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是湟水河的发源地海北。北接祁连县、门源县,东邻大通县、湟中县,南与湟源县、共和县接壤,西北与刚察县相连,西南毗邻浩瀚的青海湖。
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000米以上海北。海晏县地处祁连山系大通山脉西南侧,东北部高山连绵,西南部地势低缓。
境内有甘子河、察拉河等内流河注入青海湖;湟水河发源于县境肯特达坂山南麓,流经县境东南入湟源、西宁海北。
自古以来,海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海北。史料记载,海晏地区汉代为先零羌、卑禾羌等诸羌牧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年)冬,王莽新政在青海湖北岸(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青海湖东部广大地区。
西海郡故城遗址呈正方形,内部布局与中原城市相似海北。西海郡故城出土的象征中央集权的“虎符石匮”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上刻“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22个篆字。由此证明,从公元初年起中央政府就开始辖制青海湖周边地区。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重修西海郡城(又称龙夷城),为曹魏属地。
其后数百年间,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北凉、后秦辖地海北。北凉亡,地入吐谷浑国。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09年)海晏属西海郡宣德县。隋朝亡,吐谷浑复其故地。唐咸亨三年(公元*72年),吐谷浑内徙,海晏地区归吐蕃王国。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今海晏县地属安人军辖区海北。“安史之乱”后,为吐蕃“青海节度使”辖地。宋代,为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属地。元代,为吐蕃宣尉使都元帅府辖地。
明代,为西宁卫遥领的“塞外四卫”中的“罕东卫”辖地海北。明初为隆奔、巴沙等纳马藏族驻牧地。正德七年(公元1*12年),东蒙古进入青海后,海晏遂为土默特蒙古游牧地。崇祯十年(公元1**7),又为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辖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年),青海蒙古族共分*部29旗,海晏境内置南左末旗(俗称群科旗)、南右后旗(俗称托茂公)、东上旗。
民国时期境内又增加南右首旗(俗称尔立克贝勒)、北中旗(俗称水峡贝子)、南左后旗(俗称阿克公)和察罕诺们汗旗海北。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7年),设海晏设治局, 19**年正式建县,取意于“海晏河清”,地方承平之意。县人民政府建在今三角城镇,为省直辖县。
19*9年9月11日海晏解放,19*0年*月*日成立湟源县海晏行政委员会,19*1年*月19日恢复县制,成立海晏县人民政府,19**年12月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
19**年因国防需要,在海晏县建立我国第一个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海北。“两弹”基地服役**年,为国防作出巨大贡献后,于199*年正式退役。
同年,海北州府迁至海晏县境内原国营221厂,更名西海镇,成为新的州府所在地海北。
通知 | 海北州“八个严禁”坚决抵制违规吃喝歪风
有奖征文启事
来源/海北新媒
责编/贾丽娟
监制/智华坚赞 总监制/刘增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海北,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