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是我人生中记住的第一个电话号码丽江。电话线那头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也曾想象过无数次。
很多年之后的今天,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丽江。
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办公大楼的六楼大厅,一间由厚玻璃隔成、四面通透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几张桌子,宽敞的桌面上,电脑、座机、对讲机和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警情记录本被整整齐齐地放置在上面,墙上悬挂着属于这个部门的民辅警照片,我数了数,一共是十四位丽江。从踏出电梯,走进办公室的那刻起,耳边就是没有片刻停歇的电话铃声,还有接警员有些嘶哑却竭尽全力保持正常语速与音量的声音……
正是这间2*小时回荡着电话铃声的办公室,与这十四名2*小时在线的接警员,组成了无数人心目中最神秘的存在——“110”报警电话背后的人,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110指挥中心丽江。
应急值守、110接警、指挥调度、警务信息化实战化……他们扛起的,不仅是平安古城的第一道防线,更是与时间抢快慢的生死时速丽江。
“1”和“0”,明明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两个阿拉伯数字,但它串起的,却是一份最不简单的责任与使命丽江。
今天,202*年1月10日,第*7个“110宣传日”,特殊的日子赋予了这一天更加丰富而深远的意义丽江。让我们走近丽江古城“110”。
文案:洪晓婷
视频:赵冠铖
图片:李霭
海报:和占江
编辑:杨莉娜
生死时速
刚踏进指挥中心的大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与我们擦肩而过,警令部教导员王庆仙只留给我们一个匆忙的背影,还有她手里的对讲机传出来的“滴滴滴”电流声丽江。
“报警人的位置确认了,在金安桥!云仙,你先稳住她,我已经报告警令部值班长,并吉印通各部门进行警情分析丽江。”
这是一通来自欲跳桥轻生女子的报警电话丽江。
王庆仙一边引导接警员稳住报警女子的情绪,一边作为“情指行”值班长,立即指令金安派出所出警,并配合警令部、合成作战中心等部门民警迅速对警情进行分析丽江。
“王教,她说她在金安桥,但是我们搜索发现古城区金安镇有两座金安桥,一座桥在丽永老路金安水电站附近,另一座桥在新修建的华丽高速公路上”,来不及放下对讲机,同事又跟进到新的情况丽江。
听到同事的汇报,王庆仙径直跑到监控大屏前,调出两座金安桥的监控,华丽高速公路上的金安桥空空荡荡,王庆仙皱紧眉头,转头去看丽永老公路金安大桥的监控,“在这里!”,她一边激动地指着视频里正怀抱婴儿在大桥上徘徊的黑衣女子,一边拿起对讲机联系出警民警丽江。
“等等,监控往回倒一秒,刚才有辆车闪过去了,放大画面,看能不能调出他的车牌号丽江。”此时的王庆仙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而且是两条鲜活的生命。不愿浪费一分一秒的王庆仙走到大屏前。
一辆云P开头的三菱越野车丽江。
王庆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与时间赛跑”,快速查询驾驶员信息,请求驾驶员返回劝说欲轻生女子,直至金安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将女子安全带回所里,王庆仙提着的一口气才放下丽江。
亲眼见证了这场从报警电话铃声响起到报警人被平安救下的“生死时速”,我们才明白“1”“1”“0”这三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扛起的重任丽江。
而这,只是古城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众多群众报警电话中的一起,“作为丽江市旅游核心区,古城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日均接警量,占全市接警总数的**%丽江。特别是旅游高峰期,每天的接警量会大幅增加。”王庆仙借着整理文件的几分钟时间,匆匆向我们介绍道。
躲在楼道里抿一口水
“胜红,你的脸色看着有些不对,快去休息一下丽江。”
拍摄进行到一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角落里王胜红的脸色变得有些异常,他总是习惯性地拿起左手接听电话,那只有些汗湿的漆黑色听筒,挡去了他的大半边脸,但敏锐的王庆仙,还是发现了他的异样丽江。
“王教,我把刚才的这条警情备注一下就去”,王胜红一边埋头详细记录着刚才接听的报警电话信息,一边回应道丽江。
即使这只是一通无效报警,但他早已习惯将所有拨进指挥中心的电话,统统写进手边那本工作日志里丽江。这是王胜红阳了之后的第三天,因为其他同事症状都比较严重,症状相对轻一些的他,自发回到工作岗位,接替起其他人的活。
“王教,我去外面透口气,你帮忙盯一下噶丽江。”王胜红拿出消毒湿巾,将自己握过的电话听筒和笔擦拭干净后,端起保温杯快速向门外走去。
“王胜红正站在窗边小口泯着保温杯里的热水,但他不敢多喝,只浅浅地润了下喉,便放下了水杯丽江。”手机里突然想响起工作电话,王庆仙到走廊接听电话时见到王胜红。王庆仙介绍,这是接警员们的习惯,喝水只能少量,尽量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在这间每班一名民警加三名接警员撑起的110接警室里,每天大量的报警电话,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抿了两口水,对着窗外透了下气,王胜红不敢耽搁又快步走回接警室丽江。
“七星街中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丽江,请交警即刻前往处理,双方车牌号分别为云P……”
电话这头丽江,你看不见的眼泪
“您好丽江,刚才的警情已报告给就近派出所,请在原地耐心等待……”
这已经是和丽娇两分钟内第三次接听起同一个号码的报警来电,一个满口粗鲁的醉汉,似真似假的警情听起来只是一个幌子,借着电话线的距离,将自己的情绪发泄给这头的接警员,才是他的真实目的丽江。
电话那头不堪入耳的怒骂声,隔着几米的距离传来,和丽娇只一遍遍耐心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希望有一句能被那头的报警人听进耳朵里,但她的期待落空了,温柔耐心的声音,换来的,是更加粗俗的言词,第四遍接起电话的和丽娇,声音有些哽咽丽江。
“这样抱着‘骚扰’目的的来电,可以拒接吗”,有些为接警员感到愤怒与不平,我不禁发问丽江。
“唉,即使知道他可能是在报假警,我们也不能轻易下论断,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他真遇到了需要报警的情况,我们都不能大意啊,因为我们是2*小时在线的110嘛”,说着,王庆仙抽出一张纸巾,给流着泪安抚报警人情绪的和丽娇轻轻擦去满脸的泪水,而后拍了拍她的肩膀当作鼓励,示意她调整情绪继续工作丽江。
待和丽娇放下听筒,王庆仙搂着她走到角落,开导着她丽江。“我们接警中心这些女生都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有很强大的心脏,但这几天因为疫情,四名接警员扛起原来十名接警员的活,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大家都是在硬扛了”,一向寡言的王胜红忍不住开口与我们说道。
其实,这样只为发泄的报警电话,他们每天都要接听很多很多,有些是没有原由地冲接警员破口大骂,有些是试图得到接警员安慰与开导的痛哭,每一通电话背后,都需要接警员自己消化调的无数负面的情绪丽江。
而作为指挥中心的教导员,王庆仙能做的,便是在每周二的例会上,耐心听着每个人的辛酸与委屈,而后安抚他们受伤的心情丽江。
凌晨三点的街头老人
时针指向凌晨三点,这间灯火通明的接警室,并没有因为夜色渐深而变得安静下来,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警员的声音渐渐变得嘶哑,但他们却都竭尽全力保持着正常的语速和音量丽江。
“警察同志,我现在开车经过玉雪大道这里,马路中间有个老人站着,看着是迷路了,你们快过来看看丽江。”
刚放下电话听筒,准备去楼道里喝口水醒醒神的关钰桐,被一阵接踵而来的铃声留住了脚步丽江。
开车经过玉雪大道的市民李先生,发现大半夜马路上站着一位看着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四处张望,所幸半夜路上的车辆比较少,老人没有发生意外,因为询问老人得不到准确的信息,于是李先生选择了报警丽江。
“李先生,你先帮忙把老人带至马路边的安全地带,我们马上联系附近派出所民警丽江。”关钰桐请求报警的爱心人士帮忙看顾好老人,而后迅速调看周围监控,并联系派出所。
一个小时后,老人的家属赶到派出所,“这年头,还是好心人多”,关钰桐一边记录着警情一边感叹道丽江。
“这份好心里丽江,也有你们的付出嘛!”
“不谈付出不付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嘛”,关钰桐回道丽江。
1997年退役的“小八一”
采访结束,准备离开110指挥中心的时候,进门处一台造型奇特的电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走过去,才发现这里像是一个小小的“展览馆”丽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应用于公安刑侦工作的珠江牌放大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启用的JBD-*11便携式无线电话机,2001年启用的UT斯达康702-F小灵通,200*年启用的诺基亚*020手机……一个个充满岁月痕迹的小物件,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公安信科通讯工作一路变迁的故事丽江。
“这是1*瓦单边带短波电台,又被称为‘小八一’,197*年正式投入使用,1997年正式退役,为我们公安的通讯保障服务了22年,当年我们去山里抓捕嫌犯,就是扛着这些设备去的丽江。这个你们应该很熟悉,199*年启用的摩托罗拉LX2中文寻呼机,就是我们俗称的BB机……”
讲起这些通讯老物件的历史来,王庆仙顿时变得有些滔滔不绝,自从1997年进入公安队伍,二十多年时间,也让她一路见证了这段历史,而这些古老的小物件,则见证了她对“110”这个电话号码的坚守丽江。
“王教,有个紧急案情,您快过来一下”,来不及道声别,王庆仙又带着一阵“哒哒哒”的脚步声跑远了丽江。
我们离开的时候丽江,已是深夜,站在大院里回头望,这栋六层的公安楼依旧灯火通明,最顶层,王庆仙与同事们的身影在窗前奔走着,电话那头,或许是走失的老人,醉酒的男子,又或者是一对闹矛盾的夫妻……
110丽江,一串简单的数字
却代表着平安丽江,意味着希望
闻警而动丽江,分秒必争
简单的符号丽江,是基层忠坚的守望者
是百姓心中的定盘星
“喂丽江,你好……”
丽江古城110丽江,2*小时,永远在线
守护着丽江古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