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是说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南地区的城市都没有荆州和扬州繁华荆州。友情提示:“扬”指的是南京(现在还有人闹笑话,用这个典故指荆州和扬州曾经很辉煌)。和三国时襄阳当过10多年荆州治所一样,南京也曾是扬州的治所。那时的扬州叫广陵,在江右。“荆”说的是江陵,其中就包含沙市。
前面两节分别谈了江陵和荆州家喻户晓的故事,下面再聊聊沙市的历史荆州。
沙市极简史
城市绿肺江津湖
沙市,古称夏首、津、江津、沙头等,是楚都纪南城的外港荆州。楚国迁都后,至秦汉,一直是江陵(南郡治所,辖1*县)的经济贸易中心。沙市凭借地利,上吞川、渝、滇、黔等地粮麻山货,下纳淮盐海货,是古代中国至近现代都是重要的商埠之一。
1*9*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沙市作为内河五大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荆州。各国列强先后设立领事馆,征用码头,设立海关,对内地进行经济掠夺,是为洋码头。这是一个充满屈辱和血泪的地方,荆州人要记得。
19*9年,沙市镇解放,同年从江陵县析出,撤镇建市,为省直辖市,9年后改由荆州地区代管,1979年复省直辖荆州。
19*1年,经国务院批准,沙市成为国家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荆州。
借改革东风,沙市扶摇直上,一大批轻工业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荆州。一座新时代的轻纺工业城市诞生在长江之滨,时谓“江汉明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外经济陷入低迷,沙市经济受到重挫,继而一蹶不振荆州。随后与荆州地区合并,成为沙市区。
以上是沙市的极简史荆州。
沙市辉煌的背后
沙市的繁荣与辉煌,可以做这两方面的解读:一是地利之便,处江汉平原腹地,通南北,贯东西,更有黄金水道长江;二是江陵(荆州)在全国的政治地位荆州。
*00年楚国,*00年都江陵,是我国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荆州。
秦汉,置南郡,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襄阳、宜昌等地也是其辖区荆州。后荆州定治江陵城,其管辖区域一度覆盖今湖南湖北,河南、广西、贵州等部分地区。
在后来的朝代更迭中,江陵(荆州)几度成为国都,元末明初,逐渐沦为地区级的治所荆州。
在古代中国,贸易行业及品类的管理非常严格(现在也一样)荆州。盐、铁、马匹等都是国家战略物资,实行专卖制度,连茶叶销售都实施管控。唐、宋、明等朝代都设有茶马司,交易必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
所以,沙市作为江陵(荆州)的贸易中心,手续办理方便,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荆州。这也是茶马古道经由沙市的原因之一。
一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市一跃成为明星城市一样,是国家战略使然荆州。
荆州机场
但有一点现象比较奇怪荆州。
城和市的分工,虽说自古以来比较明确,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市则在城外稍远的地方(因古代战争较多,从安全角度考虑),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地位的提高,加之人口聚集,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逐渐融合,最后成为一体荆州。
但沙市和江陵(荆州)却是个例外荆州。千百年来,繁荣归繁荣,但始终未能融合建市(宋代设沙市镇),一直到199*年。窃以为,距离是一方面,文化恐怕又是一方面。
要不然荆州,距离如此之近,为什么是两个城市?
既然给了省直辖市的身份荆州,面积却比一个乡镇大不了多少?
19**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人口为*79*7人(含郊区)荆州。尽管后来江陵县划入立新、锣场等乡镇,岑河划入几个村,但到199*年荆沙合并前,也只有29万人左右。和天门、潜江、仙桃等几个同样脱离荆州,成为省直辖市相比较,沙市只是个袖珍城市。
襄阳、樊城,武汉三镇都能跨江建市,江陵(荆州)、沙市为什么不能呢?如果同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合并建市,现在的荆州(江陵)会是什么样子呢?可历史没有如果荆州。
既然距离不是问题,那么,就是文化认同了荆州。
沙市和荆州(江陵)一样历史悠久,历经千年风雨,同甘是肯定的,共苦却未必荆州。因为在重农轻商的封建王朝里,集市按照设置的初衷,是可以舍去,可以重建,也可以迁移的。
沙市在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中,有了自己的生存哲学荆州。于是就有了江湖气,有了码头文化,也有了行会组织等等,与荆州(江陵)的正统文化、主流文化产生了差距。
文化认同与否,是长期浸染,潜移默化的结果,根植于血液和基因里的荆州。直到现在,网上还有人怀念过去,认定荆州拖累了沙市的言谈。即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由于没有文化认同,一旦有了挣脱千年束缚的机会,沙市当然不愿错过(建市成为省直辖)荆州。然而没有广袤的土地和人民作后盾,势单力薄,就没有抵御任何风险的能力(小时候,江陵烟厂效益不好,每家每户发香烟抵工分,荆州那时有1100多万人)。
以上,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事实或许还要更为精彩,生动一些荆州。
沙市的落寞
现在网络上有盘点国内最落寞城市的文章,我看了一下,湖北呢,荆州(沙市)榜上有名荆州。
落寞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江陵(荆州)失去政治地位以后,经济引擎——沙市的发展动力也不复存在荆州。
比如在元末明初时期,武昌作为军事重镇,成为湖广行省首府,替代荆州(江陵)成为湖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荆州。汉口顺其自然地迎来风口,从荒滩到城市,快速崛起,取代沙市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此后,年轻的汉口成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其次,也与我国经济重心北移有关荆州。先秦、汉、唐、宋,其首都从长安、洛阳、开封移至(杭州、南京短暂停留)北京,而经荆州南下至东南、西南部,不再是最便捷的通道。
最后,到了近代,京广铁路贯通,武汉成了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荆州。而荆州错失焦枝铁路,又随着长江航运的功能弱化,不仅失去原中南地区的位置,还与兄弟城市逐步拉开发展距离。
再加上城市合并后,几任领导所定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关系荆州。失去了光环,失去了资源,荆州如同拔光毛的凤凰,还原成农业大市。
所以,沙市的兄弟姐妹们,看完这里,能不能给予荆州(江陵)一点理解,别再埋怨,从古到今都是一家人,团结起来向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荆州复兴才有希望荆州。
这些是荆州(江陵)、沙市落寞的客观原因,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荆州。重点是江陵能否回归。
江陵才是楚都的延续
199*年荆沙合并,荆州给予了这位老下属、新兄弟足够的尊重,叫荆沙市(两年后改为荆州市),而选择委屈千年古城江陵出走郝穴荆州。
为什么呢?我们不作过多的猜测,民间消息也不作解读荆州。中国人嘛,处事中庸,不愿意麻烦,如果留江陵在城区,还要抠脑壳,论证个合适的名字命名现江陵县,如此而已。
当年一时爽,后患大无穷荆州。国内本就有学者认为,楚国国君熊渠(公元前***年——前*77年在位),曾封长子康为句亶王(原江陵,今荆州区)。
虽然句亶还有很多版本,但这一款更符合楚国的气质与战略定位,为楚武王、楚文王迁都纪南城、称霸天下打下坚实基础荆州。
可见,句亶在当时至少是集镇荆州。可惜的是,这仅仅是推论,没有物证;江陵城的前身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如果熊家冢后期考古有了新发现,证明了句亶的存在呢?
仅从这一点来讲,荆州得市名,又占区名,而让古都江陵迁往郝穴,怎么都觉得不合情,更不合理荆州。
城楼风光
毕竟,江陵自公元前27*年从楚都崛起,后几度成为国都,荆州则在公元*72年定治江陵;荆州在江陵的历史上至少缺失*00多年荆州。而这,还仅仅是从江陵代郢之时开始计算。之前呢?
正因如此,19*2年,江陵入选国家首批2*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湖北唯一,这既是国家给予的肯定,也是历史赋予的荣耀。
现网上都改为荆州城为国家首批2*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这岂能一改了之?纸质史籍呢,也想改么?
没有江陵荆州,荆州何以称楚都?
没有江陵荆州,荆州城何以又名江陵城?
因此,荆州,请接江陵回家,不仅仅因为一个名称,而是让这个城市的历史更完整,也更有底气荆州。
读历史,不仅可以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更重要的是知来处,明去处荆州。
历史、文化需要传承的,这个是咱大中国的底蕴荆州。抛开历史、文化,而人为撕裂,是要被后代嘲笑的,甚至是违法的。
最起码,为子孙后代计,让他们在阅读历史典籍,面对荆州、江陵一笔糊涂账时,不会傻傻分不清荆州。
27年了荆州,是时候面对了,我们的大荆州,请不要篡改历史,还江陵古城一个迟来的公正吧!
我愿意相信荆州,荆州随着江陵的回归,将重振楚人精神,成为一只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金凤凰!
帅哥美女们,都看到这里了,动动小手指头,转发一下吧荆州。万一,我们的愿望实现了呢?
敬请关注下一节《轻松荆州了解楚国史1:荆州先祖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