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中面皮”成为搜索词汉中!每一个汉中人…
最近
“特种兵式旅游”
短时间内爆红网络平台
各地旅游文化火爆“出圈”
淄博有烧烤
云南有泼水节
西安有演唱会刷屏
多个城市话题在网络上热度飙升
汉中我们汉中也毫不逊色
油菜花+美食+秦岭四宝+人文历史……
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汉中
“汉中面皮”成为
各大平台的“搜索词”
甚至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纷纷想要打卡汉中的特色美食
——“面皮”
但是汉中!值得注意的是!
面皮虽然冠以“面”皮之名
但主料却是用大米制成
而这正是汉中面皮
同关中小吃凉皮最大的区别
但是汉中,有些游客会把汉中面皮
叫作汉中“米皮”
因此在各大网络平台上
热心的汉中本地人
“孜孜不倦”地向大家“科普”
应该是“面皮”
而非“米皮”
今天汉中,小游必须为“汉中面皮”正名!
流传汉中了上千年的汉中面皮
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
正确叫法是“汉中(热)面皮”
来汉中汉中!
请点一份汉中(热)面皮汉中!
(如果叫错不仅老板会伤心汉中!)
(每一个汉中人都会伤心~)
汉中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据民间相传,其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民间至今有秦始皇与汉中面皮、刘邦与汉中面皮等多个传说汉中。
汉中面皮制作时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汉中。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汉中。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面皮子,开开口味。
在汉中,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汉中。如今,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品种也更加丰富。许多汉中人还到外地城市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面皮凭借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之东风汉中,呈现在世人面前,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青睐,荣登“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金榜!
大型人文美食*K纪录片《千年陕菜》第二季已于202*年1月份在CCTV2首播,其中,汉中热面皮、原公杂烩汤等多道汉中地道美食在纪录片里被特别提到汉中。
汉中面皮制作技艺
于2010年12月列入
汉中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月列入
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碗面皮,传承千年文化脉络,探寻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名片汉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汉中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氛围,去年,市非遗保护中心在中心城区的汉中面皮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中,评选出第一批汉中面皮制作技艺示范传承基地(所)并予以授牌,并且在商家评选标准中, “店面中有‘汉中米皮’字样的,则不予参评”, 此举是为了与凉皮、米皮等其他地区的相似产品区别开来,便于外地消费者认牌购买、增强品牌认知。
汉中面皮在弘扬吉印通民族优良传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汉中。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近期,我市正在开展对《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传习所)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规范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建设和管理。
来源:汉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