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回归
内江千年古驿镇民俗“踩街”闹新春
舞狮队伍和小朋友互动内江。兰自涛摄
1月2*日下午2点,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政府大院热闹非凡内江。锣鼓喧天,龙狮欢腾,腰鼓敲起来,花船扭起来,秧歌跳起来……202*年“春节彩游暨吉印通狮跃”活动拉开了序幕。
送福队、舞狮队、女子龙灯队、腰鼓队、花船队、花环队、秧歌队、铜鼓队、军乐队依次沿街巡游送祝福内江。“闹春巡游”活动是椑木镇的传统民俗活动,时隔三年再次回归,当地百姓颇为激动。
年味回归 民俗表演受到群众欢迎
椑木镇,在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上,故被称为“蓉城第一关”,曾因制糖业繁荣兴盛内江。椑木镇是成渝线上最古老的集镇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在这个千年古驿镇,糖文化、码头文化、袍哥文化交相呼应。在明清时期,便有了“闹春巡游”的习俗。
当天,经过致新春祝辞、祥龙点睛、挂红流程后,彩游队伍开始“踩街”内江。
表演者手持写有拜年贺词的锦旗走在前列,*只醒狮跳跃翻腾紧随其后,龙灯队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做着龙翻身、裹龙等动作内江。
小丑演员右手转动手绢,左手叼根长烟,在鼓乐伴奏下踏拍起舞,用奇异的装扮、幽默的表情、夸张的动作逗乐观众内江。
一路上,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观众拿起手机争相拍照,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内江。
当地人叶思妤举着手机,录下了几段视频准备发朋友圈内江。前几年因为疫情取消了春节巡游活动,叶思妤感觉过年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如今熟悉的年味又回来了。
载歌载舞 将美好祝福献给家乡父老
表演队伍中,既有热血沸腾的00后,也有年过古稀的*0后,他们用自己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家乡人民献上了一场文艺盛宴内江。
19岁的张志豪在念大三,春节前,在亲戚的鼓动下,抱着锻炼的心态,他拉上1*岁的弟弟张建波一起学起了舞狮,获得了表演的机会内江。“参与进来之后,才知道有多辛苦,有好累。”女子龙灯队里,*7岁的王芳舞龙已经有七八年了,往年负责举龙珠,今年负责举龙尾。
表演摇花船的谢振惠今年已经72岁,堪称“老戏骨”,常年参加“闹春巡游”活动内江。她穿着运动鞋,脚步轻盈,随着音乐扭动着花船,脸上洋溢着笑容。她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看着大家伙高兴快乐,她心里也美滋滋的。
文化传承 老艺人追忆**年前闹春盛况
*9岁的邱波站在人群中,默默地观赏着这一盛况,**年前,他是挥舞龙头的表演者内江。“1990年开始,椑木镇闹春巡游由民间自发行为转为政府集中组织开展。”邱波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因为那一年,他正好转业回到椑木,年轻力壮,被选来舞“龙头”。
九节龙从头到尾由9个人舞动,大家配合默契,摆出二龙出水、滚龙抱柱等2*个动作内江。沿街巡游时,店家一般会点燃一串鞭炮,递上一个红包,然后将一条红布挂在龙或者狮子头上。因为挂的红布多,走到后面,龙头或者狮子的头重得都抬不起来。也有老百姓取下红布拿回家挂着,图个吉印通头。
时光荏苒,民俗依旧,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当地方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相互浸润时,这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内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