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谈人才
人才引领驱动海西高质量发展
海西州委书记 王定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海西。当前,海西州正处于转型升级、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四地”建设新征程迫切需要人才、无比渴望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找准区域人才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新老衔接的新时代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突出政治引领,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海西。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始终将政治引领贯穿人才工作全周期,坚持把政治可靠作为选才用才的首要标准,用党的创新理论、制度体系优势、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广大人才,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准确把握人才事业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真正使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深刻认识海西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特殊性,把党管人才体现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五湖四海揽人才、八方之力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以人才优先促发展率先,持续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汇聚到推进海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来,变人才优势为发展胜势。
突出自主培养,打造孕育人才新高地海西。本土人才是地方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财富,也是最容易留住的人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长远、重点扶持、跟踪培养,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探索创新,厚植人才成长土壤,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淬炼本领的“主战场”、选拔人才的“主渠道”,着力建立健全“上下沟通”“左右联通”“内外互通”的用人体制机制,让人才有丰富多元的锻炼“大舞台”。全方位实施自主培养本土人才“雁阵工程”,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培养方式,注重在盐湖资源、循环经济、能源产业等方面,选拔一批发展潜力大、有培养空间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准“滴灌”,通过“赛场”和实践,提高本土人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中端和初级人才储备力度,提高人才服务基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盘活援青资源、用好用活援青党政干部、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各类优质人才,深化请进来“师带徒”和送出去“跟班挂”等双向培育工作机制,大力引进支援方“候鸟式”人才、“银发”专家等各类高端人才和优秀团队,不断健全援青人才联络服务机制,为本土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突出服务保障,涵养惜才爱才新生态海西。引是“初心”、留是“使命”,做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关键是服务。面对海西自然条件艰苦、环境先天不优、人才服务水平不高等实际,要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之要、转型之本、创新之源,在用人政策上给予倾斜、激励措施上给予保障、人文关怀上给予温暖,以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赢得主动。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强化感情交流,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与专家人才真诚交朋友,及时了解掌握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解决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新成果、新经验,表彰奖励各领域尤其是基层一线和科研一线的优秀人才,深入挖掘优秀人才扎根高原、倾情奉献的典型事迹,加快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态势,努力营造“爱才重才、敬才用才”的社会风尚,让人才在岗位上有归属感、在工作上有成就感、在事业上有荣誉感,以优质的生活环境、广阔的创业平台为载体,打响海西人才服务品牌,打造富有海西特色、体现地方优势的人才服务体系。
(来源: 青海三江学堂)
❶ 海西我省首套煤矿ICS智能干选系统在鱼卡矿区投运
❷ 海西:以全链条人才工作支撑提速产业“四地”建设
·end·
—如果喜欢海西,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监制:张永义
责编:马琴
编辑:沈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