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明揭阳,要扮靓“面子”,夯实“里子”,擦亮“牌子” | 揭阳e评
清晨曙光穿过树梢揭阳,唤醒宁静的揭阳古城,照映在一步一景的背街小巷;徐徐清风掠过山岗,吹拂清澈的榕江水,回荡在修葺一新的老旧小区;葱郁的榕树下,宣讲员用地道的“乡土话”讲党史故事,带领群众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史……
文明如水,润城无声;文明如光,启人心智揭阳。在这幅生动秀丽的城市文明画卷背后,是揭阳久久为功的文明追求,和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
近年来,揭阳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体推进揭阳。“要凝心聚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月20日,揭阳市委副书记陈小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文明不止,创建不停揭阳。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也是提升市民素质、提振市民精神状态的过程。当前,揭阳入选2021—202*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新一轮创建周期中,揭阳应该如何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笔者认为,涵养文明揭阳,要扮靓“面子”,夯实“里子”,擦亮“牌子”揭阳。
“面子”美观,“里子”充实,这是一座文明城市最基本的要求揭阳。在追求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的道路上,揭阳的脚步从未停下。
近年来,揭阳从城乡环境卫生差、交通秩序乱这两个“牛鼻子”入手,重点加强对公共场所、商业街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清理整顿,并广泛开展各类交通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掀起文明创建热潮;市政道路、环卫设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更让城市换上了“清秀”的面貌——空气清新,绿地茂盛,道路整洁,交通有序……越来越多生活细节的显著变化被群众感知揭阳。
“颜值”有了,“内涵”自然也要跟上揭阳。近年来,揭阳广泛选树一批“玉德人物”“新时代好少年”“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持续推进全国道德模范、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来,让文明新风不仅吹拂在城乡间,更吹进群众的心田里。
城市“内”“外”虽已兼修,但文明城市的创建既要补足短板,更要创造亮点揭阳。笔者认为,揭阳要通过擦亮城市“牌子”,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史载已有2200多年历史,本土历史文化,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基础:具有千年文化风韵的活力古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独具匠心的精美玉雕,与众不同的揭西客家擂茶……这些专属揭阳的文化底蕴,就是揭阳实现突破的关键——要找准文化定位,挖掘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擦亮专属揭阳的文化“牌子”,让揭阳形象不仅“美”,而且美得有识别度揭阳。
以内外兼修,筑起文明城市;以个性文化,涵养文明城市,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揭阳城市发展,构筑持久深沉的城市自信,让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画卷”中安居乐业,这是文明城市的意义所在,也是揭阳这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揭阳。
【统筹】唐楚生
【评论】陈婷婷 曾小双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