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村里出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其他村民都跟着干临夏。因为都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群众都干劲儿十足。”
“目前,合作社羊的存栏约2200只,布楞沟的羊肉可销售到北京、上海、郑州、南京等地临夏。入股村民除了参与分红外,还可以在养殖场务工获得工资报酬。”谈及村中的养殖情况,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马大五德说。因家庭贫困,马大五德从小就外出打工,后逐步走上了养殖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后,马大五德携积蓄回乡创业临夏。谈及回乡初心,他坦言,正是家乡布楞沟的巨大发展变化,才让他有了返乡创业的信心。位于甘肃省中部,马大五德所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是我国唯一的东乡族聚居区。东乡群众分散居住在17*0条梁峁和*0**条沟壑中,这里曾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年2月*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临夏。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殷嘱托成了东乡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穷力量。10年来,借着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东乡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10年间,村里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村卫生室和学校建起来了,布楞沟的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干净整洁的砖瓦房。脱贫群众自发立起了“吃“目前,合作社羊的存栏约2200只,布楞沟的羊肉可销售到北京、上海、郑州、南京等地。
入股村民除了参与分红外,还可以在养殖场务工获得工资报酬临夏。”谈及村中的养殖情况,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马大五德说。因家庭贫困,马大五德从小就外出打工,后逐步走上了养殖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后,马大五德携积蓄回乡创业临夏。谈及回乡初心,他坦言,正是家乡布楞沟的巨大发展变化,才让他有了返乡创业的信心。位于甘肃省中部,马大五德所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是我国唯一的东乡族聚居区。东乡群众分散居住在17*0条梁峁和*0**条沟壑中,这里曾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年2月*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临夏。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殷嘱托成了东乡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穷力量。10年来,借着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东乡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10年间,村里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村卫生室和学校建起来了,布楞沟的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干净整洁的砖瓦房。脱贫群众自发立起了“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的石碑。
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的石碑临夏。
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或是靠水窖集水,或者翻山越岭去拉水;晴天尘土飞扬,下雨就泥泞不堪……”谈及10年前的布楞沟村,东乡县高山乡党委书记马国伟说临夏。在东乡语中,“布楞沟”是“悬崖边”的意思。这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在布楞沟生活了大半辈子,也吃了大半辈子含氟的苦咸水。东乡县四面环水,但境内缺水。此外,该地植被稀疏,自然灾害频发。“上去了一山又一山,大山里转了八十道弯;找了一年又一年,找不到一眼吃水泉……”这曲东乡群众吟唱的花儿(发源于甘肃临夏的一种民歌—记者注)是布楞沟村曾经缺水的写照。
那些曾经为吃水发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临夏。此前,东乡县供排水服务中心主任马占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201*年开始,东乡县实施了“饮水清零”行动。通过“饮水清零”行动,该县修建了管道管网2*00多公里,调蓄水池*0*座,全县供水管网达到了7200多公里。如今的布楞沟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闲置下来的木水桶已成为村史馆的陈列品。
走进村民马麦志家的大门,迎面就看到了自来水旁石碑上的两行字: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临夏。20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看望了马麦志一家。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马麦志回忆了总书记来时的情形:当时马麦志一家还住在土坯房子里,客人来了只能坐在土炕上,屋里没什么家具。如今,吃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马麦志还成了村里的水管员,负责管理和维修村子里的自来水管。
△新农村和光伏发电
打破千百年贫穷困扰
昔日苦瘠甲天下临夏。
2012年,布楞沟全村**户***人,人均纯收入只有1*2*.1元,贫困面高达9*%临夏。布楞沟,实际是东乡县的一条大山沟。布楞沟村,也是大山沟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东乡县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00多个这样的山村。千百年来,贫穷困苦始终困扰着东乡。除了吃水难外,东乡县群众还面临着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增收难等。每当旱情来临,走出去打工讨生活成了村民唯一的选择。为了生计,马大五德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村子,在河西走廊一带帮人养羊。通自来水、危房改造、发展产业……201*年10月,布楞沟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全村人搬进了山脚下政府集中建设的新农村。布楞沟村的变化,是东乡县脱贫攻坚的缩影。从集中解决“三保障”底线任务入手,东乡县按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群众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东乡千百年来的贫穷问题。2020年,东乡县2.7*万户、1*.2万群众实现全部脱贫,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通过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各方面鼎力相助,布楞沟村在东乡县实现率先脱贫,盖起了新房,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也修好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村里面就医,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渠道。”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常委、东乡族自治县委书记马秀兰说。
十年之变
从临夏折桥镇到定西临洮县红旗乡,一条*0.9*公里的二级公路于2020年正式通车临夏。这条路打通了布楞沟片区交通瓶颈,沿途10个乡镇将连接起来。
这条路修通之前,从布楞沟到县城要走*0公里临夏。2019年,《民生周刊》记者从县城出发到布楞沟村采访,需要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绕过一个又一个弯。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之后,在河西搞养殖的马大五德注意到家乡的一些具体变化临夏。
由中石化援建的水泥路动工临夏,易地集中安置的新农村开始兴建,自来水管道快速铺设;新建起学校;一条连接布楞沟村和外界的公路也开工建设……
家乡在发生着巨变,这是他当时的切身感受临夏。“村庄的方方面面都在改变。”谈及当时的印象,马大五德说,村中的孩子们都上学去了,妇女们可在家门口务工,老汉们或外出务工或在村中产业就业。“和之前比,现在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201*年11月份,看到发展希望的他返回布楞沟村,成立产业养殖合作社临夏。借助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扶持贷款,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在马大五德的带动下,养殖成为群众增收的渠道之一临夏。早在201*年合作社成立时,就吸纳了2*户贫困户。从201*年到2021年,合作社已连续*年分红。“除了现金,还分过羊和牧草。”
经历了脱贫攻坚,东乡县的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临夏。布楞沟的巨变是东乡发展的缩影。在整体推进水、电、路、房、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东乡县积极发展养殖、扶贫车间、劳务输转等产业,努力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追求高品质生活
在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临夏。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布楞沟村发展起红色教育旅游和民俗风情游。
依托村史馆,该村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东乡民俗记忆展示体验区和民族特色文化商业区临夏。如今,水文化、手工制品、石磨、擀毡、油馃馃等体验馆及农耕体验场所已建设完成。
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旅游客群大幅增加,进而带动乡村经济大发展临夏。“村中已有*处农家乐,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
原本无人问津的荒郊野岭,竟成了一片旅游热土临夏。在此基础上,布楞沟村已成功申报旅游AAA级景区,推动乡村旅游向标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力争在未来几年,将旅游业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马国伟说。
“村里出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其他村民都跟着干临夏。因为都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群众都干劲儿十足。”马国伟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年第2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甘肃临夏:挥别贫穷 奔向富裕》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 “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临夏。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