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去解决它,这便是“阳德”的方式;有些问题,真假难辨,是非难明,不便于采用公开的方式,只能采用阴谋的手段,运用某些权术暗中加以解决,此便是“阴贼”的方式;有些问题,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需联合他人,以结盟的方式去解决,如此便需要讲信用、以诚信去缔结同盟关系,此即“信诚”的方式;有些问题,真相不能完全示于对方,或者对方是不讲诚信之人,为了达到决断成功的目的,则不能以诚信待之,而需将实情隐瞒,此即“蔽匿”的方式;但是大量的问题,则可以平常的一般化的手段去决断,此即“平素”的方式。五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为用,共同来解决问题。在具体决策时,可将所要决策的问题与历史上同类事情相比较,看其中是否有可参考的地方;同时从此问题所处的现实环境出发,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给出决断。
决断的策略:善于决情定疑,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基础。善于决断就会得到福报,不善于决断就会招来祸患。要做到善于决断,一定先诱得实情,然后再做决断就不会有迷惑或偏失。作为一名策士,如果王公大人处于危险之中,且事情成功之后能够获得好的名声,可以给他做出决断;如果不用费多少力,事情就能办成功的,可以给他做出决断;虽然此事做起来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迫不得已而不得不做,也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如果能够为对方去除祸患的,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如果能够替对方招来福祉的,可以给他作出决断。如果所做决断从总的方面来看是有利的,但其中蕴藏着不利的一面,那么这个决断就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反而导致关系疏远。
符言第十二
符,即符节。这里指内符,即国君的外在表情或表现与其内心相符。言,即格言。符言即一种格言,主要是让国君避免被他人看透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国君也应当执守于内心,这样就可防止被他人从外表看出内心世界。
符言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主位、主明、主德、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九个方面。此九种权术贯穿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君如何制臣,如何以术驭臣,突出的是君主为核心的思想。
其一,主位术。君主要做到安徐正静,即遇事冷静,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臣子尤其是外来的策士在外表上看不透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使之望而生畏。君主不但要有如此表情,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一些贪得无厌的臣子,要先放纵他,让他错误犯得足够多了再去处罚他,让自己的角色始终代表着正义的一方,以此收服民心。
其二,主明术。君主需要有统筹全局的心思和眼光。既要在处理国事时,对全局有足够的了解,明知天下之事;又要时刻提防不能被臣子蒙蔽。君主虽然位居深宫,但要注意借助别人的力量,调动天下人替自己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这样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认知的;并且让各方面的信息都汇集起来,促进自己更加全面的了解全局、掌控全局,这样臣子也就不敢蒙蔽自己了,君主的英明也就不可阻挡了。
其三,主德术。君主必须自身德行深厚,以德感化民众;君主有德,则臣子受德行感化而尽心理政,百姓受教化而天下得治。君主必须胸襟开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纳谏倾听各种不同意见的胸襟。不要拒绝愿意归附我们的任何人,当诚心接纳他人的时候,就会增加自己的实力;如果拒绝接受他人,就会减弱自己的实力,同时也阻绝了其他人继续加入我们阵营的路径。
其四,主赏术。君主必须依法而治,善用赏罚。赏罚一定要讲信用,许诺给予的奖赏一定要兑现,按律应处以的惩罚一定要做到,这样那些想以奸邪手段求得奖赏的人也会有所改变。赏罚一定要公正,奖赏必须经过自己亲自的鉴别,按自己的意志调整社会风气,这样许多人就会欲取信于君而暗自转化,也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从而治理好国家。
其五,主问术。君主要善于学习,善于向臣子求问。问天时,把握自然规律;问地利,熟悉地理形势;问人和,掌握人心向背,把握社会规律。君主只有具备很高的政治智慧,天下形势才能掌握手中。
其六,主因术。君主是各级官员的主宰,要善于御臣。首先,最为关键的是摆正君臣位置。君为核心,为枢纽,臣为辅助,不能让君臣关系颠倒,不能让臣专权以架空君主。其次,君主要善于运用赏罚大权驾驭群臣,并且要以奖赏为主;奖赏时要注意顺应臣子的欲望,这样就能达到驾驭臣子的目的。
其七,主周术。君主驾驭群臣要善于平衡臣子内部各派系的利益,防止有的得到多,有的得到少,避免因利益争夺而出现矛盾,避免因内部争斗而产生隔阂,防止因不能协同而影响政务推进落实,防止因党派争斗而使国家处于动荡之中。国君做到周密周全,就能衡平各派利益,缓解各派矛盾,让群臣之间密切合作,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其八,主恭术。君主御臣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使眼睛看得远,使耳朵听得远,并建立搜集信息情报的联络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洞察身边的奸臣,防止被奸臣蒙蔽而重用奸臣。君主只有具有洞察天下奸臣的能力,让坏人无处藏身,奸邪之徒也会主动改过,天下才能得到治理,整个社会才整肃安宁,风气纯正,人民安居乐业。
其九、主名术。君主驾驭臣子要循名责实。给予臣子一定的职责,就要按其职位来对其定期进行考察。对臣子的评价也应根据其职位名分来作出评判。循名责实的目的最终是要臣子尽守本责,完成使命,而后君主依此给予评价与奖赏。
转丸第十三和胠乱第十四
已亡佚。
本经阴符七术
本,即根本。指人的内心。鬼谷子认为,人应以修炼内在精神为本,以内在精神的修炼来支配外在的肢体行为。以修炼内在精神为本,故曰《本经》;以内在精神的修炼来支配外在肢体行为,故曰《阴符》。因此,本篇主要是讲策士如何养炼自己内在的神气、意志、智识,以调动自身因素,运用自身力量去解决外部问题。
本经阴符的方法: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七种方法紧密联系,其核心是盛神和计谋:盛神需养志,让神气安居于心。盛神能实意,让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发生出计谋。神盛能散发已方的威势,亦能消解对方的威势。实意产生计谋,使计谋的产生像转圆一样源源而出,要善于使不断而出的计谋切合并解决实际问题,计谋应针对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则无所不能,无所不胜。
盛神法五龙:盛神即蓄养神气。盛神法五龙,意即五气在体内之行如龙,盛神者须养五气(木、火、金、水、土的神气)。神气居于心中,主宰人的思维。神气旺盛,反应就灵敏,处事就迅速,且容易成功。心是神的居所,德能使神壮大。养神的办法就是让心与大道合一。鬼谷子认为,道,是天地的开始,万物皆由道来创造,天地皆由道来创生,道包容广大,无影无形,在天地之先而生成。人为万物之主,故人之生成亦道之化育的结果。人虽然与道同生,内在的本性相同,但是人却随着沾染外物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务使已之神气与大道元气化而为一,成为体道的真人,神气才能居于心中,使人精神旺盛,才能够应付外界瞬息万变的形势。也只有心合于大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圣人就是通过学习修德炼气体会出道的,并通过“类知”的方法来认识道。
养志法灵龟:养志,是因为心气所产生的思绪不畅达。养志法灵龟就是将四散的心气像乌龟把头四肢尾巴缩在一起一样。志者,心之所之也,亦即人之欲望。人一旦有了某种欲望,反馈到心里就有了志,志受到欲望的驱使。人的欲望一多,心气就不能集中,心气不能集中那么志就衰减;志衰减就会导致思路堵塞不畅。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会扰乱心神;欲望不会扰乱心神,那么志和其表现出现的意图就不会衰减;志意不衰,那么思维的理路就畅达了。思维的理路畅达了,心气就能平和通畅的运行,心气平和通畅运行,那么内心就不会感动烦乱。因此,盛神必须控制欲望,心思不能摇摆不定,思虑必须专一,只有这样才能志意充实、反应迅捷灵敏,精神思虑集中。由此可见,养志必须从安神静已开始,只有自己心气安静了,才能思虑畅达,才能意志坚定、威势不散,精神常固而不散。同样,如果要运用养志之法来考察人,一定要先知道对方养气和养志的功夫,知道对方的心气是盛还是衰,反过来,通过养志之法替对方培养气和志,来观察他的心意反应,洞察他的思路所在,来知道他的才能。
实意法螣蛇:实意,就是要求心气开始思虑,心气一思虑,志就表现出意图,就像螣蛇所指的符应一样,所以说实意法螣蛇。实意就是充实提高心的思虑,也就是充实提高思维能力。心在思虑的时候要安静,心安静了思虑才能深远。心安静,神奇的策略就产生了;思虑深远,计谋就成熟了。神奇的策略产生了,心志就不会乱;计谋成熟了,行动就不会出差错了,精力也就会集中起来。因此,人之思虑深远,取决于静心程度;计谋之成败,亦是由心是否静及静之程度所决定。故计谋时,心态一定要保持静心平和,做到内视、反听、定志,则计谋可成。其静心之术为:本着无为之道,安静五脏,让六腑之内的和气运行通畅,精神魂魄固守不动,才能做到用心去视,用心去听,最后安定心志。思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明境界,精神就能自由往来。在这样的状态下,来看天地开辟,知悉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的规律,看阴阳的起始变化,推原国家大事中如何管理人民的道理,做到不出门就能知天下大势,不看窗户就能悟到自然之道,不待事情发生就能准确预见并发布命令,不做事就能成功。
分威法伏熊:分威,散发威势。熊袭击前必先伏身,伏而后击,这样力量更大,分威法伏熊意思是说在奋已之威前要像伏着的熊一样和谐威势。散发已方威势,必须自己先静固志意,使神气归居于位,则威势自盛。威势盛,则内心充实安定,无可阻挡,无可阻挡即可分他人之威,动摇对方的势力。如此,如已有倡导,他人必来应和,如已有行动,他人必来跟随。然已亦须保持清醒头脑,须仔细审查对方意图,掌握对方漏洞,加以利用。一方面不让自己威势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不让对方把威势建立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弥补自身缺陷,不让别人有可乘之机而分散已方的威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分散对方的威势,是自己的神经过积蓄以后外出的结果。散势法鸷鸟,就是使对方的威势分散丧失,需要已方出击像鸷鸟一样迅速而凶猛。散对方之势,务必“循间而动”,“推间而行之”,即寻找对方漏洞,利用漏洞,使其瓦解。对方的威势一旦散失,就会心虚,就会志意衰弱、精神不专一,这样对方的言辞就会将内心的真实情况泄露出来,就会闪烁其词,词不达意。已方认真观察,就容易得到对方真实的志意,也就便于揣摩游说和策划计划了。如果对方没有间隙可用,那么已方就不散势,且一定要等到对方有空可钻的时候才能行动,一旦行动,对方的威势必然崩溃。
转圆法猛兽:转圆,转动圆形的物体。这里比喻顺利可得。猛兽捕食,因其威猛强大而易得,所以说转圆法猛兽。计谋要像转动圆形物体一样,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虽然大自然造化万物神妙莫测,变化多端,但是有着一个根本道理,紧紧抓住这个根本的道理,就可掌控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游说时的道理也就无穷无尽。运用智慧进行计谋制定策略,都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事物种类以及情况不同而不断变化,在处理事情时就能像不停转动的圆圈一样,不断寻找合适的智谋,求得合乎事理,解决问题。在制定计谋时,要注意在“圆”与“方”之间相互转化。“圆”,即要求计策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包容性,以便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补充调整。“方”,即要求计策具有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圆变化无穷,是用来游说的策略,要求与对方话语投机;方安定沉稳,是用来处理具体事务的办法。圆能因转动而变化无穷,所以使用圆能探查到对方的计谋;方安定沉稳,可以根据处理事情的实际效果决定进退。运用转圆之法,不能总是带来利益,所以要注意趋长避短,及时从转圆术中解脱出来。
损兑法灵蓍:损兑,即减少直率而多求变化。根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的研究,以四十九根蓍草经过多次反复揲演才成卦,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曰损兑法灵蓍。就常理言,万事万物皆多偶然而多变化,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待万事万物,不能以静止的僵化的态度来对待,而应以运动的态度来对待。就像用蓍草占卜一样,不断变化,以求得合适的结果。对露出危险的蛛丝马迹,必须仔细观察,看对方的言辞与其所做之事之间是否相合来作出判断,就能判定对方危险所在。判定对方危险之处之后,采取合适的言辞加以表达,用分威、散势的方法去发现对方直行的威力和他的危险征兆,然后作出决断,直到令对方不能按照常理常规设谋行事。
持枢
持枢,即抓住关键以控制万物的运转。本篇有残缺,从残留的部分看,主要说人君治国要遵从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只要效法自然规律,就能抓住治国安民的关键;如果违背自然之道,即使一时兴盛最终必然走向衰败。
中经
《本经》讲内在修炼,《中经》则主要是说外在御世的策略和技巧。其主要目的是救助陷入困境或有急难的人,以为已所用。鬼谷子认为,为人处世之道,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制服别人就掌握着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就会丢掉性命。对于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如何考察对方、利用对方、控制对方,鬼谷子提出了七种方法,即“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知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与守义”。
其一,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即根据卦爻的位置和卦象之理来推测事物的吉凶征兆一样,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貌、行动、表情、言语,即可探知此人的内心世界,了解此人的心性品质。在考察时要注意,对于那种目不斜视,耳不旁听之人,则须小心。此类人开口前贤遗训,闭口仁义道德,表情平静端庄,使人无法从外貌形象探知其内心世界,他们往往城府很深,精于权术,去探测他反而会被看破,进而反受其控制。对待这类人,应隐藏真实意图,堵塞好自己的漏洞,离他而去。
其二,闻声知音。这是处理双方意气不合,彼此之间施恩惠和行友爱不能相通的一种方法。要结交他人为已所用,首先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能够迎合对方,让对方视为知己。策士必须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使之合于人意。如此就能在谈话中,观察别人表情,揣摩别人心理,明白对方希望给他讲些什么,知悉对方喜欢听何种言辞。在知悉这些情况之后,再顺从他的愿望去游说,对方听到话语合其心意,就会视自己为知心人,与自己结交。
其三,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相互争斗。此为收买利用他人为已所用之政治斗争权术。解仇斗郄要视对方与自身力量的对比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那些比自己力量弱小的人,我们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威势去对他们施加压力与影响,使对方迫于压力而归附于我,为我所用。而对那些比自己力量强大的势力,要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促使势力强大者之间发生斗争,然后对胜利的一方给予高度的赞扬,使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对局势不能作出清醒的判断,只知一味地穷追猛打,将失败一方置于死地。我们再反过来对失败者表示同情,宣扬他们的失败侮辱了祖宗,刺激他们鼓起干劲,与胜者一方殊死搏斗,直到双方势力消耗降低到不如我们自身实力,能够被我们所掌控时为止。此时我们再出面调停争斗,用拉拢、威胁、分化等手段使双方均为我所用。
其四,缀去术。此术言当我们身边之人将要离开时,怎样收买其心,使之人走心在,而为我所用。如遇有身边之人要离我而去,要讲一些友谊长存,十分思念之语,使他对我怀有留念之情。尤其对贞信之人,因其讲信义、重承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其离去之时要称赞其德行,激励其意志,勉励其志向,鼓励他到新的环境中继续努力,言辞中流露出希望他们回来,表达出再次相会的喜悦之情。我们这样说,对方心中必存感激,实际上他的心已被拢住,即使到了新环境中,也会继续为我们服务,将来还是有机会再回到我们身边。
其五,却语术。是善于发觉别人言语的缺陷或漏洞,以此来抓住对方所有的短处,并要挟对方,威胁利用对方,让其来为自己服务。话语多了,必定会有漏洞,要善于发现对方言辞中的短外,并加以考察。将对方之言暗自记在心里,寻找机会,告知其话语触犯了何种忌讳或法规,分析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对方胆战心惊,恐惧害怕,此时我们可以向其保证为其保密,让其放心。以此作为把柄来要挟对方,使其时时听从,为我所用。使用却语之术要注意,不要把自己不能做的,也就是已方的缺陷,显露给有见识的人。
其六,摄心术。就是收买人心的方法。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醉心于学习技艺道术之人,要让其为我所用,则务必使自己变成内行。要对其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广泛学习与了解,在此基础上,称赞其技艺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指出其创新之处以及价值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其分析原因,帮助其完善技艺,把他的特长放在别人面前验证,使其博得更大的名声。这样必然会让他对我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技能感到惊讶,并发自内心地佩服我们,同时,也感激我们对他的帮助,愿意快乐地为我服务。对那些沉迷于酒色不能自拔之人,我们就尽量先满足其酒色之需,使其沉迷而濒于死亡,然后再用对方看不见的事情来让他高兴,让他最终感受到生活中灿烂的生命价值,告诫他这样下去是死路一条,并帮助他摆脱困境,重新做人。如此他必然感谢我们,成为我们的死党。
其七,守义术。就是谨守做人的道义。谨守仁义,探取对方内心,再迎合他。刺探内心,得到他内心的真实意图,然后可以从外控制他的内心,让对方因有事求于我,而委曲于我。使用守义术,需要注意区别小人,不可贸然用之。因为小人与利结交,不是用仁义而用旁门左道来迎合对方的内心,以至于导致对方国破家亡。不是贤能智慧的人,不能用义来守家,不能用道来治国。圣人之所以尊重道义,是因为道义确实能够使家庭和国家转危为安,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