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流少不得不免费,过度投资的地铁,会成为城市的负担吗?
放在十几年前,国内有地铁的城市没几个,地铁在大家眼里还是高大上的象征地铁。而现在国内已经有*0多个城市有地铁了。即便在一些西部经济落后城市,地铁也都不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
但在国内地铁还在继续大量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地铁的盲目建设和过度投资地铁。地铁不仅投资巨大,每年运营维护费用也不菲,如果地铁客流量太低,反而会成为所在城市发展的负担。
一、宁波、南通地铁晚*点后免费乘坐
正是由于客流量太少,不少城市已经不得不出台各种措施来吸引人们乘坐地铁地铁。毕竟没有客流,地铁也不能停止运营,而且地铁站点的商业店铺损失也大。
宁波地铁在202*年2月1*日至*月*0日期间,每天20时后及法定节假日全天,1-*号线全线免费地铁。免费时段,搭乘地铁无需购票,无需刷卡,无需扫码。
江苏南通地铁在202*年*月2*日至*月*1日期间,每日20:00后至运营结束期间,所有进闸乘车的乘客可享受免费乘坐地铁,不限里程、不限次数,出站时无需支付乘车费用地铁。
而福州地铁此前在2022年12月10日至202*年2月2*日期间,所有节假日和周末(共计2*天),所有地铁及部分公交市民均可免费乘坐地铁。
宁波、南通、福州GDP都超过万亿,是国内经济实力靠前的城市,宁波还是人口近千万的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地铁的运营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地铁。
这些年国内很多城市都大规模修建地铁,难免存在过度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后可能会出现地铁客流量太少,有地铁也运营不起的情况地铁。
二、国内地铁公司基本都是亏损经营地铁,靠财政补贴生存
地铁建设费用十分昂贵,全国平均一公里的造价在*.*-7.*亿之间,是高铁造价的两倍以上地铁。
以南通地铁为例,南通地铁1号线于2017年2月1*日开工建设,线路全长*9.1*2km,共设2*座车站,总投资272亿元,是南通城市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地铁。计算下来,南通地铁每公里投资高达*.9*亿元。
运营方面,绝大部分地铁公司都依赖巨额的政府补贴地铁。比如2021年,北京市补贴地铁公司21*亿,苏州市补贴地铁公司71亿,青岛市补贴地铁公司*7亿,成都市补贴地铁公司*0亿。
目前国内开通地铁的*1个城市,扣除政府的补贴后,只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广州五个城市能实现盈利地铁。
而仅有的这几家能够盈利的地铁公司,也都不是靠地铁运营赚钱的地铁。以深圳地铁为例,深圳地铁之所以赚钱,靠的不是地铁票收入,而是房地产收入。
深圳地铁有70%的营收来自房地产,深圳地铁在地下有购物商场,地上有物业,是一家事实上的商业地产公司,地铁运营收入*9.1*亿,还不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地铁。
三、过度投资的地铁可能成为城市的负担
地铁建设对提升所在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地铁。但部分城市把地铁当成面子工程,过度举债修建地铁,也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
对于建设地铁的标准,200*年发改委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1000亿元地铁。
201*年国家发改委上调了申报标准,GDP需要*000亿以上,财政收入需要*00亿以上,市区人口需要*00万以上,财政状况良好,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方能申报地铁。
此后,又要求短期客流量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万人次以上,才能修建地铁。
发改委的要求不仅基本断了还没修地铁城市的念想,而且在已有地铁城市新增地铁批复上也严格了很多地铁。比如杭州地铁四期,获得发改委批复的版本相比报批公示版本,缩减了91.9公里,和第一版的299.*公里相比,更是缩减了1**.9公里,相当于被砍了将近一半。
之所以现在国家发改委开始严控新增地铁建设,也是为了防止地铁过度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拖累地方财政地铁。这方面的原因有几点:
1 中国城市化基本结束地铁。大部分城市人口不但不会再像过去那么高速增长,而且还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万,是我国人口总量首次下降地铁。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地铁等基建项目就要避免由于利用效率太低,造成浪费。
2、城市摊大饼的建设,并不科学,也没有可持续性地铁。过去很多地铁线路是地方政府为了建设新城新区而规划的。
这导致地铁线路很长,投资巨大,但地铁人流量密度低,运营亏损严重地铁。地铁本来就是应该建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的,一旦新城新区人口导入不理想,地铁运营就会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以往各城市大修地铁有很大的动力来自于卖地地铁。虽然修建地铁投资大,但因为房地产市场火爆,地铁修好,沿线的土地价格及商业价值都能大幅上涨,靠卖地收入能补偿地铁投入。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后地铁的价值将回归本源,地铁运营能否盈利将成为修建地铁的首要考量地铁。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