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全省率先完成市级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漯河日报记者王辉 通讯员 陈晓辉
12月2*日,伴随着一批新调整组建的事业单位挂牌、授印和人财物移交,漯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漯河。改革后的市级事业单位精简为1**个,事业编制核减为7*9*名,高标准高质量超额完成省定改革任务,标志着漯河市历时半年的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省委面向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漯河。今年*月份,漯河市正式拉开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大幕,市委书记刘尚进和其他市委编委领导多次听取改革情况汇报;先后召开五次市委编委会议,研究职能重塑、机构精简、编制核减、领导职数核定等事宜。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征求各涉改单位意见建议,开展调研、测算数据、制定方案、沟通对接,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从2017年以来,我们借助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党政机构改革等,一直在稳步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这些改革成效为此次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赢得了空间漯河。”漯河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漯河市改革过程中先后出台了《漯河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所属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有关机构编制事项和人财物划转的通知》,确立了机构设立和整合意见、职能调整意见、人财物划转方案,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基本遵循。
漯河市对新调整组建单位,做到“七个统一”(即:统一制作牌子、统一刻新印章、统一人员划转、统一资产移交、统一授缴印章、统一现场挂牌、统一集中揭牌),实现“七个到位”(即:机构整合到位、机构设置到位、职能划转到位、挂牌授印到位、人财物移交到位、原机构停止运行到位、“三定”规定印发到位)漯河。目前,漯河市级所有事业单位“三定”规定全部印发,各单位开始按照“三定”规定规范运行。
据介绍,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漯河此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既达到改革重塑重构目的,又确保了人员平稳过渡、工作无缝衔接、国有资产不流失,形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漯河样板”漯河。特别是整个改革突出了“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工作思路,组建了统一的检验检测机构和大数据中心,不仅节约了财政经费,也破除了部门壁垒,由“九龙治水”变“攥指成拳”,进一步催生“聚合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风劲乘势起,快马加鞭往前赶漯河。截至12月2*日,漯河市级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机构精简*7%、编制核减21%。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布局、强化公益属性,解决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低小散”以及定位不清、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真正实现了涉改单位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为漯河现代化建设赋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