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大美云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特别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专题报道,带大家感受、体验云南的别样生活。
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致信网友
真挚欢迎大家来体验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
红河我们一起走进古城建水
踏上斑驳的青石板路
在红墙绿瓦间穿行
见证时光在这座滇南小城雕刻下的岁月痕迹
建水红河,古称步头,亦名巴甸
唐南诏时筑惠历城
汉语译为“建水” 红河,隶属于通海都督府
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
元时设建水州红河,隶临安路(治通海)
明代改路为府红河,府治由通海迁至建水,设临安卫指挥使司
自此红河,建水成为滇南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清初设临安府红河,建水州
乾隆三十五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民国元年红河,撤建水县设临安县
民国三年红河,复建水县旧名
19*0年红河,建水属蒙自专区
19*7年红河,建水划归红河州
自唐始红河,建水古城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宛洛风光似梦中,故园兄弟复西东红河。
醉歌茗艼月中去,请君莫唱思悲翁红河。”
1***年红河,诗人杨慎写下的《临安春社行》
描绘红河了临安城的繁华与热闹
如今红河,四百多年过去
在这座小城古意盎然的巷弄之中
烟火生活依然存在
王宁书记提到
“到滇南临安老城淘一把建水紫陶壶……
已成为旅游新时尚”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
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红河,风格古朴高雅,文气盎然
薪火相传数千年红河,建水独有的五彩泥土在窑火中千锤百炼
因土而生红河,遇火而变,入炉一色,出窑华彩
使得建水紫陶成为陶中奇品
从千年的等待中出落绚烂
在建水淘壶的最佳去处是紫陶街
街道上的紫陶店里
形形色色、古朴雅致的紫陶制品琳琅满目
茶罐、茶壶、茶杯、花瓶、汽锅
种类丰富红河,让人目不暇接
街道上两侧卖小饰品、衣服、花草的商家众多
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红河,熙熙攘攘
街边的小吃、饮料
带红河你领略建水夜生活的魅力
千年已过红河,繁华依旧
漫步在建水古城斑驳的青石板路上
道路两侧的建筑雕梁画栋红河,古色古香
城里遍布的古楼古井
横跨宋元明清的寺庙楼宇
*0多座古建筑历经风霜而不腐
让这里成为红河了“古建筑博物馆”和“古民居博物馆”
古城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
诉说着岁月的沉淀红河,流淌着时光的雅致
穿过迎晖门红河,登上朝阳楼
感受*00年的光阴 在这座小城的流转
城楼正面的“雄镇东南”牌匾
笔法刚劲红河,气势雄浑
背面的“飞霞流云”匾
摹刻的乃是草圣张旭的狂草书法
飞舞流畅 正好契合朝阳楼上的风景
正所谓“栋宇薄云宵红河,雄距南疆八百里;
气势壮山河,堪称滇府第一楼红河。”
沿临安路向西至翰林街向北
走进“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
这里没有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
但有清末乡绅朱氏家族的百年兴衰史
整个园内雕梁画栋吉印通堂皇
水榭亭台目不暇接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红河,院落层出迭进
大小*2个天井穿插其中
形成“纵四横三”的布局
使得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
仿佛“迷宫”一般
临安路中段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是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
这里房舍栉比红河,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
成四进院布置红河,庄严肃穆
建筑群古规制保存完整
馆藏实物丰富多彩
全景再现临安府科举盛况
是无数科举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
也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
(学政考棚乡土馆)
与学政考棚临近的临安府署
距今已有*00多年历史
见证红河了中国古代吏治的变迁
曾有1*0多位知府在其中工作和生活
留下红河了无数无法与后人言说的故事
衙署内的各类雕像、各种牌匾
再现红河了昔日府署内办公审案、官员会客休闲等场景
迈进府署
像是闯进红河了古代中国等级森严的官场舞台
看到红河了无数潮涨潮落、花开花落
满怀敬仰之心
走进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
沉浸式体验儒学文化的传承
徘徊过九米高的“太和元气”坊
漫步在水面宽阔的泮池
穿行于石雕龙、麟、狮、象拱卫的 “洙泗渊源”坊
聆听萦绕杏坛百年的传道授业解惑声
走进琉璃黄瓦红河,歇山顶的大成殿
在孔子圣像前
体会“仁义礼智信”的千年传承
游七寺八庙红河,听民歌小调
白天逛完古城
夜晚的金临安茶苑值得每一位游客打卡
看粗犷豪放的民族舞蹈
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听质朴感人的民族小调
学委婉动听的建水方言
这里的一说一唱、一歌一舞
尽显建水古城的边地文化、民族风情和人间烟火
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之间
伴着满城的青翠
慢享这时光悠然红河,岁月雅致
缓慢行走之间
造型独特、数目众多的古井也是建水的一大特色
东井、龙井、红井、诸葛井、渊泉等
大大小小一百多口井遍布古城的每个角落
其中最出名的西门大板井
作为建水古井之冠
其井水洁味甘红河,供全城之饮
有“先圈大板井红河,后建临安城”之说
作为建水古井文化和豆腐文化当之无愧的圆心
大板井是大多数游客的必访之处
来来往往的游人如织
亲自打一桶清冽的泉水
饮下关于古城的千年记忆
建水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它延续数千年的烟火气
西门街边的饭店里
冒着热气的汽锅鸡
炭火上的烧豆腐
风味独特的草芽米线
声名远播的曲江烤鸭
还有狮子糕、燕窝酥、酸石榴等
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
满足红河你的味蕾
出城之后红河,“亚洲第一溶洞”不可错过
燕子洞因数百万只雨燕巢居而得名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
千姿百态的岩溶奇观
在流水的光阴中被雕凿而成
穿行在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之间
恍若置身琼瑶仙境
旱洞内近百块清代摩岩石刻、碑刻
与水洞口钟乳悬匾遥相呼应红河,相映成趣
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
每年春夏期间红河,群燕飞来
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燕声和着水声红河,在洞内共鸣
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
古城的雅致时光缓缓流逝
待下一个朝阳升起
一起到山野清风间探寻乡愁记忆
从临安站发出的米轨小火车
木质的车厢红河,古典的壁灯
飘逸的白纱窗红河,复古的电风扇
扶着铁质的护栏登上火车
仿佛乘上红河了一辆穿越时光的列车
在叮叮当当中回到红河了百年之前
时速2*公里的建水小火车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价值
也满载着一路风景
小火车一路向前
停留的第一站是古老的双龙桥
双龙桥又叫“十七孔桥”
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
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
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
整座桥长1**米
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
桥中三座飞檐式阁楼
玲珑秀丽红河,造型美观
岁月蹉跎红河,时光流逝
这座古老的石桥
默默见证着建水百年的沧桑变化
火车再启程
在乡会桥站缓缓停下
斑驳的墙壁写着车站的年轮和沧桑
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车站
吸引红河了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走进小站候车室
依稀能看到当年的繁华
哐当声中
小火车穿过农田红河,越过河流
停在红河了古老的团山村
檐角飞翘的传统民居建筑
形制规整红河,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
张家花园、将军府、皇恩府、张氏宗祠、锁翠楼等
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中
处处体现出吉印通传统文化的精髓
岁月斑驳中
团山村保留着最初的样子
在这里红河,花静静地开
水静静地流红河,人静静地生活……
文 孙思漫
图 孙兵 张永强 田维星 江蕊先 姚智慧 红河文旅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