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说史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现代衡阳市行政区划范畴衡阳。
秦朝
战国末期,秦国灭楚后置长沙郡,今衡阳市地域均属长沙郡管辖衡阳。到了秦朝末期,境内置有耒阳县。
耒阳县,即今耒阳市的起源,因耒水得名衡阳。隋朝时曾改名为,唐朝又改回,延续至今。在今衡阳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耒阳建县的汗青无疑最为悠久。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期间衡阳。此时今衡阳市境内存在三县,分属长沙国、桂阳郡、零陵郡三地。
,西汉置,位于今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境内衡阳。东晋时并入临县,未延续下来。
钟武县,西汉置,位于今衡阳县境内衡阳。东汉时改名重安县,唐朝时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
上图为公元2*1年西晋期间衡阳。东吴兵戈扩土不可,孙十万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但是建郡建县才能一流,东吴期间在南方大量新置郡县。一看数据,本年又多管了几个郡县,那算是数据开疆吧?
于是西晋同一后,今衡阳市境内存在八个县,分属四个郡(包罗本土的湘东郡)衡阳。
衡阳县,东吴承平二年(2*7年)置,不是今衡阳县的起源,而是今衡山县的起源衡阳。后因境内衡山而改名为衡山县,唐朝期间县城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永昌县,东吴分泉陵县置,位于今祁东县境内衡阳。隋朝时废,未延续下来。
祁阳县,东吴分泉陵县置,今永州市祁阳县的起源衡阳。此时县城位于今祁东县金桥镇,明朝时迁至今址。
新平县,东吴置,位于今常宁市境内衡阳。东晋时废,未延续下来。
新宁县,今常宁市的起源,东吴时析耒阳县置衡阳。此时县城位于今常宁市南,唐天宝元年(7*2年)改为常宁县,明洪武三年(1*70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隋朝
上图为公元*12年隋朝期间衡阳。隋朝同一后,对大量小县停止废并。于是此时今衡阳市境内仅存四县,均属衡山郡管辖。
衡山郡,即今衡阳市的起源衡阳。隋大业三年(*07年)改衡州置,治衡阳县。衡州则是隋开皇九年(**9年)置,算一算至今已一千四百多年。
衡阳县,即今衡阳市区的起源,隋改临烝县置衡阳。临县的起源能够逃溯到东汉末年,后有废置,也曾是湘东郡治。
湘潭县,即今湘潭市区的起源,南朝梁天监年间置衡阳。北宋时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唐朝
上图为公元7*1年唐朝期间衡阳。此时衡山郡已改名为衡州,辖区稳定。
和如今的衡阳市比拟,西部少了祁东县,东部多了安仁、攸县、炎陵、茶陵等地衡阳。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期间衡阳。和唐朝时比拟,衡州的辖区有所缩减。今衡山、衡东、南岳、攸县等地归属到北部的潭州管辖。
元朝
上图为公元1**0年元朝期间衡阳。元朝此时,今衡阳市地域分属五个二级行政单元管辖。衡州也改名为衡州路。
元至元十九年(12*2年),耒阳县和常宁县别离升为耒阳州和常宁州,属湖广行省管辖衡阳。因而,元朝衡阳市境内存在三个本土的地级行政单。
明朝
上图为公元1**2年明朝期间衡阳。明朝建国后,衡州路改为衡州府。之前的常宁州和耒阳州也降级为县,属衡州府管辖。宋元期间属北方管辖的今衡山、衡东、南岳地域也重归衡州府。
衡州府的辖区包罗了今大部门衡阳市地域,当然仍是缺今祁东县一带衡阳。清朝大致上沿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所以下文不累述。
民国
上图为公元191*年北洋政府期间衡阳。此时今衡阳市地域均属衡阳道管辖,衡阳道治所在衡阳县,辖区约当今衡阳、永州、郴州三市,1922年衡阳道废。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年建国初期,今衡阳市地域均属衡阳专区管辖衡阳。
衡阳专区是19*9年置,专员公署驻衡阳市(19**年置)衡阳。19*2年,衡阳专区与郴州专区、零陵专区合并,改设湘南行政区。
19**年,又撤销湘南行政区,恢复衡阳专区,辖区如上图衡阳。19*2年,恢复零陵专区。19**年,改置衡阳地域。
现代
跟着19*0年衡阳市升地级市,19**年撤销衡阳地域,逐步成今日行政区划衡阳。
纵不雅衡阳市地域行政区划史衡阳。耒阳为汗青上的地域首县,衡阳市区的行政建造起源于东汉末年,衡阳市的行政建造则起源于隋朝。
也根本从隋朝起,衡阳市区即是那一带的行政中心衡阳。只要元朝曾呈现过三个地级行政中心并立的情况,别的两个正好是现在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
最初再说说祁东县,其地汗青上持久属今永州市地域管辖衡阳。19*2年,分祁阳县东北部置祁东县,方起头归属衡阳。能有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笔者有点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