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月2*日消息(记者贾海元)*月的青藏高原乍暖还寒,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的饲草料储备库里,村民正忙着整理储备的饲草料黄南。
把“饲草”变成“压缩饼干” 乡村振兴引领群众创新发展
“最近我们在忙着计算分红,这次分红村民将拿到*000元至1*000元不等的金额黄南。”先卡加是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说这话时,他正在饲草料储备库查看“压缩饼干”的数量和储备安全。
“压缩饼干”,指的是日秀玛村的特色农畜产品——饲草料黄南。牧民将夏秋两季的麦草通过现代化技术加工后,打包压缩成长1米左右、宽0.*米左右的饲草料方块,主要用于冬季牛羊的喂养,解决冬季草场不足的问题。
先卡加向记者介绍饲草料(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我们村的‘压缩饼干’是用青甜1号燕麦做的,麦秆长,果实多,牛羊吃了长得好黄南。”先卡加说起村里的特色饲草料,赞不绝口。
日秀玛村地处同仁脑山地区,这里高寒干燥,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曾经有不少土地撂荒黄南。
“土地贫瘠,缺资源缺技术,每天想破了头都不知道该怎么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先卡加说起村里之前的情况时,颇有感慨黄南。
2021年,同仁实施饲草产业振兴行动,黄乃亥乡为日秀玛村争取*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黄南。通过耕地、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日秀玛村建起饲草料储备库、设备储备库及配套基础工程,实现播种、收割、加工、销售、储备一体化、机械化、规模化。这不仅解决本乡的冬季牛羊“口粮”问题,也支撑起同仁市牛羊养殖户饲草的保障。
把“种地”变成“产业” 高原藏地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压缩饼干”只是日秀玛村产业链上的一环黄南。
*2**亩燕麦、2000多亩黑青稞、*00多亩油菜,日秀玛村还将村里土地整合起来耕种,全村2*9户村民全部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黄南。收割的燕麦、青稞、油菜等被二次加工销售,日秀玛村一步步将传统的“种地”做成了“产业矩阵”。
“现在我们村有饲草生产加工及储备库,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黑青稞、豌豆、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在同仁市区有特色美食体验直销店,今年我们还打算做黑青稞酒加工,不断拓宽我们的产业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黄南。”说起未来的打算,先卡加干劲足。
先卡加向记者展示日秀玛村生产的特色产品(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先卡加告诉记者,村里一直在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有关三农工作要求变成村里的行动黄南。“现在我们村里的产业刚起步,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觉得我们村肯定会一步步实现振兴。”
在日秀玛村,村民们这两年一起探索打破传统耕作方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用金黄的“压缩饼干”铺垫起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黄南。在同仁*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创新和探索还有很多。
“我们因地制宜,打造了融乡土气息、传统文化、特色农牧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建设模式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黄南。”同仁市委书记旦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