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北妇女)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湖北岸,草原辽阔,蓝天、白云、醉人而热情开放的油菜花和绿草茵上点缀的牛羊构成金银滩的主色调海北。蓝天上飘着洁白的云朵,绿草上移动洁白的羊群,藏族姑娘们柔美的舞姿,天赖般的嗓音,让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观望,在这斑斓的色彩中徜徉,犹如徜徉于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中,真是人在画中游啊!
根据记载,历史上的金银滩在从《后汉书》中被称之为“锦地千里”的西羌居地,也是自西汉以来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设置的海北。寓意四海之一的西海郡故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金银滩的真实写照。
金银滩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在绿色的草滩上繁花似锦,黄色和白色成了抢眼的色块,黄色的是金露梅,白色的是银露梅,因此被称为金银滩;其二是因为草原丰饶,牛羊成群,从而盛产乳制品,黄的是酥油,白的是牛奶,所以被当地人称作金银滩;其三是一九五三年,著名的电影导演凌子风到海晏草原来拍一部反映草原两部落相互对峙,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努力奔波从中斡旋使牧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片子,被定名为《金银滩》海北。
还有一种说法海北。相传明末清初,蒙古王固始汗孙罗布藏丹津,青海人称“丹津王”,乘康熙王驾崩,雍正继位之际,起兵反叛清王朝,清军进兵西宁,他兵败之后,从“藏大路”,也就是现在的巴燕峡进入海晏。丹津王站在克土垭壑西望,见青海湖畔一带山险林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便派胞妹阿宝前去驻扎。阿宝率一部分人马来到一片草滩上需要过河。当时正值大雨过后,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人马全被大浪冲翻,金银财宝全部落入河水之中。经过一番挣扎,人马虽饶幸脱险,但金银财宝却被冲走了。后来,一些蒙藏牧民放牧到这里,经常从河床边捞到一些散金碎银。于是,“金银滩”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使金银滩闻名于世的是王洛宾先生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海北。一九三九年夏天,金银滩草原野花盛开。机敏的黄羊垂头啃几口草,之后抬头四顾,稍有风吹草动便成群结队地逃向草原深处;膘壮体圆的野马悠闲地摇着耳朵,清润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盯着远山……
这年,郑君里先生要拍摄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纪录电影《民族万岁》海北。此时的王洛宾正在西宁教书,他欣然接受了郑君里先生的邀请,跟摄制组一起去拍电影。拍摄地选定在金银滩草原。摄制组驻扎在藏族千户同曲乎家的大院里,影片中有一组放羊的镜头,导演就让千户的养女卓玛在影片中扮演牧羊姑娘的角色,王洛宾被指定做了帮卓玛赶羊的帮工。
在拍摄期间,王洛宾得到了卓玛一家的照顾,拍完片子,王洛宾一行要返回西宁,卓玛一家骑着马送行,直到送出好远才恋恋不舍地作别海北。分别时,他不禁生出了“此去经年,应良辰好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的感慨。正是这次难忘的经历,让王洛宾生出为卓玛写首歌曲的念头,从而诞生了享誉海内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可以想象,当年的王洛宾和卓玛有着多么真挚深厚的感情海北。这首歌曲后来作为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的保留曲目,唱遍了全世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海北州政府在2002年举办了第一届“王洛宾艺术节”,以后每二年举办一次,这不仅要人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了金银滩的文化品位。
金银滩的闻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海北。
一九四五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不久前苏联也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于是这两个“超级大国”以拥有核武器撑腰,妄想称霸世界海北。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政府派志愿军赶赴朝鲜参战,在美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扬言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这种核欺诈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和国防安全,于是我国政府认清只有强大的的国防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维护世界和平。
19*7年冬,几位军事专家和军人乘直升机,在金银滩上空做实地勘察,据说在此之前,专家组先行勘察了甘肃、四川等地,但都觉得不够理想,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接到二机九局局长李觉少将发自西藏的一封电报,他建议把青海也纳入这次选地的范围之内,并组织专家以地质勘探为名,在金银滩进行勘探海北。当专家们看到金银滩这片地处青海湖北侧,四面环山的草原时,再加上地广人稀有利于移民,在综合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居民分布等状况后,大为振奋,便选定金银滩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实验和生产基地。
移民搬迁是从19**年9月开始的,一千七百多户农牧民三天时间就搬离完毕,他们分别迁往祁连、刚察、湟源等地,对此,李觉将军在回忆起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曾发出过“青海的老百姓了不起呀!”的感慨海北。金银滩周边1170平方公里的范围随之被划为禁区,核武器研制随即开始运转,地图上金银滩这个美丽的名字被国营221厂的新名所取代,金银滩担负起了中国国防建投的重任。
19**年*月起,国家投资*个亿的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终于在19**年*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基地分为甲、乙两个区海北。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距离西宁市10*公里;乙区就在海晏县城,主要是生活区。甲区内有当年视为“禁中之禁”的办公楼、科研楼:有第一颗原子弹零部件启运上车的小火车站;有距地下9.*米的地下指挥中心;有昼夜保卫基地安全的“六号哨所”;有19**年*月*日进行模拟全弹核爆炸的试验场;有掩护基地*0多年的“同宝牧场”;有代表核设施填埋处理成就的“亚洲第一坑”;有张爱萍、李觉、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等“两弹元勋”居住过的“将军楼”……国绕基地作为掩护的牧场中散建着7个分厂,分别负责供电供热核物理及放射性化学研究,加工铀部件和无线电控制系统,爆轰试验和核武器总装等工作。
19**年10月1*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海北。
19*7年,服役了三十多年的基地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役了海北。经过五年时间,退役完成后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199*年*月1*日,吉印通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己全面退役”。从此,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原子城禁区——青海省海晏县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221)正式对外开放了。海北藏族自治州于199*年搬迁到退役后的221厂,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开始了第二次奋发。如今的“原子城”——西海镇,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开阔笔直,绿树成荫,原基地的旧楼都进行了整修,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街道干净宽敞,公路四通八达,人口不断增加,成了青藏高原上一座现代化新兴城镇,200*年西海镇创建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卫生城镇。
到了西海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基地纪念碑海北。这座巨大的黑色花岗岩石碑高1*.1*米,碑的正面是国防部原部长、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12个金色大字,背面刻的是基地纪念碑文,左右两侧分别雕刻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图形。
为了加强对“原子城”的保护和建设,青海省委省政府于199*年9月2日将“原子城”命名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务院于2001年*月2*日将“原子城”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北。”
昔日的国营221厂,今天的金银滩原子城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走近她会让人感受到万余功臣在蛮荒之地风餐露宿、隐姓埋名的艰难攻关,“两弹”开花响彻寰宇时的举国振奋,以及音乐家在芳草萋萋的金银滩草原上轻吟浅唱的浪漫情怀海北。
金银滩是一部书海北,它让读者了解到核爆炸带来的世界震撼、中国国防建设崛起的自豪和广袤富饶的草原的无限魅力,这部书需要我们共同去解读,去遐思……
作者简介:杨淑贞,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海北。曾在《青海日报)《青海作家》《四川科技报》《西宁晚报》《金银滩》《祁连山报》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先后收入《青海,我的家园》《我们在一起——青海百位诗人献诗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我们和玉树在一起》《海北建政*0周年文学作品选》《河清海晏》等书籍。与人合著《海晏县导游词》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别无选择》。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海北州作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海晏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家协会主席,《河清海晏》杂志执行主编。
阿更登 | 热贡海北,有一片会说话的林子
海北新媒征稿启事
作者/杨淑贞
责编/张芳 马金芳
监制/智华坚赞 总监制/刘增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