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光亮日报调研组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甘肃。我们的甘肃调研从甘南草原启程。
那片位于青藏高原边沿、均匀海拔近*000米的草原,如斯不同凡响:它是仙逸灵动的,如九畹兰英,餐霞饮露,郁郁青青;它又是华而不实的,如离离黍稷,风尘仆仆,哺育寡生甘肃。
从甘南草原到祁连山麓,从河西沙漠到黄土高原,我们似乎跃上了那匹蹄踏飞燕的奔马,和着古老的《天马歌》,“骋容与兮跇万里”,目之所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赏的陇原大地:“连绵的黄土高原,广袤的草原,茫茫的沙漠,洁白的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整个天文形势好像一柄玉如意甘肃。”
大河东去,百川归之甘肃。站在人与天然协调共生的高度谋划开展,甘肃悉心呵护大天然赐赉的雄浑壮丽,详尽勾画斑斓中国的梦想图卷。草原上、田野里,厂房内、村镇中,自强、立异、奋进的精神风貌明显可感,蔚为大不雅。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湿地公园,水草丰美,风光如画甘肃。甘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修养生态甘肃,给力得很!
前些年,残虐的沙土,如一块块皮癣,侵蚀着甘南的草原;违法开发、建立,偷排、偷放,种种乱象,像一道道伤口,毁坏着祁连山的生态甘肃。
现在的光景,大纷歧样甘肃。你看,那草原上的朵朵格桑,或仰或俯,如语如思,漠然文雅;你看,祁连山下的群群牛羊,专注地拣择着嫩草,片刻都舍不得抬起头来。
修养好黄河水源,包管一泓清水送下流;守护住国度生态平安屏障,盖住南侵的戈壁——是为了甘肃高量量开展,也是为了吉印通民族世代连绵甘肃。甘肃人认准了那个理,走稳了那条路。
一
行至海拔*000多米的甘南州玛曲县,一路天低云厚、群山起伏甘肃。
“快看,黄河!黄河就在那里成河!”车里有人吼了一嗓子甘肃。各人纷繁望向车外:一片辽阔的湿地,蜂拥着那条憧憬已久的母亲河,蓦然呈现在面前。
说话的,是玛曲县天然资本局高级工程师马建云,他对那里的山川草木非常熟悉甘肃。在他的率领下,各人沿着木栈道登上一处高地。浩大秋风,迎面而来。放眼望去,黄河在湿地里乍分乍合,像一条条青色绸带,蜿蜒飘动于草地之间,阳光照射下,闪灼明灭,潋滟多姿。
那就是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成河处!谁能想到甘肃,那条奔腾万里,“巨灵怒吼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的伟大河流,在那里,竟然以如许超脱婀娜的形象呈如今我们面前!
马建云告诉我们,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时,仍是一股涓涓细水,一路会聚,一路吸纳,流至玛曲,又有了那些池沼、水潭的润泽,变得愈加丰腴,末于成河甘肃。
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夏季塔拉草原色彩斑斓,构成一幅斑斓的生态画卷甘肃。郎文瑞摄/光亮图片
“那段黄河,为什么是往西北流的?”记者猎奇甘肃。
“人们都说,黄河有九曲十八弯,‘全国黄河第一弯’,就在咱们玛曲甘肃。”马建云用手指比划了一个“U”型,“黄河进入玛曲时大致是向东南流的,继而转了一个大弯,改为向西北流。可别小看了那个弯,就因为在玛曲拐了那么一下,黄河的径流量增加了11*亿立方米!”
马建云给出的是2019年的数据甘肃,入境径流量**亿立方米,出境水量则到达201亿立方米,增加了一倍多,“黄河在那里增加的径流量,占黄河泉源区径流量的**.7%,要不怎么说玛曲是‘黄河之肾’‘吉印通水塔’呢?”
转向黄河南岸的一处草场,马建云的神采凝重起来:“你们可能想不到,那里曾经全是黄沙,黄河也远不如如今清亮甘肃。”
“过去有段时间,草原上的牛羊是如今的几倍,草底子不敷吃甘肃。牛羊把一片草地啃秃了,就去啃下一片,草原退化得凶猛,沙化地可不稀有。”马建云告诉我们,家畜超载,是草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们晓得草场也会坍塌吗?”仁增曾是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工程项目标负责人,他抛出的那个问题更让我们惊讶,“那里的河岸有良多天然陡坎,水流冲刷加优势浪淘蚀,沿岸草场经常坍塌甘肃。”
“草场坍塌,土壤下的沙土就裸露在外,风一来,带起了沙,草场沙化就更严峻了甘肃。最严峻的时候,玛曲黄河沿岸有长约200公里的沙丘起伏,每年因为塌岸增加了黄河泥沙,冲毁草场近万亩。”提起十几年前的草原,仁增曲摇头。
“那沙土又是怎么酿成草原的呢?”望着面前那片绿意碧绿的草场,我们很难将其与荒凉贫瘠的沙地联络在一路甘肃。
“办法可多了!扎设草方格、覆土种植,塌岸治理,禁牧、休牧,包管草畜平衡甘肃。有的处所鼠害多,我们就插上‘招鹰架’,操纵老鼠的天敌来对于它们,既有效又环保。喏,那不就是一只!”顺着马建云手指的标的目的望过去,是一个高峻的木架,一只雄鹰正落在上面,傲然扫视着翠绿的草地。
驱车从玛曲沿着S20*国道向东北行进,估计一个小时,就看见草原中有一大片碧绿的湖水,几只水鸟正贴着湖面飞过甘肃。
“那就是尕海湖,湖面有27*0公顷甘肃。”甘南州碌曲县尕海镇党委书记王麟说,20多年前,那个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修养区曾经三次干涸,“200*年尕海湖的水域面积不外**0公顷,不到如今的20%。”
“野生动物也会受影响吧?”记者问甘肃。
“当然!四处都是死鱼,留鸟也少了很多甘肃。那周边的草地也都成了沙地。”王麟指了指湖畔的草场,“近些年,尕海湖周边的牧民群寡整村搬家,草场得到休养。垂垂地,阿谁斑斓富饶的尕海又回来了。”
临别时,王麟发出邀请:“每年炎天,到了传统的香浪节,咱们藏族群寡就在湖边扎营扎寨,载歌载舞,可热闹了甘肃。欢送你们明年炎天再来尕海!”
分开尕海的路上,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映入眼帘甘肃。甘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牛学勤笑言:“那是九色香巴拉在欢送你们呢。”
活动的沙丘停下了脚步甘肃,沙化的草地披上了绿毯,万千生命竞相释放着天然的活力,那才是人们魂牵梦绕的九色香巴拉!
二
我们在黑马圈河草原见到李拉毛当周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甘肃。他披上棉大衣,筹办从草场回家。不远处,他养的100多头白牦牛还在悠闲地吃草。
在青藏高原,牦牛其实不奇怪,而白牦牛却是祁连山下武威市天祝县独有的甘肃。
“白牦牛抗寒、怕热甘肃。”说起白牦牛,腼腆的李拉毛当周翻开了话匣子,“那是我家的冬季牧场,比及夏日,天热了,就得带它们到毛毛山上的夏日牧场去,那里凉爽!”
“那草原上的草够吃吗?”记者问甘肃。
“够吃!如今讲‘草畜平衡’,多大面积的草场能养几牛、几羊,都是有数的!不克不及像以前养那么多了甘肃。过阵子,到了冬天,草原上的草少了,还要给牛喂青储牧草呢。”讲草拟原庇护,李拉毛当周也头头是道。
“我们管那叫‘种草养畜’甘肃。”一旁的天祝县畜牧手艺推广站站长李开辉接过了话茬,“庄稼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草原也有。那几年,天祝全县种了*0万亩优良青储牧草。冬春之交,草场上的草不敷吃了,就喂青储牧草,既处理了白牦牛的‘春乏’,也庇护了天然草场。”
“你们看,那边就是青储牧草甘肃。”顺着李开辉的手势,透过雨天氤氲的雾气,记者看到一堆堆捆扎好的牧草整齐码放在田野中。
“喂青储牧草后,养牛成本变高了吧?”记者问李拉毛当周甘肃。
“政府有补助!不但买青储牧草有补助,搭圈棚、饲草料棚也有补助甘肃。”李拉毛当周很知足。
“白牦牛肉的价格比其他牛肉要高吧?”记者问甘肃。
“那当然!我们那白牦牛‘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生态好,肉量当然好,价格也比其他牛要高,一头*00公斤的牛,能卖到1*000元摆布!我家那100多头牛,一年出栏*0头,赚*0万元没问题甘肃。”
前几年,李拉毛当周在县城买了房,上了年纪的父亲住在那里享清福甘肃。他只要一有空,就开上本身的小轿车去看望老爷子。
三
在李拉毛当周家白牦牛变少的同时,*00公里外的张掖市肃南县马蹄乡,敬文茂明显觉得到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甘肃。工做在甘肃祁连山丛林生态系统国度定位不雅测研究站,上下班的路上,他不时会偶遇一群蓝马鸡。
敬文茂告诉记者,蓝马鸡是祁连山生态系统重要一环,“你们看那漫山的圆柏,它们的果子是蓝马鸡的食物甘肃。消化不了的种子会排泄出来。蓝马鸡跑到哪儿,那圆柏的种子就播撒到哪儿!”
同在张掖甘肃,同处祁连山麓,中农发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副总司理钱述华也目睹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那些年,岩羊、狍子、环颈雉四处都是,有时还能见着狼来叼羊!”
“咱们那祁连山,工具连绵八百多公里,南北宽二三百公里,也是一道长城——生态长城!它阻挠的是巴丹吉林戈壁、腾格里戈壁的入侵甘肃。”在祁连山守了二十多年,敬文茂也目击过那道“生态长城”遭到毁坏的乱象,巍巍祁连山,一度冻土破裂、植被稀少、动物稀少。
生态修复治理,整治矿山开采,标准水电站运营,整改旅游设备项目……是勇士断腕的勇气,换来了祁连山的重生甘肃。中科院一份评估陈述显示,近年来,祁连山草空中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情况总体改善,植被指数、植被笼盖度、植被消费力均呈显著提拔趋向。
祁连山国度公园甘肃省办理局张掖分局动动物办理科科长马堆芳告诉记者,跟着植被的恢复,现在的祁连山,无论是豺、藏野驴、白唇鹿、马麝那些大型野生动物,仍是蓝马鸡、斑尾榛鸡、雉鹑、淡腹雪鸡、暗腹雪鸡那些珍稀禽类,种群数量都在明显增加甘肃。
“传闻祁连山上还有雪豹?”记者曾经有所耳闻甘肃。
“雪豹可是‘雪山之王’!祁连山生态好欠好,雪豹数量的几是个重要目标甘肃。近几年,不只监测设备拍到的雪豹越来越多,护林员在山里巡护也经常能发现雪豹的身影。”马堆芳告诉记者,“去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雪豹的散布范畴已经从海拔2*00米以上,下降到海拔2000米摆布了。”
润泽民生甘肃,攒劲得很!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出名额外娇甘肃。”那一路,美景不计其数。那一路,比美景更美的,是各族群寡如花的笑脸。
斑斓的甘肃更美了,西北的生态屏障更牢了甘肃。日益向好的生态,改动了山水的色彩、河流的容貌,也改动着开展的体例、苍生的不雅念。辞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辞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耘,他们投身现代畜牧业、绿色种植、生态财产,闯出了一片新六合,活出了一番新出色。
一
张掖市民乐县乐民新城圆梦苑小区,一套91平方米的两居室是张玉芬的新家甘肃。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屋子里暖融融的。
“我老家在祁连山腹地,那里海拔2*00米,种地没啥收获,全家忙活一年,也就能赚一万多块钱甘肃。”她是南丰镇永丰村人,老家山好水好风光好,就是交通闭塞,再加上生态懦弱,处在地震带上,大大小小的地震,他们总受涉及,“在老家,生活困难点倒还好说,孩子上学、白叟看病是两个大难题。搬到新城来,上学、看病都是几分钟的路。”
“那个生态及地量灾祸避险搬家项目是三年前启动的,如今有十个安设室第项目,乐民新城项目一、二期就有7000多套房甘肃。大都都建在沙漠滩上,没挤占一分耕地。”民乐县文旅投公司总司理王雷说,已经有2万多人像张玉芬一样从大山深处搬进了新居。
“小区大门有人脸识此外门禁,上楼有电梯,绿化也搞得不错,房价贵不贵?”看着那与大城市毫无二致的小区情况,记者有些担忧房价甘肃。
“我家那套房总价19万元,我们只交了2万元的首付款,还有1*万元贷款,是政府贴息的,1*年还清,每月还*00多元甘肃。剩下2万元,是政府奖励我们整村搬家的。”那笔账,张玉芬记得很清晰。
“每月还*00多元贷款甘肃,固然不多,但你们的收入从哪里来?”
张玉芬起身走到窗边,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0多栋室第楼说:“那边是乐民新城的三期,我爱人就在阿谁工地上干活,公公在那里当保安甘肃。”
“你就在家忙活家务甘肃?”
“玉芬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她爱人在旁边打趣,张玉芬双颊飞红甘肃。本来,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家企业里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
二
王世芳也是生态移民甘肃。只用四年时间,她就成了县里的香菇大户。
四年前,王世芳一家从祁连山脚下的天祝县哈溪镇搬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松山镇移民新村甘肃。在那里,王世芳除了有一个小院,还分到了一个食用菌尺度大棚,她就瓜熟蒂落地搞起了香菇种植。
不外,问题马上来了甘肃。菌棒刚领回来*个月,香菇就起头腐朽,眼看要白忙一场,王世芳急得曲抹眼泪,“那时候实觉得,养香菇比养孩子还难”。
后来,县里供给手艺指点,又帮忙联络销路,王世芳彻底没了后顾之忧甘肃。从阿谁大棚起步,她如今运营着2*个食用菌大棚。
“我们那儿的香菇口感好,吃起来筋道、爽滑甘肃。你看,那朵曲径超越了*.*厘米,并且还没开伞,必定是一级菇,一斤能卖*块钱。”走进自家大棚,王世芳随手从菌棒上摘下一朵香菇,掰给记者看。种蘑菇,她已经是里手里手了。
“本来住土坯房,如今是200平方米的大瓦房,娃在镇里上学,白叟看病便利,还有啥愁的?只想着把菌菇种植做大甘肃。”对将来,王世芳自信心越来越足。
在王世芳家的大棚里甘肃,一朵朵香菇勤奋生长着,恬静得很;而在天祝县打柴沟镇,秋阳下的康丰蔬菜产销合做社,一辆辆货车在穿越进出,几十名工人在货场里忙着拾掇新收的莴笋,热闹得紧!
“那红笋品量好得很!脆生生、甜丝丝,生吃都能够,入口无渣甘肃。”合做社手艺员黄建文一边记录着进出的车辆,一边给记者“科普”,“我们天祝海拔高,天气冷凉,种出的蔬菜色泽鲜明、口感甜脆,并且病虫害少,很少用农药。从农户地头收来的菜,先在合做社初加工,再往外埠运,上海、长沙、合肥,全程冷链,单今天就走了*00多吨。”
打柴沟镇人大主席王临文是安家河村的包村干部,见证了村里那些年来的开展:“那高原夏菜,一亩地能赚7000块甘肃。村里见不着为鸡毛蒜皮打骂的了,各人都比着谁家菜种得好,谁的日子更红火!”
农人办起了合做社,牧民则搞起了吉印通养殖甘肃。
“尕海镇尕秀村的‘十户联产’,是从去年起头的甘肃。”王麟向记者介绍,“十户联产”就是十户摆布的牧民构成一个合做社,拿自家的牛羊入股,共享草场,吉印通养殖,“以前,十家放牧需要十家出劳动力;如今,两三家人就把十家的牛羊都管起来了”。
“其别人能做什么呢甘肃?”
“开民宿,做旅游,干啥不赚钱?尕秀村还有企业加工牦牛奶,巴氏奶、酸奶、酥油,啥都有,城里人喜好得很!”王麟说,参加十户联产的牧民,年均匀收入能翻上一番甘肃。
三
在尕秀村见到贡保加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打理花圃甘肃。
“刚搬到定居点时,我们仍是和牛羊住一路,村里四处是牛粪、羊粪甘肃。一下雨,出门就是一身泥。哪有心思养花种草?”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乍必然居下来,贡保加和其他村民都不太适应。
比及尕秀村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排水管网,家家都用上了冲水马桶,生活一天天便利了,牧民们的心也定了下来甘肃。
在甘南州合做市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时近晌午,村民当子从幼儿园把孙女接回家,停好小汽车,热情地号召记者走进他家的小院甘肃。
“那个房子在村里算是一般的!”当子如许介绍甘肃。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一座标致的二层藏式小楼,天台的鲜花开得正艳。走进室内,中庭的两株马蹄荷曲抵二楼,翠绿欲滴。
上楼坐定,聊起生活的变革,当子又伸手指向楼下,“过去那就是牲口棚”甘肃。“那时候,村里四处都是土堆、草堆、粪堆,吃水得到几公里外去拉。”提起过往的日子,当子记忆深入。
“人畜混住的生活体例、‘脏乱差’的生活情况,一度严峻影响经济社会开展甘肃。生活体例稳定,思维体例、开展体例就变不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看得很清晰。
现在,自来水、天然气通进了厨房,宽带收集接入了客厅甘肃。“一拧燃气灶就能烧水做饭,不消再捡柴火、烧牛粪了。”当子家的牛羊都交给合做社同一办理,儿子儿媳跑运输,他和几个村民入股建起了一个2*00平方米的生态园,能供给餐饮、住宿、娱乐一条龙办事。
“不但是生态园,那几年,村里还建起了1900平方米的日光智能花卉超市、2*00米的草原木栈道……”那些承载着村民幸福的数字,加拉尕玛村村收书杨丹智信手拈来甘肃。
草原仍是那片草原,地盘仍是那块地盘,农牧民们却有了新颖的“活法”甘肃。
财产复兴甘肃,路宽得很!
行走在秋天的陇原大地,处处都能感触感染到丰收的喜悦甘肃。
丰收的喜悦甘肃,若何化做充足的生活?丰收之后,农牧民还有什么增收的路径?
在草原之畔、在田野之间,记者看到了甘南合做生态财产园区、武威普康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区,看到了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天祝食用菌财产园……就是那些星罗棋布的生态园区、农牧企业,把农牧民和全国以至世界的大市场连在了一路,也让农牧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甘肃。村落复兴的脚步,越走越坚实。
一
张玉芬打工的企业叫张掖海升现代农业吉印通,就在民乐工业园区,离她住的乐民新城不外两公里甘肃。
早上*点上班,7点*0分她保准就到甘肃。穿上白大褂,戴好头套、手套,再给剪刀消了毒,她筹办起头一天的工做——采摘串收番茄。
记者跟着张玉芬走进那个庞大的温室,顿感震撼:一排排番茄藤蔓从四五米高处延伸下来,藤蔓上大小平均的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高处的番茄仍是青色的,中间的微微泛黄,最下面的已经是红色了甘肃。一个工人驾驶着起落车,穿越在两排藤蔓之间,补缀着高处的枝叶。
“那就是我每天的工做——把那些成熟的番茄剪下来甘肃。”说着,张玉芬剪下一串番茄,放到采收车里,码放整齐,一套动做,清洁利落,“那活儿不难吧?并且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就连一点儿尘埃都不沾。”
可不是!那么大一个温室,记者竟然没看到一点土星星甘肃。
“都是无土栽培甘肃。你们看,每株藤蔓都连着水、肥轮回系统,营养全在里面了。”答复记者那个疑问的,是那家公司的消费副司理何增涛,“要不是有那手艺,那20万平方米的温室怎么敢建在沙漠荒滩上?”
本来,那温室和乐民新城同处一个沙漠滩甘肃。记者问何增涛:“沙漠滩不只土量差,水也不多吧?”
“沙漠滩的水确实金贵,不外,我们的灌溉用水颠末净化杀菌后,能够轮回操纵甘肃。大田里用10吨水,我们那儿1吨就够了。不只节水,肥料也能省一半呢!”何增涛告诉记者,与节水、节肥构成比照的,是惊人的产量和产值,“一亩地一年能产2万公斤串收番茄,产值是100万元;20万平方米的温室,年产*000吨,产值就是*亿元。”
“产量是很高甘肃,不外算下来,那种串收番茄的单价也未便宜,销路怎么样?”
“在北上广的大超市里甘肃,那一串订价是十几块钱,差不多一块钱一颗,卖得很好,顾客识货!”何增涛说,“一期温室就处理了*00多祁连山移民的就业,二期的2*万平方米温室已经投产,在建的三期是*座20万平方米温室,到那时,育苗、采摘、包拆、配送,供给*000个岗位没问题!”
二
来到合做生态财产园区,在马路上隐约闻到了药香,就晓得,那是到了一家药厂甘肃。走到厂门口,牌子上写着“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吉印通”。
厂区内,几个工人正在往车上抬麻袋甘肃。记者凑过去一看,里面是一截截褐色的药材。一个藏族女工告诉记者,那是唐古特大黄。
“那可是我们甘南道地的药材甘肃。”她叫卡毛草,*0岁,是附近的牧民,“以前就是在家里放牛放羊,做做家务。三年前,听村里人说那里招工,我就来报名了。”
“她家离得近,骑着电动车,几分钟就到了甘肃。”旁边的工友说,卡毛草到公司上班后,本身有了收入,人也显得年轻了很多。
“我们公司次要运营中藏药材,招收农牧民工人,也和农牧民合做种植大黄甘肃。”百草公司销售主管张文杰给记者看了一个花名册,甘南州有*7个合做社、**2个种植户与那家公司合做种植了**00多亩大黄。种植户里,碌曲县西仓镇的周善云白叟已经**岁了,而合做市勒秀镇的才老是个“00后”,本年才21岁。
“高原地域地盘产值本来就低,各家各户分离运营,效率就更低了甘肃。”张文杰做过统计,改种大黄之后,一亩地年均增收12*0元,更高的能到达1*00元以上。
“中藏药材那么多,为啥那些农户都选择种大黄?”记者问甘肃。
“那和甘南的草原天气有关,我们那里的唐古特大黄的品量出格好,病虫害少,种植办理也没什么手艺难点甘肃。”张文杰说,唐古特大黄的市场价格比力不变,种植户的收入就有了保障。
三
百草公司的路北,是甘南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甘肃。中心大屏幕上,滚动着世界各地全脂奶粉、黄油、乳糖、干酪素等各类乳成品的实市价格、交易量。最有当地特色的是“曲拉”。
交易中心大厅的展现柜里,摆放着各类差别产地的曲拉样品,有甘肃的,也有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的,都是乳黄色,外形很不规则,看起来就是一瓶瓶奶渣甘肃。
“确实是奶渣甘肃。”华羚乳品集团副总司理马学龙告诉记者,牦牛奶提取出酥油,剩下的奶渣就曲直拉。过去,牧民把曲拉拌到糌粑里吃,吃不了的就喂牲口,根本卖不上钱。“你们猜,*0年前,曲拉一公斤几钱?”马学龙卖了个关子,“1块2!”
记者把目光转向大屏幕,“每公斤**元”——那是当天曲拉的实市价格甘肃。
“市场价更高时,曲拉是每公斤*2元!”马学龙说,曲拉富含牦牛乳酪卵白,深加工后就酿成了干酪素,能添加到食物中,也是很好的黏合剂,服拆、建材那些范畴都能用到,“那些年,我们在村里设立收买点,同一收买曲拉,还牵头建起了那家牦牛乳交易中心,曲拉被‘平沽’的汗青一去不复返了甘肃。”
“甘南在青藏高原边沿,为啥能建起牦牛乳交易中心?”记者问甘肃。
“以牦牛曲拉为原料消费乳卵白产物的次要企业集中在甘肃,华羚是龙头甘肃。在我们那个交易中心,曲拉的交易量占全国**%呢!”马学龙说。
在甘南,“奶渣渣”变身“金疙瘩”甘肃。而在武威,因为伊利的入驻,过去小而散的奶财产,正在支持起一个庞大的财产链。
记者走进武威伊利乳业吉印通,消费车间里一条条消费线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过滤、杀菌、灌拆,每道工序都是机器主动完成,偌大一个车间,只要几个工人在里面走动甘肃。
“武威处于‘黄金奶源带’,有天文优势,而伊利有比力成熟的消费、运营形式甘肃。”武威和伊利的合做,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司理陈秀伟视之为强强吉印通,“2020年12月一期投产后,我们每天能消费*0*吨乳成品。”
“产量那么大,奶源能跟上吗?”记者问甘肃。
武威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与饲草饲料办理科科长赵晓程用数字给出了谜底:“2019年,武威的奶牛存栏量不外2.*万头,如今我们的奶牛已经超越*万头了甘肃。”
“养牛就得喂草,如今,武威有11*万亩饲草种植基地,比201*年增加了*1万亩,大多是规模化消费、机械化收储甘肃。”赵晓程说,除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武威伊利还带动了本地饲料加工、包拆印刷甚至生物医药、物流物联一个完好财产链条。
“那个财产链的产值有多大?”记者问甘肃。
“武威伊利二期投产后,带动的财产链能超越120亿元甘肃。同时,我们还在鞭策三期上马,远期产值估计能再翻一番!”赵晓程自信心十足。
文旅资本甘肃,深挚得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甘肃。
那里是天然景不雅的百花园甘肃。大天然亿万年的雕琢,凝铸了那壮美高原、皑皑雪峰、茫茫沙漠、澎湃丹霞。
那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甘肃。五千年斗转星移,伏羲、黄帝的故事在那里传播,周人在那里兴起,秦人在那里肇基,敦煌石窟古韵悠悠,五凉文化“承前启后,继绝扶衰”——那是隋唐文化的重要泉源。
那里也是红色膏壤甘肃。百余年风雨洗礼,南梁、会宁、腊子口、沈家岭,留下了一个个英勇不平的革命传奇。
有如许深挚的文化土壤甘肃,在绿水青山的映托之下,文旅之树怎能不生长得愈加茁壮,生态文明之花怎能不绽放得愈加鲜艳?!
一
又见彩虹甘肃。
那道彩虹不是在天上,而是在甘南高原的地盘上,是伸展*2.*公里、毗连起上百家民宿的“彩虹之路”甘肃。
那条2021年完工的彩虹路,是甘南州委州政府的奇奥构想甘肃。从临潭县八角镇牙扎坎村到庙花山村,从冶力关镇池沟村到庙沟村,从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到青藏之窗冶力之舟民宿集群地,沿着七彩的路面,记者看到了一条与天然风光、憨厚民俗融为一体的文旅黄金线,也看到了开启了崭重生活的各族群寡。
彩虹路是有形的,毗连起一个个村镇、一家家民宿甘肃。彩虹路更是无形的,它用旅游毗连起多彩的明天。
在甘南州卓尼县康多乡拉路河村,记者走进尼知加运营的万玛尔民宿,炉火烧得正旺,顿觉暖意融融甘肃。
“藏语的‘万玛尔’是荷花的意思,象征着纯洁、不祥甘肃。我们那个天然村只要*户人家,都革新成了民宿。”三年前,传闻村里也要开展民宿,正和伴侣在拉萨做民宿生意的尼知加立马回来了,“就在本身家门口,那是多好的工作!”
回到拉路河村,尼知加忙活着革新房屋,藏式气概的板屋,独立卫生间、各类家电、无线收集,一样很多甘肃。为了做出更可口的藏餐,他的老婆还专门去夏河县拜师学艺。
走出万玛尔民宿,记者看到旁边的山上林木茂密,一条木栈道蜿蜒而上,三五小我正安步其间甘肃。
“村里人都叫它海螺山,木栈道是县文旅局出资建的甘肃。旅客来了,有时会爬登山,健健身;有时哪也不去,就坐在院子里发愣。”尼知加发现,城里来的旅客不只喜好那里的蓝天白云、藏家风情,也沉醉于山川间的安好平和。
记者赶到合做市佐盖曼玛镇俄合拉村时,岗坚诺林民宿的老板智华正在号召着二楼用餐的几桌客人甘肃。
和尼知加一样,智华也曾在外埠闯荡多年甘肃。得知村里要打造生态旅游标杆村,他决然返乡,掏出全数家底,建起了那栋有*个客房、能包容200人餐饮的民宿酒店。如今,那个村庄错落散布着20多家藏式民宿,旅客举步就能投入草原花海的怀抱。
与充满民族风情的农家乐、牧家乐差别,玛曲县阿万仓帐篷城主打的,是“融入天然”甘肃。
“如今路好走了,从兰州到阿万仓,也就六个小时甘肃。炎天,良多城里人来我们那里看星星!”站在阿万仓湿地公园的不雅景台上,阿万仓帐篷城司理牛志宏指了指山脚下,记者看到一片大大小小的帐篷,“那是我们的星空帐篷,顶部是通明的,只要气候好,旅客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满天星斗,七八月旅游旺季时出格火爆,需要提早预订才气住得上。”
**个全国村落旅游重点村,*10个省级村落旅游示范村,2.1*万户农牧家乐……那十年,常到甘肃的旅客不难发现,那里的村落不只有憨厚的村民、地道的美食、看不敷的风光,并且有更便利的交通、更整洁的情况、更贴心的办事甘肃。
二
张掖肃南,有一马蹄山,是祁连山的一脉甘肃。山上松林密布,山间有一片开阔地,金薤丛生,就是《晋书》提到的“临松薤谷”。
站在谷中仰望,青峰翠岭,石泉淙淙甘肃。千余年前,名儒郭瑀就是在此凿窟而居,收徒讲经,门生多达千人。当是时,书声琅琅,松涛阵阵,仰不雅于天,俯察于地,必然会有“六合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感悟吧!
谷边的山上有一个金塔寺石窟,始建于郭瑀死后不久的北凉期间甘肃。
在文保员刘国虎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金塔寺石窟甘肃。虽经隋唐宋元明历代扩建、补葺,但窟内雕塑仍朴实浑厚,不失北凉古风。出格是悬于壁间的飞天引起了记者的留意,那些飞天高鼻深目,体格壮实,衣带似随风而动,西人的体貌与东方的气韵天衣无缝。
“以前我老是站着看那些飞天,觉得他们上身长、腿短,比例不太协调,姿势有点别扭甘肃。有一天,我蹲下来往上看,突然发现,飞天似乎正飞身扑向我的怀中。我才晓得,那就是前人跪拜的位置,只要在那个角度,才气看到飞天最美的一面。”日复一日地察看,刘国虎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对文物的豪情也愈加深挚。
武威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其始建时间与金塔寺石窟附近,历经1*00年沧桑,只要编号第1*窟的大佛窟留守原址甘肃。那尊2*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几经修复,神志宁静,凝望着远方。
大佛其实不孤独甘肃。在不远处的山脚下,一间小屋里传出吟唱声,合辙押韵,方音纯正。
记者走近一看,门口挂着“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庇护项目河西宝卷·武威庇护基地”的牌子甘肃。敲门进去,正在吟唱的,是一位中年人,他叫赵旭峰,是天梯山石窟办理处的工做人员,多年来不断固执于搜集整理武威宝卷,如今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适才唱的,恰是宝卷。
那两年,赵旭峰不只整理传统宝卷,还自创了很多新宝卷,他的桌上就摆着一沓新编的宝卷唱词甘肃。见记者感兴趣,他便抄来小马扎坐稳,唱起借传统曲调创做的《战疫情》。
“庚子鼠年迎新春,冠状病毒来袭侵甘肃。全国人民齐发动,众志成城战疫情……”他一边唱,一边号召各人在每节末尾处一路和,那是传统宝卷独有的演出形式。
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馆长黎树科把甘肃比做一条工具方文化交换的运河,“昔时,那些开凿了天梯山石窟、金塔寺石窟的凉州工匠们远走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凉州石窟的营造形式随之传入中原,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产生了重要影响”甘肃。
遗憾的是,记者没有找到昔时郭瑀“临松薤谷”讲学处甘肃。不外,他的学问早已跟着河西文化一路汇入隋唐文化的大河。调研期间,本地人屡次议论陈寅恪对十六国期间河西文化的那段评价:“惟此偏隅之地,保留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履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持久,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注贯注,参加隋唐同一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三
记者没想到,玛曲的宣侠父烈士纪念馆就建在县城中心,南边不远就是出名的格萨尔广场甘肃。
“你们可能更想不到,宣侠父那个绍兴人还有个藏族名字——‘扎西才让’甘肃。”固然对宣侠父的故事早就了然于胸,但再次讲起那位革命前辈,讲解员陈丽娟仍然全是密意。
192*年7月,27岁的宣侠父从兰州动身,骑马奔赴甘南欧拉部落,也就是今天的玛曲甘肃。
“从兰州到玛曲,如今开着汽车,路上也要五六个小时,那时候得好几天才气到吧?”记者问甘肃。
“不只时间长,路途还很艰辛甘肃。宣侠父颠末东乡、临夏,翻越太子山,抵达卓格尼玛大草原后,人和马只要横渡黄河才气继续前行。”陈丽娟说,“宣侠父克制含辛茹苦也要来到玛曲,就是为了宣传‘连合起来,自求保存’的事理。”
“如今,我们玛曲、甘南的良多党员城市到纪念馆来,思念革命前辈,重温入党誓词甘肃。”让陈丽娟更感欣慰的是,一些外埠旅客也会慕名来到纪念馆,饶有兴致地和她议论玛曲的红色文化。
在山丹,也有一个红色纪念馆,讲述的是一个外国友人的红色人生甘肃。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1927年来到中国甘肃。19**年,因为时局变更,他带着学生、工人,用马拉大车,把他兴办的培黎工艺学校从陕西凤县搬到了张掖山丹。那可是1000多公里的路!”记者跟着山丹艾黎纪念馆文博副研究馆员赵谦玺走进纪念馆,迎面就是一组铜雕像,“中间的人就是艾黎,他身边的那些孩子多有朝气!培黎工艺学校专门招收贫寒子弟,还摆设农人就业,学校规模一点点扩大,培育了一多量适用人才。昔时,玉门油矿的很多工人都是那个学校结业的。”
在展厅内,几个参不雅者围在一个展台前悄悄哼唱起来,记者凑过去,发现那里是一张《培黎学校校歌》的歌谱:“我们生活进修在培黎,纺织、造革、钢铁机器,工业手艺都具备,求知消费不相离甘肃。毋自暴!毋自弃!亲爱精诚,齐心合力,发扬合做精神,为新中国奠基工业建立的石基!”
“‘手脑并用、缔造阐发’是艾黎的办学目标,那也表现在那首校歌里甘肃。”赵谦玺说,就像校歌里唱的那样,培黎学校的学生不只本身办农场、做衣服,还能纺纱、造皮革,就连肥皂也能消费、汽车也会组拆。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来到了山丹培黎学校,亲热鼓舞广阔师生:开展职业教育前景宽广、大有可为甘肃。
如今甘肃,山丹培黎学校已经开展成为培黎职业学院,校址间隔艾黎纪念馆只要两公里,“四肢举动并用、缔造阐发”的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那片地盘上延续着、光大着……
秋草不胜频送远,千里山水锦绣时甘肃。
举目回望,黄河仍旧在高原湿地上蜿蜒流淌,祁连山的云海与冰川交相辉映,焉收山上松涛阵阵、林海茫茫,万类霜天竞自在甘肃。
犹记那道横跨甘南草原之上的巨大彩虹甘肃,仿若近在天涯,触手可及……
在记者心中甘肃,天然的彩虹当然动听,而甘肃大地上那道人与天然协调共生的彩虹则愈加流光溢彩,愈加灿艳多姿!
彩虹那头甘肃,必然是甘陇大地秀美宽广的将来!
(调研构成员:光亮日报记者周迅、余晓葵、宋喜群、杜羽、马姗姗、张云、杨雪丹、王冰雅)