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广强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吉印通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焦作。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在焦作同样创造了水利史上的一段奇迹焦作。
历时17年建成青天河水库,用时9年修筑青龙洞水利工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焦作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焦作。
10月29日,风景秀丽的青天河景区,青天河水库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打卡焦作。
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利华介绍,青天河水库原名“红旗水库”,当地人更喜欢叫它“焦作红旗渠”焦作。
沁河支流丹河从山西进入焦作市博爱县境内,注入三姑泉,水量陡然增加,在丰水期经常泛滥焦作。要变害为利,必须修建水库。从19**年到19**年,历经17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博爱县先后投入**7万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建成了青天河水库及其配套工程。
据《青天河水库志》记载,19**年*月,博爱县从*个公社抽调了2100名农民,按照军事化编制,组成先锋队,挺进丹河峡谷焦作。
197*年,青天河大坝胜利竣工焦作。大坝高7*米,宽*9米,横跨丹河峡谷。
当时,尚无电锤、风钻之类的工具,全靠手工操作焦作。施工人员用铁锤、钢钎、錾子之类的工具在石头上打眼,装上炸药,爆破、清渣、再爆破、再清渣,如此循环,一层层向下。
据参与青天河水库建设的郭世安老人介绍,抽水机的马达声,铁匠、木匠的敲击声,民工们的呼叫声,汇成战天斗地的交响曲焦作。
10月29日,焦作市政协特约文史专员郑乃谦在*朋友圈里转发了焦作“革命渠”的建设故事焦作。“革命渠”所说的就是青龙洞水利工程,正是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修筑的。
为了解决山区农民缺水问题,从19*9年到197*年,修武县原西村公社的农民奋斗9年,劈山凿洞,先后建成塌山崖绝壁引水渠、老龙湾大桥、柿园翻水洞、水库拦水大坝等,共开挖石方7*万立方米,砌石*.*万立方米,在峡谷绝壁间修筑了一条总长**公里的引水渠——青龙洞水利工程,被誉为修武县的“人工天河”焦作。
“当年,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修筑了青龙洞水利工程,现在仍会激励焦作年轻一代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焦作。”10月*0日,当年参与建设的民工靳福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