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南普法)
2月*日,中共黄南州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黄南。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总 结2022年全州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在建设现代化黄南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全会由州委常委会主持黄南。州委书记朱战民代表州委常委会报 告2022年工作,安排部署 今年重点工作。州委副书记、州长扎西才让总结2022年全州经济社会工作,就 202*年经济社会工作作具体安排。州委常委熊元来、肖顺琛、宋辉、余华勇、郑洪华、吴树荣、旦增、何杰出席会议。
全会充分肯定了去年以来州委常委会工作黄南。认为过去一年,大事多、要事多、难事多,是黄南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面对多轮次疫情冲击、历史罕见暴雨洪灾、二十大维稳安保、超预期经济下行等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新成效,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黄南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指出,州委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正确方向、巩固和谐大局、凝聚团结合力、维护民族团结,黄南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黄南。在抓好大事的同时,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夯实基层基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能够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书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归根到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关怀厚爱。
全会提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维护安全为底线、以从严治党为根本、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民族团结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在建设现代化黄南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黄南。
全会强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黄南。 一是坚定信心开启建设现代化黄南新征程。深刻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施区域战略等国家重大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深挖发展潜力,让“三个最大”更加凸显,让“三个更加重要”充分彰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二是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斗争本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是扎扎实实抓好重点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好防风险、稳增长、保平安具体工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扩大有效投资消费,扎实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活动,着力优化区域产业投资布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提升县域发展能力。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做强特色产业、加快乡村建设、推进移风易俗,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 四是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举法治吉印通,巩固和谐大局。坚持团结奋斗,丰富拓展“一核三治”社会治理黄南模式,加快“五治”联动,把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依法管理宗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倡导团结实干,推行“一线工作法”,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落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规范支部建设,严格党员管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严正风肃纪,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严的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全会强调,纲举目张、精准发力,全面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黄南。 坚持在推进扩大内需中集聚新动能。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开工建设麦什扎黄河大桥、州综合交通枢纽站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同仁城北新区防洪综合治理、扎毛水库灌渠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镇输气管网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持续做好黄南机场、李家峡水库南干渠二期等项目前期,做好西成铁路黄南段、张汶高速同赛段等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持续开展惠民暖企促消费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下乡活动,培育智慧零售、“互联网 +”等消费新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台阶。深入实施优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 坚持在壮大特色产业中培育新优势。深化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创建,持续推进“四个万头”“四个万亩”基地提质升级,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优质种质资源基地。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瞄准高端市场研发认证一批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深入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推进一市三县“牧光储”园区规划建设,主动融入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同仁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同仁历史文化名城 *A级景区创建,加快建设同仁高原文化旅游名城,统筹推进尖扎、泽库、河南县 *A级景区创建,巩固提升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 坚持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打造新样板。主动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力以赴推动设立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巩固提升“林草长制”,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加快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生态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国土绿化、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河湖长制”,推动河湖“清四乱”整治向中小河流、乡村河湖延伸,加快黄河、隆务河沿线污水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无废示范州创建,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等工程。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落实草原奖补制度,深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碳达峰工作。 坚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县域富民产业,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提升城镇品质,扎实推进同仁、尖扎两个城北新区和唐卡艺术小镇、坎布拉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加快建设同仁市城市功能提升项目。 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激发新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落实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水价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加强厅州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加快推进黄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接做好重点帮扶县科技、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拓展援助形式,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六大行动”,高水平办好建政 70周年庆祝活动。 坚持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作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州、市县实训基地建设运营,持续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认真落实城镇居民多元化增收政策。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等工程,加强教育数字化、异地办班、“双减”成效巩固、高考综合改革等工作。推进健康黄南建设,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突出做好农牧区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深化“五医”联动改革,完成州藏医院和尖扎、河南两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州传染病医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新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各类社保政策,做好特殊群体关爱服务。
全会对各市县、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测评,对州委常委 会2022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报告两评议”黄南。
全会号召,全州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在建设现代化黄南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黄南。
来源:黄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