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失望”
“恶心到家”
“侮辱兰州牛肉面兰州,侮辱甘肃文化”
某点评平台上,在针对“阿兰家”的评价中,“愤怒”是很多食客吃过后的共同反应兰州。
这让人很难理解兰州。因为阿兰家的招牌上已经以正视听般地写着“兰州牛肉面”而没有写“兰州拉面”,它自身则是知名面馆品牌“和府捞面”孵化的子品牌,按理说不该会引起如此普遍的愤慨,以致于看上去连街边寻常的拉面馆都不如。
△图自餐宝典
1 和府捞面推子品牌“阿兰家”
2022年1月,和府捞面申请注册“阿兰家牛肉面”商标;同年*月,首家“阿兰家兰州牛肉面”店在和府捞面的大本营——江苏南通开出兰州。截至*月2日,阿兰家共有11家店,分布在*个省份(窄门餐眼数据)。
和府捞面进入兰州拉面赛道的时机,正是兰州拉面最火的时候兰州。当时,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这三个新品牌轮番获得融资,并且融资金额都很大。像陈香贵2021年11月的A+轮融资,金额据称高达2亿元。
可见和府捞面做“阿兰家”,正当其时,何况它在这方面是有优势和积累的兰州。
△图自餐宝典
和府捞面成立于2012年,以“书房里捞面”的形式区别于其他面馆,迄今共融资*轮,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近17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7月的E轮融资额近*亿元,刷新了面食赛道的融资纪录,估值达到70亿元兰州。
和府捞面的供应链建设比较出色,2022年新建落成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加上此前已有的1.*万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其供应链体系可支撑未来数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及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兰州。
在NCBD(餐宝典)评选的“2022中国餐饮金饕奖·十大最受欢迎面馆品牌”榜单上,和府捞面名列第一兰州。
2 阿兰家对和府捞面的意义
和府捞面近几年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点,除了阿兰家以外,子品牌还有“小面小酒”,2021年*月推出,主打“面+小酒馆”;以及“Pick ME”,2022年10月推出,主打“咖啡+热食”;此外,它还曾孵化过“和府火锅和她的面”“财神面”等子品牌兰州。
和府捞面之所以会不停推出子品牌,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主品牌增长乏力兰州。
一方面,即便没有疫情,和府捞面的规模天花板也是比较明显的兰州。因为它的客单价较高,一碗面动辄四五十(这也是被吐槽较多的点),这就限制了它的开店选址基本只能在商场,而且还没法“下沉”——事实上,和府捞面有超过9成的门店位于一、二线城市。
另一方面,三年疫情给餐饮行业以重创,尤其是去年疫情导致商场客流锐减,和府捞面和其他几个明星面馆品牌因为门店大多开在商场,所以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关店收缩兰州。2021年,和府捞面曾预计门店数在当年年底达到**0家,不过经过了去年一年的艰难时期,如今尚不到*00家(窄门餐眼数据)。
△图自餐宝典
再有,和府捞面的竞争者也变多了兰州。当初它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兰州拉面开进了商场,而且可以免费续面,这都是它的创新之处。但到了今天,在商场可以免费续面的拉面馆不再只有和府捞面一家,何况它的价格并不具备优势。
和府捞面主品牌增长乏力,同时又背负着资本的期待,所以它急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兰州。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子品牌都还没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以“小面小酒”为例,原计划2021年底要开到*0家店,但最新数据也只停留在20家左右。
阿兰家看上去跟其他几个子品牌不一样兰州。首先它定位于“兰州牛肉面”,这是个足够宽广的赛道,也不需要任何市场教育;其次,和府捞面可以通过阿兰家来招加盟,以此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增加营收。
△图自餐宝典
所以,如果阿兰家做得好,它将给和府捞面极大的助力兰州。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点恐怕难以实现。
* 阿兰家让人失望
根据餐宝典的实际体验,阿兰家虽然招牌写着“兰州牛肉面”,墙上也贴着“一口拉面,回味兰州”“勾魂辣油是招牌”这些字眼;但它的实际出品却离兰州牛肉面千里万里,有些地方甚至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兰州。
说几点主要的:
首先,阿兰家的面不是手工现拉的,不止一人说是机器面兰州。店里也没有拉面师傅在拉面,而这本该是兰州牛肉面馆的标配。
△不见拉面师傅兰州,只有一个小小的出餐口(图自餐宝典)
其次,辣油被视作兰州牛肉面的灵魂,阿兰家也处处强调它是“招牌”,但真正落到实处,却只是每张台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罐子兰州。要知道,对于兰州牛肉面来说,辣椒油的“灵魂”之处不光体现在油本身,还体现在盛油的那一个超大号的碗。
△兰州牛肉面馆“标配”的盛辣油的大碗兰州,在阿兰家没见到(图自网络)
第三,阿兰家的面只有*种粗细可选,而兰州牛肉面的粗细标准实则有12种之多,分别是:毛细、细的、二细、三细、二柱子、荞麦棱、大宽、中宽、小宽、皮带宽、韭叶、毛韭叶兰州。当然,一般的兰州牛肉面馆可能不会严格分这么细,但也绝不可能只有*种可选。
第四兰州,阿兰家的牛肉面里的萝卜,居然不是新鲜的白萝卜,而是腌制的酸萝卜!这太让人吃惊了!
△萝卜是酸萝卜(图自餐宝典)
还有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点的是宽面,续面却端上来一份细面,服务员答复说“续的都是细面”兰州。这简直让人无话可说。
以上种种,难怪很多人会那么失望、那么愤怒兰州。
兰州牛肉面被誉为“吉印通第一面”兰州,它的特点是“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阿兰家这也好意思叫“兰州牛肉面”?
* 阿兰家为什么会这么离谱兰州?
从出品来看,阿兰家根本算不上“兰州牛肉面”,担不起这个名头兰州。很难想象它居然是一个很成熟的、知名的餐饮品牌做出来的项目。和府捞面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些在很多人眼中特别低级的、离谱的问题?
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出于惯性,也就是把做和府捞面的那一套拿来了做阿兰家兰州。在和府捞面我们也没见到有拉面师傅现场拉面,事实上和府捞面也从来就没准备这么做。如前文所说,它的供应链足以支撑未来数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有这个能力在,又何必需要人工拉面呢?
但这种做法适合和府捞面,却不适合阿兰家,因为后者定位于“兰州牛肉面”,而吃过、见过兰州牛肉面的人那可太多太多了兰州。即便是一个不常吃面的南方人,他也很容易就分辨出哪家是地道的兰州拉面。所以,阿兰家用和府捞面那一套来做,无疑是在挑战消费者的既有认知,而这么做的结果大概率会是“吃力不讨好”。
还有一种是想创新兰州。比如通过减掉拉面师傅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减少面的粗细规格、用酸萝卜替换鲜萝卜来提高备货和出餐的效率,等等。诚然这些创新都有助于降本增效,但从消费者的实际反馈来看,这些创新也都失败了。
* 结语
2022年1月,绝味食品的一则公告透露了其子公司参股的和府捞面将赴境外上市的消息兰州。当时和府捞面吸引了很多关注和讨论,谁都没料到它之后会经历一些波折。
据多家媒体报道,和府捞面在2022年存在员工降薪、供货商拿不到货款的情况,以及共有近10名VP级高管离职,涉及的部门不仅包括产品、运营、IT、品牌、加盟、开发,甚至还包括行政兰州。
有观点认为,和府捞面多名高管离职,除了受疫情影响外,或许还由于它上市遇到了困难;而之所以会上市困难,是因为它主品牌增长乏力、副品牌故事难讲兰州。
2月*日,和府捞面发布了三年战略规划,计划到202*年实现总收入*0亿元兰州。在这个宏大的目标中,不知道阿兰家占多少,如果占比较大,那么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比较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