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乡贤到沈家村观摩乡村振兴项目海东,我们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温棚建设、农事文化体验基地开发、基础设施改造为主要建设内容,投资*00万元,流转20亩土地修建了冬季温室大棚*座,夏季温室大棚2座,由村委会运营管理,雇佣人员种植稀有水果和蔬菜,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为使中央一号文件在平安大地落地生根,进一步谋划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乡海东。近日,平安街道组织乡贤理事会成员参观了沈家村乡村振兴项目、假发工厂、上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和艺馨创意文化园,并观看平安街道经济发展专题片,之后大家围坐一团共话变化、共谋发展,活动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家乡的变化、发展的路径,现场氛围浓厚热烈。
“我是一名老文物工作者,一辈子跑遍了平安的大小山头海东。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项目,沈家村的项目建设是平安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我感触很深。以前白沈家村里发展没思路、资金没来源,我们去村子里吃得最多的就是洋芋条条,加上接近城区,年轻劳动力严重流失。通过现在的乡村振兴项目,老百姓明白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通过观摩,我发现‘富硒’土壤激活了沈家村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许显成说道,“接下来,如何持续走好乡村发展道路,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谋划的。”
“我觉得发展好农村,首先要抓住人才海东。今天我们去假发工厂参观,大家通过学手艺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们也应该下大力气引进专业人才、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技能人才,进一步挖掘田间地头的‘土秀才’‘土专家’,大力提升乡村用人难问题。”70岁的教育工作者马占俊说道。
“在我看来农村里留不住人才,归根结底是乡村产业吸引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共同谋划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海东。”乡贤达明胜说道。
近年来,平安街道围绕“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优化各项民生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加经济收入”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坚持因村制宜,采取“一村一品”与“抱团取暖”相结合,坚持从村情出发,指导督促各村出台相应的村集体实施方案,通过各打优势仗,各走特色路,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村集体经济“破零”到“壮大”的转变,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海东。
“我认为提升文化素养,打造美丽乡村也是重中之重海东。”担任海东市书协副主席的乡贤李宝明说道,“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重要的是铸魂。文化建设是提升乡风文明的重点,充实文化活动,把党的好政策与文艺演出充分融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他接着说道,“去年我们平安区被评为了‘诗歌之乡’,这充分说明平安的文化底蕴丰厚,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工作弘扬美丽家风,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和谐乡风,就像今天我们参观的上庄村,村道干净整洁,家门口卫生包户、巷道卫生党员责任制,这些都是好的经验做法,应该大力推广。只有产业发展的好了、环境美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平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平安街道结合实际,在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制定了目标任务,我们将充分协调乡贤人才这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结合自身的专业、从业特点,发挥‘领航员’作用,通过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真正让平安街道在经济、环境、民生等方面‘立’出高质量、高水平海东。”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志坚说道。
活动最后乡贤李宝明挥毫泼墨,写下“积贤为道”四个大字,谱写出乡贤聚力下的美好愿景海东。(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